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軍
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急診EICU 浙江溫州平陽縣 325402
肺結核以及糖尿病均為臨床的常見疾病,而這兩種疾病發生后又可相互促進。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利于結核桿菌繁殖,而肺結核的消耗性則增加了胰島素負擔,從而誘發急性并發癥,并加速慢性并發癥的發生[1]。本研究觀察了針對性護理措施對于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108例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84例先發糖尿病,24例先發肺結核,所有患者均符合衛生部2001年《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肺結核的診斷標準以及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2]。將108例患者隨機分為針對性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針對性護理組患者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54.3±10.2)歲;常規護理組患者54 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3.8±11.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發病順序、并發癥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常規護理組以及針對性護理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措施,針對性護理組患者給予以下針對性護理措施:①病情監測:及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血糖、尿糖、24h出入量的監測,并觀察患者對抗癆藥物以及胰島素的用藥副反應情況,注意監測肝腎功能及聽神經情況;②心理干預:由于患者長期受兩種慢性疾病困擾,容易產生煩躁及焦慮情緒,醫護人員應當了解患者的內心,并盡力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③飲食干預:與糖尿病飲食控制類似,主要原則為控制熱量,采用低脂飲食、低糖飲食、低鹽飲食、限制飲酒、高纖維飲食。④運動干預:患者每日應當進行適度的鍛煉,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病情、作息等制定適度的活動計劃,具體的活動包括太極拳、散步等有氧運動,以逐漸增加患者的肺功能及糖耐量;⑤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與出院指導,入院教育主要要求醫護人員向患者解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復雜性及可治性,并強調良好心態、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向患者講解用藥的注意事項等。出院指導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監測、個人衛生防護、隨訪觀察等內容[3]。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包括肺結核治愈率以及糖尿病血糖控制率。肺結核的治愈標準:患者結核癥狀消失,痰結核桿菌轉陰,空洞愈合。糖尿病血糖控制標準:患者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4.0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肺結核治愈率及糖尿病血糖控制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針對性護理組肺結核治愈率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1。

表1 針對性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由于我國老齡化的加速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的發生率不斷提高,而肺結核的發生率也呈現出逐漸回升的趨勢。糖尿病及肺結核可以同時發生并相互促進,使病情復雜化,給治療和護理帶來困難[4]。糖尿病患者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紊亂使得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從而增加了肺結核的患病風險,并加劇了肺結核的治療難度,而肺結核為慢性消耗性疾病,本身即增加了患者的代謝,從而加重了糖尿病病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幅提高。因此,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應強調兩種疾病的治療和護理,缺一不可。
傳統的護理措施主要為機械的完成任務,缺乏針對性、計劃性和主動性。本研究根據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采用了包括病情監測、心理干預、飲食干預、運動干預、健康教育等措施的針對性護理,使得護理工作更加主動,也使得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大幅提高。晏蘭采用與本研究相似的整體護理措施[5],不僅提高了臨床療效,還使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20%。
綜上所述,根據糖尿病及肺結核的特點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章佩佩,馬文靜,許茹,等.36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6):208-209.
2 高艷.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護理體會[J].中國臨床護理,2012,4(6):519-521.
3 梁可花,于麗娟.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點及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1):2687-2688.
4 張麗華,陳延杰.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31):6882-6883.
5 晏蘭,王心靜.整體護理干預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