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玉
(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高師分析化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姜國玉
(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本文從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實驗方法改革、改革評價手段四個方面闡述了對高師分析化學課程改革進行的研究與實踐。
分析化學;課程;改革
近年來,國內高等院校分析化學課程的改革受到極大的關注,引發較多的討論和思考,但大多是對綜合性大學而言。由于師范院校在國內高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又由于高師教育的特殊性,師范院校分析化學課程的改革不但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更新,還要考慮如何與改革后的中學化學內容的銜接以及多層次人才的培養。
高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未來合格的化學教師,因此,講授重點要放在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操作上,內容不一定很深,但要廣。比如增加一些環境分析、生化分析的內容。在講授基礎方法的同時,穿插相關的前沿課題和發展現狀。對于更深更專的內容,可放在各門選修課中講授。溶液平衡理論、滴定分析原理和操作等內容是集中講還是分類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學生已學過的有關知識不能重復講,應該注意系統性和連貫性。按照上述思路,我們增加了反映學科發展動態的內容,如毛細管電泳等新的分離富集方法;增加了與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相關的內容,如環境分析、材料分析等內容;在實驗上增開了紙上層析、化學耗氧量的測定等內容;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求,壓縮了滴定分析內容,對一些純理論計算,如pH計算、誤差計算等內容進行了刪繁就簡處理。傳統的滴定分析接四大平衡講授,相互之間的聯系較少。為此,我們增加了對滴定分析共性及不同點進行總結的內容。
教學過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過程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認識方法、思考方法和研究方法,啟發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材施教,傳授與啟發并重,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理論是提高素質教育方法之一。
例如在酸堿平衡部分的pH值計算公式的講解中,首先交代公式推導的思路是寫出各種酸堿溶液的質子平衡等衡式,再將等式中的各項用各種常數(KW、Ka等)表達式代入,整理,獲得pH計算精確式,再運用近似思想進行近似處理,最后獲得各種近似式和最簡式,然后舉例說明。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該部分的知識,而且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后,各種酸堿溶液的酸度計算均能夠融會貫通。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拓寬教學內容,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進度[1]。我們結合理論和實驗教學的需要編制了“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多媒體課件,購置了“儀器分析實驗”、“綠色化學實驗”等部分多媒體軟件。
教師要充分利用龐大的網絡資源,自制豐富、詳實、動感的教學內容在網上發布或優選其它院校的精品課程彌補課堂教學時數的不足。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靈活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
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以化學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重點在于引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化學實驗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最常用的方法。如分析化學中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終點的判定;逐滴乃至一點、半滴準確操作等都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功。而基礎化學實驗正是培養這些基本技能的最好方式。
分析化學實驗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因此,在學生的基本技能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應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為此我們選擇這樣幾個實驗,如“混合堿的分析”、“維生素C片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鐵礦石中鐵含量的無汞法測定”、“自來水硬度的測定”、“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鄰二氮菲光度法測定鐵”。在這些實驗中,沒有現成的標準試樣,沒有指定適宜的實驗條件,因此,需要學生動手動腦去思考、去驗證。通過這一類綜合實驗的訓練,學生對分析方法、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實驗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
設計型、研究型實驗,改變了傳統的“照方抓藥”的實驗方式,將實驗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實驗的開發過程就是鞏固理論、擴展知識、開發智力的過程。使以往所學的知識在緊張的思維過程和巧妙的設計應用中得到升華,并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中得到樂趣。源于日常生活的實驗可以激起學生探索求真的欲望,因此在教學中增加如下幾個設計型實驗:維生素C藥片中抗壞血酸含量的測定,味精中氯化鈉含量的測定,茶葉中微量元素的鑒定與分析,嫩江水質狀況的分析測定等。通過設計型實驗,學生對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要領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整體思維能力、應用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3]。
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核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知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與職業關鍵能力考核。可以采取口試、筆試、閉卷、開卷、小論文、小設計、調查報告、文獻綜述等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在對基礎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質疑、探索和表達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而避免學生的單純記憶,提高學生對考試的興趣。學生也可以進行自評和互評,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既注重操作技能又注重理論知識,同時注重職業關鍵能力,真正體現考核評價的公平。另外,還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家職業技能“化學分析工”中級工的培訓與鑒定,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程度。考核應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素養等多方面來進行評價[4]。
[參 考 文 獻]
[1]靳海英,高桂蘭.分析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Z2):69,71.
[2]馮青琴.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大學生能力培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129-131.
[3]徐寶榮.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65-67.
[4]陳海燕.高職分析化學課程改革初探[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40-42.
G642.3
A
1008-178X(2013)01-0140-02
2012-09-11
姜國玉(1971-),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副教授,碩士,從事分析化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