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再生障礙性貧血研究所 277600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于多種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細 胞減少和(或)異常,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的一個綜合征[1-2]。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對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42例實行了有效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23~58歲,平均43.5歲。所有患者均有全血細胞減少,其中有發熱表現者33例,皮膚黏膜出血者26例,乏力36例,頭昏20例,均無肝脾腫大癥狀。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有關CAA的診斷標準[3]。42例患者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臨床效果滿意,所有患者病情均得以控制,乏力、頭暈癥狀緩解,發熱及皮膚黏膜出血癥狀消失。
2.1 心理護理:長期的治療很容易使患者產生疾病恐懼心理,患者擔心自己成為完全依賴于他人的殘疾者,甚至喪失生命,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為克服患者這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樹立治療的信心;耐心聽取患者傾訴,經常與患者溝通,可以談論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事情,使患者不良情緒及時得以發泄和轉移,向患者介紹成功范例,使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幫助患者制定長期治療計劃,消除顧慮[4]。
2.2 病情觀察:觀察急性期患者情況、感染癥狀以及出血部位、程度,尤其要觀察有無重要臟器出血,如顱內出血等癥狀;觀察慢性再障患者急性發作表現。準確采集血標本,協助做好骨髓穿刺檢查,以了解病情變化。定期觀察血象,了解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有無上升,做骨髓檢查,注意全身皮膚口腔,鼻腔有無出血,由于血液中粒細胞的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使患者易于感染,所以還應觀察患者體溫有無升高等感染征象。
2.3 預防感染的護理:患者采取保護性隔離,嚴禁探視,房間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每晚用紫外線消毒2次,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保持好個人衛生,做到皮膚清潔。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少出入公共場所,外出時戴口罩,注意口腔衛生,早晚用5%碳酸氧鈉棉球擦拭口腔和齒齦,囑患者三餐后漱口,有口腔潰瘍時,做完口腔護理后潰瘍處涂以1%碘甘油[5]。女患者注意會陰部護理,每晚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保持會陰部清潔。注意肛周清潔,便后坐浴(用1∶1000高錳酸鉀溶液)。嚴密觀察感染癥狀,若出現咽痛、咳嗽,流涕,尿痛、腹瀉、牙齦腫痛、紅腫等,應及時報告醫師,以便早期處理。
2.4 輸血的護理:成分輸血是慢性再障治療中的重要措施,護士在執行輸血過程中,一定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三查八對制度;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地塞米松)時須緩慢靜脈推注,否則會出現一過性心率過快、惡心、嘔吐等癥狀;輸血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控制在40~60滴/min,密切觀察輸血反應,重視患者主訴,發現異常及時停止輸血,并匯報醫生,積極處理。
2.5 飲食護理:進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且應新鮮衛生,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物不宜過熱,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必要時進無菌飲食,所有飲食應當高壓滅菌或以微波爐消毒3~5min,碗筷亦應經消毒柜消毒。以減少胃腸感染的機會。
2.6 健康指導:患者在用藥的時候,應當防止濫用對于造血功能產生損害的藥物,在必須使用的時侯,應當在用藥過程當中,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在飲食等方面,護理人員要叮囑病人多進食高維生素和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食物,對于有刺和帶骨的食物要特別小心,避免引起出血與感染,并向患者闡述飲食治療的同等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對于已經出院的患者,可以采用電話訪問和或者返回醫院再接受咨詢的方式進行療效追蹤。
再生障礙性貧血系多種病因引起的紅骨髓總容量減少,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典型癥狀有進行性貧血、消瘦、出血、感染等。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中,應注意建立整體觀念,規范護理程序,以滿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加強營養,預防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傊?,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各種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其身心疾病早日康復。
1 張于宏.嚴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治療[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7,18(4):171.
2 楊娟.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12):2489.
3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參數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0-21.
4 陳秀珍.26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整體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3,3(3):236-237.
5 陸琴.護理干預在西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