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宏志,王 怡
(1.長春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2.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學,江西新余 338000)
吉林省大學生田徑運動膝關節損傷原因及康復研究
顧宏志1,王 怡2
(1.長春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2.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學,江西新余 338000)
在田徑運動訓練及教學過程中,膝關節損傷屬于較為常見的運動性疾病。本文針對骨關節結構闡述了相應康復手段和措施。
田徑運動;膝關節損傷;康復
在身體的運動功能中及身體承受壓力方面膝關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運用了運動原理的相關機制,結合運動創傷發生的特點,以吉林省高校田徑隊田徑教學及競賽中出現的運動創傷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并對此提出了相關建議。
主要結構為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髕骨關節面,前、后十字韌帶、脛骨內側韌帶、腓骨外側韌帶、關節囊及附著于關節附近的肌腱提供了關節穩定性。此外,關節中間內外側各有一塊重要的半月板,亦可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關節囊較薄而松弛,附著于各骨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囊的周圍有韌帶加固。前方的叫髕韌帶,是股四頭肌肌腱的延續,從髕骨下端延伸至脛骨粗隆,在髕韌帶的兩側,有髕內、外側支持帶,為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腱膜的下延,并與膝關節囊相編織;后方有腘斜韌帶加強,由半膜肌的腱纖維部分編入關節囊所形成;內側有脛側副韌帶,為扁帶狀,起自內收肌結節,向下放散編織于關節囊纖維層;外側為腓側副韌帶,是獨立于關節囊外的圓形纖維束,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小頭[1]。
膝關節運動包括伸、曲、旋內、旋外。伸肌群包括股四頭肌。屈肌群包括股二頭肌、縫匠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腸肌和半腱肌;旋內肌群包括股薄肌、縫匠肌、半膜肌、半腱肌及腓腸肌內側頭;旋外肌群包括腓腸肌外側頭、股二頭肌。
膝關節沿著額狀軸和垂直軸兩個方面運動。在額狀軸水平上做屈伸運動,同時可以環繞垂直軸有輕微的旋內、旋外運動。大腿和小腿成一個穩固支柱,當小腿拉伸而與大腿成一條直線時,在輔助機制限制下不能繼續拉伸。在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運動的輕微旋轉,只有在屈曲位時才能完成(但由于十字韌帶的限制,旋內、旋外的幅度都不會大[2-4,7]),因為此時側副韌帶放松、股骨關節面由滑車轉為球形。
膝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靠股四頭肌和髕骨來維持。田徑運動中,膝關節屈曲支撐的負荷比直立時要大,容易產生疲勞。這是由于處于半屈曲狀態的膝關節,由于此時的韌帶松弛,使關節穩定性下降。髕骨的張腱膜、髕韌帶所承受的牽拉張力及髕骨相應關節面所承受的擠壓力都很大。因此如果在運動中,身體姿勢不正確、肌肉韌帶放松不夠、下肢肌張力不足、放腳位置不得當等,都會引起膝關節的損傷。半月板損傷、髕骨勞損、副側韌帶及前后十字交叉韌帶損傷等,都是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4]。
2.1.1 損傷機理
髕骨可以加強股四頭肌的擴張力和維持膝關節在半屈曲位時的穩定性,也可以保護股骨,傳遞股四頭肌的力量。所以在膝關節結構中具有凸顯的作用。
當膝關節在屈曲到130°~150°時力量可以達到最佳支撐狀態,可發揮最大力量,最有利于各種技術動作的完成。獲得最大力量和靈活性的同時,髕骨軟組織承受最大力量負荷。伸膝作用>90°時股直肌起主要,其肌肉張力較弱<90°其他三塊肌肉逐漸參與膝關節伸膝作用,當膝關節有一定的內外旋活動時,膝關節內、外側兩側副韌帶產生松弛,此時髕骨的“擠壓”和“捻錯”,髕骨受到壓力的更大,在拋物狀態下水平速度下落90°左右時髕骨損傷的潛在壓力更大[6]。若反復積累超負荷則機體組織就會受到改變,如骨膜下出血和腱纖維、軟骨剝落或龜裂、纖維化增生、軟骨組織鈣化等[6]。
2.1.2 運動中髕骨損傷的分析
在田徑的運動中蹬伸、起跳、起跨、支撐、緩沖等,例如跳遠、跳高、跨欄、3000m障礙、鉛球、鐵餅、標槍等動作較多,股四頭肌使髕骨和股骨間隙的接觸面不斷增加,使其相互間擠壓產生摩擦。據統計16~25歲的運動員在一節課練習中其起跳、起跨、擰轉頻率多達一、二百多次甚至更多,促使下肢產生重復性疲勞。髕骨及股骨關節面間產生錯動、擰扭、撞擊和摩擦,產生酸性物質堆積,從而引起急性期的肌腱纖維出血、骨細胞腫脹、增生等一系列病變。
2.2.1損傷機理
當大小腿在前伸時,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及韌帶保持緊張的狀態,此時關節無內收和外展及旋轉運動。在重力和沖力作用于半月板時也易受到戳傷。當半屈曲時肌肉和韌帶處于松弛狀態,膝關節將失去穩定性,如出現擰轉、拋物水平下落運動髁關節在股骨突然旋轉或內外翻時,內側半月板、脂肪墊都會發生破裂[4]。
2.2.2 運動中的副側韌帶損傷
膝關節的內側副韌帶可作用于穩定關節。膝關節屈伸時內側韌帶的纖維產生緊張,相對的纖維松弛,產生對拉狀態;當膝關節屈曲度為130°~150°時,產生力量收縮較弱內側副韌帶保護膝關節穩定性較差容易產生損傷。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有加強和保護膝關節外側部的作用。膝關節屈伸時,小腿做內旋、內收,膝關節過度內翻,大腿突然外展外旋,都會發生外側副韌帶損傷[3,5]。
