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海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論氣象條件對居民體育鍛煉的影響
陸 海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隨著“全面健身計劃”的逐步實施,適度的體育鍛煉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已經毋庸置疑。然而,伴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是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環境污染尤其是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對參加鍛煉居民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氣象環境條件對體育鍛煉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本文綜合考慮氣象條件的各方面因素,分析人們在體育鍛煉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并提出如依據晨練指數、大氣污染指數等進行鍛煉,根據時間、季節變化選擇鍛煉方式等相應建議,以指導居民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進行體育鍛煉,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氣象條件;晨練指數;PM2.5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全面展開,“健康第一”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各地相應采取措施實施PM2.5的監測工作,例如2012年2月16日河南省鄭州、開封同步開展PM2.5監測工作,并逐步在全省開展監測工作;2月22日中新網發出關于中國17城市開始PM2.5數據監測的報道[1]。這些標志著環境因素已經成為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缺乏科學合理的指導,對關于氣象條件影響體育鍛煉的相關知識陌生,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此可能產生的健康損害問題的嚴重性。因此開展氣象條件對大眾尤其是城鎮居民體育鍛煉的影響方面的相關研究,不僅對人們進行科學體育鍛煉,甚至對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健康觀念的日益加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然而,我國兩次規模最大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反映,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和意識還處在初級的狀態,且缺少科學化的運動指導,各種各樣“文明病”的出現使得國民體質健康受到極大威脅[2]。
另外有研究表明,因我國東西部經濟因素差別,國民體質水平呈“東高西低”狀態,同時氣溫、海拔高度、地球緯度等自然地理、氣候環境因素對南北方地區人群體質和體育鍛煉的影響程度也存在差異,在參加鍛煉人數比例以及經常鍛煉的人數方面北方地區人群要大于南方,且北方居民在體育鍛煉方面表現為參與頻度較高、持續時間較短、鍛煉強度較低的特點[3-4]。
這些研究表明我國國民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環境、地理、氣候等因素對人們參加體育鍛煉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與城市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城鎮人口的規模在不斷擴張,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等問題也隨之凸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廠礦、交通礦物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城市水體嚴重污染、雨水酸化;城市噪聲污染,城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對土壤、水體、大氣及生物體造成污染,世界衛生組織對60個國家10~15年的監測發現,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了8個,環境空氣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1%[5]。我國作為一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出現了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溫室效應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同時近幾年全國各地出現的諸如洪災、旱災、雪災等極端天氣現象,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對人們的健身鍛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氣溫變化對健身鍛煉影響最為直接和明顯。眾所周知,在不同的氣溫條件下,人體體溫調節機能使得機體的代謝強度和散熱方式發生相應的變化,以保持體溫的恒定。但這種體溫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當氣溫過高時,就可能出現中暑的問題。低氣溫下可能造成人體局部凍傷和全身體溫過低,以致出現頭暈、協調能力下降、步履不穩等征象。同時,每天的氣溫變化和季節氣溫變化對體育鍛煉都有影響。
很多鍛煉者選擇清晨鍛煉,因為清晨是機體由較差的狀態逐步向最佳狀態發展的過渡性階段,它具有在一天中將人的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由低迷狀態逐步動員進入工作狀態的功能[6]。然而,英國的運動科學研究人員公布過一項研究結果稱:早上是人體最虛弱、最容易被病毒和細菌侵襲的時段,晨練可能會增加人患傳染病的可能性,且心腦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早晨6時至8時之間。因此這個時段參加鍛煉的人必須做好“預熱”。
