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媛 王學 王冰
1哈藥集團技術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2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3哈藥集團技術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生物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然而作為生物科技重要構成部分的生物制藥產業在近幾年迅速發展,成為新時期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產業[1-2]。筆者對當前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探討,并對未來發展戰略探索。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由于我國現代生物制藥技術起步較晚,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后,目前以基因工程藥物為核心的研發工作已經趨于產業化。當前我國已經注冊的生物科技公司大約有三百余家,而已經取得基因工程藥物試產資格亦或是工商局生產批文的公司有52家,其中主要分布于我國經濟發達的省市地區,例如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區。在近十余年間,我國諸多科技公司開發出大量的新型特效藥品,很好地解決了傳統常規方法難以生產亦或是成本較高的藥品的科學技術問題,而這些新型藥品能夠防治例如腫瘤、心腦肺血管、遺傳性等諸多會威脅到人類生命健康的病癥,并且能夠在自身的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比傳統藥品例如胰島素、干擾素(IFN)等有著較大優勢。當前在全球銷售額排前十名的基因工程藥物與疫苗在我國都已經形成產業化鏈條。直到2013年,我國制藥領域已經實現了連續35年年平均18%的增長率。尤其是SARS、H1N1等疫情出現從客觀方面刺激了我國藥品保健的社會需求,預計我國生物制藥行業會保持在每年25%的增長速度,到了2020年,我國生物制藥領域的市場銷售總額會達到1000億,而毛利潤也將達到320億[3]。
首先,科學研發工作創新力不足。在我國入世之后,必須要按照國際上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標準來對某種新藥進行仿制,而開發方有權利去索取四到十億美元的賠款額度。在外國一些大型的生物制藥企業中,通常研發技術經費占到了整體銷售金額的25%以上,而在這方面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則一直處于劣勢狀態。
其次,企業規模較小。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大型企業能夠增強自身的競爭綜合能力,而規模較大的企業也能夠增強本國該行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份額。然而衡量企業規模大小的指標例如企業的平均規模,其中包括有職工人數、生產能力、總資產等方面。而從企業規模角度來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中的公司企業所呈現出來了數量眾多、總資產較少、人員少、新型產品數量有限等狀況,很多企業只是依靠幾種產品來維持日常運營。
首先,新藥產品的研制與開發工作要結合仿制與創新相結合的途徑。在簽訂入世協議之后,所涉及到的相關醫療行業的承諾書中,第一條就是關系到保護產品的知識產權問題,而這也意味著我國生物制藥企業在未來要面對三種選擇,首先是必須要支付較高的專利費用,平均每種專利要支付五百萬的美元,其次是是仿制了外國早已超過了二十年專利保護時間的產品,第三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研發出I類新產品。然而這三種選擇與我國發展現狀相適應的就是選擇創新與仿制結合之路。
其次,要堅持走生物制藥企業聯合道路,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當前我國生物制藥企業普遍存在著競爭力薄弱、管理方式相對滯后、上市產品品質較少等狀況,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因此難以獲得較大規模的經濟效益,也更不用說開發新的產品或者承接部分單位開發的新技術。然而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我國生物制藥企業只能選擇走兼并、聯合、改組、參股、控股等道路來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
第三,尋求戰略合作。在2003年,國際生物制藥公司多數通過內部重組與企業之間并購等方式實現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然而受到國際上的潮流趨勢影響,我國不少企業也不斷開始擴張之路,想要盡快地“做大、做強”。然而我國所有的生物制藥企業綜合起來的銷售規模都不如一家國外的大型生物制藥企業,我們說當前我國企業并購通常是以獲得短期利潤為根本運營目標,只是放眼于眼前的利益,并不能真正地放長遠的眼光去看待自身的經營,因此不能培養出自身的核心力量[4-5]。因此我們務必要轉變這樣的短淺目光與觀念,通過自身整合來看到企業自己的特點,根據優劣去選擇戰略并購的形式,進而選擇合適的伙伴與方式來保持企業的核心市場競爭力。
由于我國生物制藥產業起步較晚,發展落后,因此在起點上要比發達國家滯后,但是由于我國人數龐大,并且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對我國生物制藥行業而言,依然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與基礎。然而市場是每個行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借助我國龐大市場的推動,能夠讓我國生物制藥行業看到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根據相關數據分析,直到2020年底,全球60%的藥品將來自于生物制藥技術,在另一方面加上我國政府部門對生物制造領域的力度加強與相關政策的扶持,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在未來一定會成為朝陽產業。
1 李玉彬,錢曉璐.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0,15:387-393.
2 張蕊,田澎.生物制藥產業現狀分析及我國企業的發展戰略[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05:107-111.
3 郭新建,洪素霞.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0,21:78.
4 王友同,吳梧桐,吳文俊.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J].藥物生物技術,2010,01:1-14.
5 郭建軍,范漢東,黃曉萍,等.藥渣纖維素降解菌的篩選及酶活測定[J].湖北農業科學,2012,04:68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