田徑運動膝關節是最易受傷的部位,恢復性訓練時間較長,康復時間較慢。通過人體生物力學及運動點提出5點預防和康復措施:(1)在競技及訓練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2)在身體素質練習中,應著重針對屈足肌群、股二頭肌、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改變并加強膝關節屈曲能力;(3)科學地安排教學與訓練,應循序漸進地提高競技水平;(4)科學地進行技術指導。結合運動生物力學,結合人體解剖。對微損應重視治療,停止局部訓練,改變訓練手段,避免重復性損傷;(5)訓練課后,及時緩解局部疲勞。例如淋浴、藥物浸浴、桑拿浴、蒸汽浴等,都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恢復手段。
患者取仰臥位,屈膝150°,膝關節下墊一柔軟墊枕。取穴:陽陵泉、上巨虛、膝陽關、曲泉、血海、梁丘等。操作:穴位常規消毒,體表進針,間隔行行平補平瀉法。
推拿治療主要是針對使膝關節伸的主要肌群,包括腓腸肌外側頭、股二頭肌、股四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縫匠肌及腓腸肌內側頭等[8]。
(1)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沒藥、當歸、川椒、川芎、紅花、威靈仙、甘草、防風、白芷;(2)落得打、伸筋草、葛根、桑寄生、徐長卿、透骨草、制川草烏、川牛膝、羌活、獨活。搗碎袋裝,煎水熏洗。
內服小活絡丹、正骨紫金丹、八厘散等。
運動性康復主要是借助自身重量依靠墻壁做170°~90°屈曲,使用站立或俯臥借助彈性帶做阻力性屈曲或借助杠鈴負重仰臥或站立屈曲等手段。
治療5~7次痊愈者9例,10~15次痊愈者5例,15~20次好轉者2例。痊愈者共14例,占96.8%。好轉者2例,占3.2%。有效率為100%
典型病例:
患者萬某,學生,21歲,跳高運動項目運動員,急性戳傷膝關節不能屈伸,經檢查及診斷為髕骨二度挫傷脂肪墊撕裂,選用針灸針刺陽陵泉、上巨虛、膝陽關、曲泉、血海、梁丘等穴,配合藥物熏洗及正骨紫金丹,運用中醫的經絡疏導及借鑒日式和美式正骨的理論,在兩個療程后基本恢復功能活動和疼痛均消失,隨訪1年半無復發。
膝關節在運動中產生了無法替代的功能結構,在運動中可產生包括伸、曲、旋內、旋外的動作,但關節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窄小,限制了運動空間,加大了運動技巧的難度,從生理結構上就要求更嚴格的科學的訓練手段和方式方法。應通過對人體解剖的進一步理解,結合人體生物力學的科學數據研究,結合“核心力量”的思路,更進一步地提高運動成績,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的田徑競技之路。
[參 考 文 獻]
[1]人體解剖學編寫組.人體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2-165.
[2]周國璋.膝關節運動損傷原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4(9):1695-1701.
[3]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醫學》編寫組.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8.
[4]郭杰.膝關節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因素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1999(1):47-49.
[5]體育院系教材編委會.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55-64.
[6]王建全.骨形態發生蛋白對膝內側副韌帶止點愈合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2001(3):55-58.
[7]運動生物力學編寫組.運動生物力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03-317.
[8][美]詹姆斯.H克萊,戴維.M.龐茲.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M].3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7:299-326.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Injuries of Jil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rack and Field Sports
GUHong-zhi1,WANGYi2
(1.College of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32,China;2.Mingzhi PrimarySchool ofXinyu City,Xinyu Jiangxi 338000,China)
In the trai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of track and field sports,knee joint injuries belong to the common exercise-induced diseases.In view of the structure of bone and joint,this article elaborates some corresponding rehabilitation means and measures.
track and field sports;knee joint injuries;rehabilitation
R873
A
1008-178X(2013)01-0107-03
2012-07-11
2012年度吉林省體育局科研項目(12c32)。
顧宏志(1971-),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講師,從事田徑運動訓練和運動康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