春季氣候多變,氣溫冷熱變化快,人體的免疫力調節相對較弱。特別是由運動過程中的“冷”轉“熱”,再到運動后的“涼”,氣溫的冷熱變化與運動前后的冷熱交織在一起,極易得病,因此鍛煉時必須防寒保暖;夏季氣溫相對較高,運動量過大、失水過多會導致中暑,而飲水不注意也會引起胃腸道疾病;秋季氣溫相對較低且冷熱變化較大,外出鍛煉應注意氣溫變化,防止疾病發生;冬季氣溫過于寒冷,尤其是日出之前天氣寒冷,參加鍛煉易受風寒侵襲,極易患傷風感冒或引起關節疼痛,身體外露部位也易凍傷,因此考慮日出后再進行相應鍛煉。
3.1.1 空氣中氧氣濃度的影響
很多體育鍛煉者習慣于認為早晨空氣新鮮,到戶外鍛煉利于舒展筋骨,時間越早越好。但是問題在于戶外植物在夜晚只進行呼吸作用,日出時才會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而起床過早,尤其是在冬季清晨,由于當時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氧氣稀薄,不利于人體機體對氧氣的利用,人一旦長時間吸入二氧化碳且運動耗氧較多就可能出現頭昏腦漲現象,重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很多人易把樹木繁密的地方作為晨練地點,認為此處空氣新鮮,但是清晨起床過早,空氣中氧氣含量較少,尤其是陰雨天更不適合,因此人們應避免在樹林中晨練,以免發生二氧化碳中毒。
3.1.2 空氣污染物的影響
氣象和環保部門通過多年的空氣污染檢測,發現空氣污染具有明顯的日變化,在一天當中有兩個高峰期,即一天的早晨與晚上。在天氣條件變化不明顯的情況下,早晨氣溫低,低層氣層穩定,風速小,近地面層空氣污染嚴重。同時在交通要道、工業區的下風方向以及街邊花園等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鍛煉,經常呼吸有害物質對身體有較嚴重的影響。而且這些地方噪聲污染比較嚴重,噪聲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還使人產生疲勞、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
春季天氣溫暖濕潤,各種病菌處于活躍的繁殖期,病菌極易懸浮在粉塵顆粒中。過敏體質的人在室外活動,由于鍛煉時呼吸作用加大,可能會吸入大量的過敏物質或病原微生物,從而引起疾病;夏季空氣潮濕,空氣污染物也不易擴散;秋季氣候干燥,灰塵也易飛揚;而秋冬季節天氣多霧,其中溶解了大氣中的一些酸、堿、胺及各種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在這些氣象條件下鍛煉,機體因運動需氧量增大,空氣中的更多的有害物質被吸入,造成呼吸系統的損傷,最終會因供氧不足產生呼吸困難、胸悶等不良癥狀。同時病原體也會趁虛而入,易誘發呼吸道炎癥。另外霧天城市污染物也不易擴散,能見度低,參加戶外運動也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鍛煉的地點和時間一定要慎重選擇。另外現代都市還存在光化學煙霧,這是由于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夾帶大量化學物質,如碳氫化合物、氫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在陽光作用下,形成一種刺激性的煙霧,從而引起一系列疾病。
3.1.3 大氣顆粒物的影響
大氣中存在的各種固態和液態顆粒狀物質的總稱叫大氣顆粒物,而目前最受關注的是PM10、PM2.5。PM10是懸浮顆粒物中空氣動力學直徑≤10μm的易被鼻、嘴吸入的部分顆粒物;PM2.5是被稱為細粒子的懸浮于大氣中的空氣動力學直徑≤2.5μm的顆粒物,其直徑不足人頭發絲粗細的1/20[7]。顆粒物的大小和形狀決定了其最終可能進入人體的部位:大于10μm的顆粒會被人的鼻子阻擋,PM10會被呼吸道阻擋,PM2.5的顆粒可進入肺部。歐美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醫院哮喘病發病率、進醫院的人數及死亡人數會隨大氣中PM10的濃度增加而增加[8]。大氣中PM10和PM2.5的增加導致其在呼吸道、肺中的濃度也增大,從而對人體的危害也增大。目前PM10已經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粒徑更小、對人體健康、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的PM2.5污染問題越發突出,因其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甚至是重金屬,并能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也使得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增高。
據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城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污染物超標情況嚴重[9],而長期暴露于細顆粒物中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其容易沉積到肺泡里面去,可能造成塵肺、哮喘等疾病,也可能造成體內DNA、細胞、組織、器官等的損傷,并與各種心肺疾病發病率上升以及死亡率上升等密切相關[10],因為在大氣污染嚴重時進行長跑等劇烈體育運動,使得進出肺部的空氣成倍增加,會加大污染物的吸入,這時進行體育鍛煉弊大于利。
濕度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在熱代謝和水鹽代謝方面。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下,人體對氣溫的感覺與濕度的關系就很大,主要是體表喪失的熱量與大氣中水汽的含量有關。空氣濕度太大,大氣中大量水汽使體表汗液蒸發困難,妨礙人體的散熱,隨之人體體內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人就會感到煩惱郁悶,無精打采,長時間在濕度較大的地方鍛煉,容易疲勞;空氣濕度太小,干燥的空氣容易奪走人體的水分,人產生干渴煩躁的感覺,皮膚干燥,鼻腔粘膜會受到刺激,尤其在秋冬季干冷空氣中鍛煉,極易誘發呼吸系統病癥。另外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都有利于一些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和傳播,從而誘發各種疾病。
另外迎風鍛煉容易造成缺氧,且極易因吸入冷空氣或者空氣污染物,引起呼吸不暢或者呼吸道疾病,再者風速過大,體表熱量散失會加快,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同時夏冬季節,雨雪較多,尤其是冬季地面容易結冰易,外出鍛煉易發生滑倒摔傷;霧天濕度大,氣體不易交換,汗不易蒸發,使人體多有不適。
