喬麗
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放療科 264000
鼻咽癌是指發生于鼻咽黏膜的惡性腫瘤,在我國人群中較為常見。本病男性患者比女性多見,發病年齡高峰在30~50歲,較其也惡性腫瘤的發病要早。由于鼻咽的解剖部位深在,結構復雜,其病理形態以低分化癌較為多見,因此,鼻咽癌的惡性程度較高,且容易受到鄰近結構侵犯及區域淋巴結轉移[1]。由于鼻咽癌的臨床行為特點不易被提前發現,因此鼻咽癌一經確診后,約有70%的患者已達到Ⅲ~Ⅳ期。放療是鼻咽癌最主要的一種治療手段,在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將2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臨床放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39.6歲,所有患者均經鼻咽活檢或病理證實,無遠處轉移證據。臨床分期依據1992年福州會議分期標準[2],Ⅲ期16例,Ⅳa期4例。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相關疾病患者;有放療禁忌證的患者。隨機將20例鼻咽癌患者分成兩組,分別采用單純放療和同步放化療對患者進行治療,每組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期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0.05。
方法:單純放療:應用美國瓦里安600CD直線加速器,給予三維適形調強放療,靶區的處方劑量定義為:PGTV 2.12 ~2.2Gy/次,5 次/周,總劑量69.96~72.6Gy;如仍有殘存腫瘤適當加量至 76~78Gy;PTV1 1.8 ~2.0Gy/次,5 次/周,總劑量 59.4 ~66Gy;PTV2 1.8 ~2.0Gy/次,5 次/周,總劑量50~56Gy。同步放化療組:放療的第1周和第5周配合化療,氟脲嘧啶500mg/m2,1 ~5d,順鉑80 ~100 mg/m2,1 ~3d。應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西米替丁等藥物在化療前進行預處理,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同時加強營養干預等措施。
指標判定標準:治療后復查CT,對局部腫瘤的變化進行觀察,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實體瘤評定標準分為[3]:①完全緩解(經治療后復查證實所有病變均消失);②部分緩解(復查后證實病灶最大兩垂直徑之乘積總和減少50%以上);③穩定(復查后證實病灶最大兩垂直徑之乘積總和增加增加<25%或減少<50%);④進展(病灶雙徑乘積或單徑增大25%以上或發現新的病灶)。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n(%)]
兩組患者3年內存活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3年內存活率比較
鼻咽癌的發生和發展與種族、遺傳、環境、化學致癌等諸多因素有關[4],在臨床中的治療主要以放射治療為首選手段。近年來隨著醫療診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鼻咽癌的治療方面也取得取顯著進步,尤其是在早期患者當中,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療效果顯著。但由于局部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發生率較高,放射治療對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為了能夠提高中晚期患者的存活率,同步放化療法在臨床中越來越受到關注。一些研究表示[5],同步放化療在原本常規的放療基礎上能夠提高了患者的OS、MFS以及DFS。同步放化療指的是在放療治療的過程中,結合化療,化療藥物可直接對腫瘤細胞產生作用,殺傷腫瘤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亞致死損傷修復,增強了放療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另外,同步放化療可以避免延遲放射治療,不會出現新輔助化療后腫瘤加速增生的情況。三維調強適形放療通過多野照射,使靶區劑量更加合理化,腫瘤區域獲得比常規放療更多的照射劑量和分次劑量,保護了鄰近正常器官的功能。二者合用,發揮了很好的協同作用,腫瘤局部控制率可以達到75% ~98.0%[6]。而順鉑和氟脲嘧啶已被認為是鼻咽癌化療主要用藥,且臨床實驗已證明二者對放療有增加效果和協同的作用,在臨床中以順鉑和氟脲嘧啶為主要方案的鼻咽癌化療同步已成為熱點。
隨著同步放化療法在臨床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相關研究也隨之增加,Wong AS等報道,使用同步放化療法和單純放射療法對病灶的完全緩解率分別為86%和71%。鄒長林等報道,同步放化療可以減少遠處轉移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與單純放射療法患者相比,3年的生存率為68.47%和56.38%,同步組患者3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別提高了12%和11%。
雖然同步放化療治療鼻咽癌在臨床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其毒副作用的增加也應引起重視,其中最為常見的毒性反應是骨髓抑制,常表現為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可誘發感染,也可致血小板減少,進一步可引發出血,對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也是同步放化療治療過程中被迫降低劑量和停止治療的原因,在臨床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同步放化療已經成為中晚期鼻咽癌的標準治療模式,對中晚期鼻咽癌局部控制率效果較滿意,同時配合合理的放射源,注意放射劑量的分割,是提高鼻咽癌遠期療效的途徑。
1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2009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66-267.
2 閔華慶,洪明晃,馬俊,等.鼻咽癌新分期的研究[J].癌癥,1992,11(4):290.
3 姜文奇,孫曉菲,張力.實用腫瘤內科處方用藥手冊[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518-520.
4 徐燮淵,俞受程,曾逖聞,等.現代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399-413.
5 許婷婷,胡超蘇,王孝深,等.放化療中不同的化療方式對N3期鼻咽癌預后影響[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1,20(3):181-185.
6 孫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