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娟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 廣東佛山 528000
膀胱腫瘤是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該病的發病率高,需多次行膀胱灌注化療,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術后殘余病變及原位癌,防止腫瘤發生浸潤,降低和延緩腫瘤復發的有效方法[1]。治療時間根據所用藥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每周1次,4~8次為1個療程,以后每個月1次至1年,其治療時間長,而且需要反復導尿,增加了病人對治療的恐懼感。因此,在合理選擇灌注藥物,采用正確給藥方法的基礎上,增加導尿的舒適性,減少并發癥及藥品的不良反應,保證灌注治療的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我院從2005年1月對膀胱化療灌注導管的使用進行改進,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集在我院門診行膀胱灌注治療患者4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3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例,年齡在35~75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3例,年齡33~76歲,兩組病人病情灌注療程相同,灌注藥物均為吡柔比星加注射用水40ml。
灌注方法:兩組均用常規方法消毒尿道口,在操作前囑病人排空膀胱。對照組用液狀石臘油潤滑14-16Fr導尿管后給病人留置導尿,緩慢注入藥物,然后再注入10ml生理鹽水后抬高導管,反折拔出。觀察組運用液狀石臘油潤滑一次性8號吸痰管后給患者置管排盡尿液,同法注入藥物,反折拔出。
兩組患者膀胱灌注的不適癥狀以及藥物外滲發生率對比分析,觀察組灌注治療時和不適癥狀及藥物外滲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1。
護理:①心理干預:心理干預在膀胱灌注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減輕患者的恐懼及緊張心理,使其全身處于放松狀態,并促進樂觀積極的情緒,增強治療的信心[2]。因此,我們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解答患者所關心和擔憂的問題,鼓勵家屬陪伴,使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獲得支持和安慰,并定時給予體位更換臥位時間的提示。以消除錯過更換臥位時間產生的焦慮和不安[3]。②灌注前護理:灌注前4h告知患者禁水、禁食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和食物,避免短時間內尿液生成過多,引起提前排尿,縮短藥物在膀胱內的保留期。將病人安置在安靜、舒適、獨立的操作室,室溫22℃ ~24℃。③灌注中護理:灌注時排空膀胱,選用一次性8號吸痰管,插管時動作輕柔,遇到阻力時應停止插入,避免損傷尿道黏膜,囑病人深呼吸并有意識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對插管的敏感性。④灌注后的護理:藥物注入后囑患者保持平臥,左側臥位,右側臥位、俯臥位各15分鐘,輪換1次,使藥物充分與膀胱黏膜接觸,最大限度地發揮療效,1h后自行排空膀胱內藥液,灌注后囑病人飲水2500~3000ml,使尿液增多,以達到自然沖洗膀胱的作用[4]。⑤飲食護理:膀胱灌注后多數病人可出現輕微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的癥狀,應囑病人進食易消化、高營養、高維生素的食物及新鮮的蕷菜、水果并多飲水,戒除煙酒,忌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膀胱灌注法現已成為膀胱癌,腺性膀胱炎術后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因膀胱灌注時一般療程較長,傳統導尿,用14-16Fr尿管,反復插管會刺激尿管黏膜引起疼痛,導致插管困難甚至造成黏膜損傷,常引起患者感覺不適,易情緒緊張,產生尿急,藥液滲出等影響治療效果,我院采用一次性8號吸痰管代替14-16Fr尿管,吸痰管為硅膠,質地軟,管徑細,插入時和尿管黏膜的接觸面積相應縮小,吸痰管有一定的硬度,插入順暢,刺激少,患者的不適感顯著改善。觀察組經尿道行膀胱灌注時,情緒煩躁,肌肉緊張,尿道口疼痛,膀胱尿意感及藥物外滲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用一次性8號吸痰管代替尿管可減輕患者不適感,減輕患者的焦慮,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質量,利于患者康復。

表1 兩組患者不適癥狀以及藥物外滲發生率對比[例(%)]
1 張天澤,徐光煒.腫瘤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78.
2 蔣東育.心理干預對減輕化療患者胃腸道效應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04(11):15-16.
3 張惠,孫曉茹,田瑩.膀胱灌注化療的方法改進與護理.現代腫瘤醫學,2010(1).
4 王惠清.膀胱癌術后灌注藥物的臨床觀察[J].護理研究,2007,21(8):220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