氣象條件作為影響體育鍛煉的眾多影響因素之一,其重要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氣象條件包括氣溫、濕度、風速、降水等。雖然每天堅持鍛煉的習慣值得鼓勵,但不考慮冷熱空氣、雨雪霜凍等氣象條件的變化,勢必會對居民體育鍛煉的進行帶來很大影響,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良好的空氣質量是達到良好鍛煉效果的基本保證,并逐漸成為影響體育鍛煉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體育鍛煉者應根據工作、生活需要選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地點,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調節自己的作息時間以及衣物的加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的發生。雨雪天、霧天或者大風天氣盡量在室內運動。同時也可根據天氣狀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這樣不僅能夠達到鍛煉效果,使身體各部位得到全面鍛煉,也不易產生厭倦感。
第二,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適時而動。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間或地點,做好預防呼吸道疾病的準備,外出鍛煉時做好預防措施。
第三,依據綜合了風向、溫度和大氣污染情況等氣象條件的晨練指數以及花粉、紫外線強度等的報導,進行科學合理的鍛煉。同時政府都應將PM2.5納入強制性污染物監測范圍,定時向公眾預報當時、當地PM2.5,以有效消除或緩解公眾憂慮。
[參 考 文 獻]
[1]沈蘭.中國17城市開始PM2.5數據監測,套上環保“緊箍咒”[EB/OL].(2012-04-22)[2012-02-22].http://www.chinanews.com/.
[2]武常宏,耿海燕,高峰,等.兩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與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10):94-96.
[3]蔡睿,李然,張彥峰,等.中國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區域差異比較[J].體育科學,2009(7):11-18.
[4]李紀江,蔡睿,何仲濤.我國成年人體質綜合水平與自然環境因素的關聯分析[J].體育科學,2010(12):42-47.
[5]趙江濤,趙會朋.論建國以來我國的環境問題[J].中國證券期貨,2011(7):240-241.
[6]劉寧凌,周劍鋒.上饒市區體育晨練的現狀調查與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27(1):67-68.
[7]召仔,龍義,時宗波.都市大氣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的研究[J].環境保護,2000(1):24-26.
[8]岑世宏.京津唐城市群大氣PM1O和PM2.5理化特征及健康效應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1.
[9]李培,王新,柴發合,等.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控制綜合管理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5):9-14.
[10]柯釗躍,王佳,鄭君瑜,等.廣州市學齡兒童在校期間PM2.5暴露水平評價[J].中國環境科學,2011,31(10):1618-1624.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Inhabitants Physical Exercise
LU Hai
(College ofPhysical Education,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0,China)
With the gradually implementation of“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derate physical exercise can improve people’s healthy development both in physics and mentality.But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is always goi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especially the air pollution has already become the enormous threats for the inhabitants’health who taking part in the physical exercise.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lso hav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exercise.In this thesis,we will analysis the relevant issues of physical exercise with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Meanwhile,we will offer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way of exercise by the time and season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xercise according to the morning exercise index and air pollution index,etc.Our aim is to guide people to take reasonable precautions ofphysical exercis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oflif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exercise index;PM2.5
G80-05
A
1008-178X(2013)01-0099-04
2012-12-25
陸 海(1976-),男,河南新鄉人,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講師,從事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