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為海
江蘇省濱海縣正紅鎮中心衛生院 224521
近年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類型發生了多樣化改變,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流感等,該類疾病以其發病迅速、傳染性極高、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樣等特點,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患[1]。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是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的前沿關口,作為基層醫院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中,應從影響其流行的三個環節入手,積極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最大程度的減少感染率。本文主要從我院近幾年預防與控制呼吸道感染病的工作進行分析,探究如何采取科學、合理預防控制措施,提高人群對該類疾病的防御能力,最終減少該病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危害。
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提高人群免疫力,保護易感人群,從而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預防服藥和疫苗接種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措施。基層醫院是這兩大類預防措施的直接實施者,因此,科學合理的安排預防服藥和疫苗接種在防控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1.1 藥物預防: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中,藥物預防具有一定的預防效果,因此預防服藥是普遍的預防措施。預防服藥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選擇高效藥物。根據疾病發生流行的規律、特點及季節性,有針對性地選擇療效高、安全性好、抗菌譜廣的藥物進行預防服藥,方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必要時可采取聯合用藥。②正確確定服藥的人群。重點人群為密切接觸者、醫務工作者、易感者。③保證服藥的有效劑量和時間。各種藥物都有治療劑量、預防劑量與中毒劑量。因此,在使用藥物預防時,一定要按照藥物規定的劑量和服藥的療程實施,若用藥劑量過大或者服藥時間延長,不僅會造成藥物浪費,而且會引起毒副作用。若用藥劑量不足,用藥時間縮短,又達不到藥物預防的目的。因此,嚴禁任意地改變用藥劑量和時間。
1.2 疫苗預防: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最主要的措施是疫苗接種預防。疫苗接種對受種人群自身免疫水平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屬于發病前預防。疫苗預防接種可有效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其主要對象為兒童。此外,疫苗接種還可用于部分傳染病發病后病情的治療和控制。
2.1 隔離觀察:基層醫院細化日常傳染病防控工作,在防止呼吸道傳染病傳播與蔓延的作用不可低估。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度將發熱病人分診到發熱門診歸口治療,對確診的呼吸道傳染病應該嚴格進行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必要的醫學觀察。對進出隔離區域負責診療的醫務人員應采取必要防護措施。對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和其使用、污染后過的物品應由不同運輸通道送往特定的區域進行處置,以防交叉感染的發生。
2.2 消毒控制:由于呼吸道傳染病致病菌很容易被高效含氯消毒劑殺滅,因此,基層醫院有效開展消毒工作,可有效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發生與傳播。消毒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使用的含氯高效消毒劑要符合國家相關指標規定,確保質量合格,并嚴格根據按照說明書使用;②消毒要全面、徹底不留死角;③加強個人防護和必要的開窗通風以防次生疾病發生。
2.3 分類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實施針對性的診斷和分類管理有助于疾病的治愈。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可分為不明原因肺炎、發熱和類流感樣三種患者,而對不同類別的患者其主要控制措施也不同[2]:①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針對該類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具體病情實施24小時監控,及時了解病情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當發現患者的病情與呼吸道傳染病特征相似時,組織專業的醫療隊進行病情分析、討論和排查,在無法確診之前應對其實施隔離監控,同時把詳細情況報告當地的傳染病控制中心;②發熱患者:發熱是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最普遍的病癥,因此,對存在發熱癥狀的患者應詳細檢查,作出正確、合理的診斷,并依據診斷結果作出確診、治療和控制疾病感染等措施;③類流感樣的患者:對類似流感樣患者的監控進行加強,掌握其病情的具體活動與變化,在發現變異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的發展和傳播,并做好相關預后工作。
為降低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感染率,必須對呼吸道疾病進行分類管理,嚴格隔離治療呼吸道傳染源,加強對醫院物品、環境以及病人的用品和排泄物的消毒工作;科學合理的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和預防服藥,對易感人群進行規范的疫苗接種提高人群免疫力。從而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控制其在基層醫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率。
1 王芬.淺述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醫院感染的防控[J].中國衛生產業,2012,9(29):124.
2 湯國靜.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體會.醫學信息[J].2011,24(8):383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