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棠
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 810007
門診是接觸患者第一個環節,是醫院的服務窗口,它代表著醫院的形象和文化建設,門診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聲譽[1]。門診護士的職務形象是護士良好的職業素質的具體表現[2],因此,門診護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喚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感,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護士良好的心態可以直接影響到護理環境的改善,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從培養護理人員換位思考,寬容和藹、樂于助人、講求奉獻、做事認真的心理素質。
學習有關心理學知識并用于實踐。根據病人的不同表現采取相應有效的護理措施,及時解決問題,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多接觸病人,逐漸積累經驗,摸清不同類型的病人的不同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
要做好本職工作,必須要有愛崗敬業精神,對工作一絲不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嚴格要求自己。在為病人導診,分診服務時要做到熱心、細心、耐心、公心;觀察病情、治療處置及時,努力做到使病人、病人家屬滿意、醫生滿意、同行滿意。另外,培養樂觀的態度,最佳的精神面貌,決不能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施加于病人,對病人一視同仁,使每個病人都感到護士對他們的關心和體貼。
通過護理活動,如采血,靜脈輸液操作熟練,動作輕巧細致,有條不紊,病人才會放心,因此,要求護士有過硬的本領,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能力,日常工作中的言行舉止對病人的都具有影響。這就要求護士舉止莊重、衣著清潔整齊、語言和藹可親,才能從無意識的影響中,使病人產生信賴感。
情感教育是指護士的職業情感領域的教育,其任務是使護士的情感領域發生積極的變化,從而產生積極的職業情感和品質。我們對醫患關系應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及時、合適地化解各種矛盾,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減少影響職業心理素質的因素。另外可以用講、看、討論的方法來引導護士做好職業定位,把提高心理素質與自我的發展及護理事業緊密聯結起來。
在工作中努力培養虛心好學,不懈不餒的作風。要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有計劃工作,巧妙交替腦力和體力勞動,自我完善,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反思總結,聽取教訓。學會保持平衡的心理,情緒穩定,心胸寬廣,善于諒解別人。盡可能減少壓力因素的侵襲,當自身有負面情緒,又無法消除時,應互相幫助尋找正確的宣泄方式和尋求外在支持。避免用消極情緒面對患者。同時要培養護士的積極情感,加強一直鍛煉,堅定必勝的信心,以提高心理耐受力,從容面對壓力。
護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職業行為和護理質量,是護士職業素質的基礎,也是護成才的根本動力。因此,要求護士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自我,著不僅能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穩定護理團隊、更能提升醫院信譽、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1 張淑琴.門診工作的特點及對護士的要求[J].現代護理月刊,2009,6(8):87.
2 奚淑平.謝玉秋護理投訴原因分析及對策[J].現代醫院管理,2007,2(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