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出通知,自2013年11月1日起,取消314項各省(區、市)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一些省份的計劃生育手術費、戶口準遷證費、老年人優待證工本費、城市衛生費、農機學校駕駛培訓費等。通知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的要求,對各省(區、市)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決定取消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自2013年11月1日起,取消314項各省(區、市)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上述行政事業性收費后,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履行管理職能所需相關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中國指數院發布四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展望報告。報告指出,在經濟弱復蘇背景下貨幣環境和房地產調控政策將趨穩,預計市場成交繼續回升,且不同城市出現分化。但同時要注意到,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長效機制突破將給樓市理性回歸帶來利好。近期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擴大,少數城市政策仍有升級可能,房產稅試點改革范圍擴大更是預期強烈。報告通過對滬渝兩地的歷史數據分析發現,房產稅對成交量在短期內有一定影響 (歷史看來不會超過一個季度),但之后逐漸被消化,市場運行更多受信貸、當地供求等因素影響。
目前,雖然尚不存在大規模收緊貸款(如新增貸款同比下降)的可能性,但信貸投放放緩對需求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展望中長期,由于國內經濟宏觀環境較之前已出現本質變化,貨幣政策思路也發生改變。此外,由于房地產調控的持續進行,房貸對商業銀行重要性所有下降,不少銀行開始轉投利潤更高的小微企業,未來房貸難以大幅增長。如果貨幣政策收緊幅度超預期,勢必將對市場需求尤其是剛需群體產生較大影響。
歷時3個多月,“十八大”后的第一輪中央巡視正式收官,并進入了最后的整改、“清算”階段。中央巡視組反饋“十大貪腐”問題是(據報道整理):違規突擊提拔干部、帶病提拔重用,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拉票賄選、買官賣官;個別領導干部以權謀私、以貸謀私;有領導干部及親屬存在插手工程建設項目、謀取私利;一些領導干部在年節、婚慶中送收紅包、禮金;礦產資源配置、工程招投標等領域腐敗問題突出,工程建設、礦產開發、土地出讓等領域腐敗案件易發多發;基層單位監管力量薄弱、基層腐敗案件高發多發呈上升趨勢;“蒼蠅”式腐敗問題比較突出;超標準配車、超標準接待;變相公款吃喝,頂風公款吃請,公款高消費;虛報統計數據,經濟發展統計數字弄虛作假。
翻閱和梳理十年來近200份《審計公告》可見,銀行、保險、鐵路、石油等六大領域存在的問題最為突出,也是腐敗高發的領域。按照審計工作的“十二五”規劃,未來一段時間內,審計部門將加強對國有及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導地位金融機構的審計和審計調查,關注范圍也有所擴大,涉及資產負債損益、貨幣政策執行等。
《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業,能耗、電耗、水耗達不到行業標準的產能,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禁止自行實行電價優惠和電費補貼。同時,將強化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完善區域限批政策,對污染物排放超標企業實施限產、停產等措施。約束政策還包括:加強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強化對過剩項目的土地管理;對過剩行業加強信貸約束;財政支持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建立項目信息庫和公開制度;落實職工安置政策;強化監督檢查,將遏制重復建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據悉,截至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 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其中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而這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院長楊晶在 “省部級領導干部轉型升級研討班”開班講話中指出,目前中央層面仍有1500多個行政審批事項,地方政府層面還有1.7萬個。下一步,還應繼續探索轉變職能的有效做法,進一步向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搞活微觀經濟基礎,增強市場主體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動力和活力。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發布通知,明確營業稅政策問題。通知明確,對個人銷售自建自用住房,免征營業稅。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按房改成本價、標準價出售住房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國家商品儲備管理單位及其直屬企業承擔商品儲備任務,從中央或地方財政取得的利息補貼收入以及價差補貼收入,不征收營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