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東風,茍斌才
(四川省巴中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巴中 636600)
近年來,四川巴中市按照省委“把畜牧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的決定和市委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把巴中建成川陜渝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總體要求,通過制定政策、優化環境、培育主體、整合資源等手段,加大實施畜產品品牌建設力度,有效促進了畜產品品牌創建的快速發展。
目前,巴中市作為畜牧養殖大市,畜產品品牌建設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尚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品牌創建意識淡薄 全市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大多處于以戶為單位、自產自銷的水平,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偏低,品牌意識十分淡薄。相當一部分涉牧企業缺乏對品牌重視,只顧眼前既得利益,沒有意識到品牌對于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的巨大影響,認為品牌建設是大企業的事情。
1.2 關鍵環節基礎薄弱 一是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程度較低。龍頭企業原料基地缺乏統一、優質、標準化的原料,畜產品的規模和品質有待提高。二是畜牧養殖企業和專合組織發展相對緩慢。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尚不穩固,制約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進而制約了畜產品品牌建設。三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待加強。人員及經費不足,畜產品質量檢測覆蓋面較窄,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健全,故無法真正從源頭上控制畜產品質量安全。
1.3 龍頭拉動力弱 雖然北牧集團、天仙洞、思千里等公司在品牌建設上有一定建樹,但從橫向比較,還屬科技含量低、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輻射面狹窄、拉動能力弱的企業,在畜產品精深加工、包裝、營銷、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以致發展后勁不足,品牌效應不高。其他名不見經傳的涉牧類企業更是沒有擺脫“小、散、低、弱”狀態,未起到輻射拉動作用。
1.4 品牌營銷機制淡薄 營銷觀念落后、營銷渠道不暢、市場范圍局限、網絡功能被忽略、資金投入較少、品牌宣傳面窄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全市畜產品品牌的創建。
1.5 行政聯動推進乏力 現有的各項政策無法滿足畜產品品牌發展的經濟實力要求。特別是在政策推動方面,各級財政資金對畜產品品牌創建的投入少、支持小,且僅限于對全市馳(著)名商標和名牌畜產品的扶持、獎勵,對中小型畜產品企業創建品牌的獎勵政策體現不夠,直接限制了畜產品品牌建設。
2.1 樹立品牌意識,選準品牌定位 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是實施品牌戰略的前提條件,尤其是企業生產管理者的品牌意識,決定了品牌戰略的制定與實施,關系到品牌建設的力度和深度。要堅持用工業發展的理念來發展畜牧業,引導企業和生產者樹立現代生產經營理念和品牌意識,通過對市場消費趨勢和競爭態勢的分析,選準一個明確的、符合消費需求的、有別于競爭對手的品牌定位。增強“品牌興企、品牌富農”意識,促成政府、企業、專合組織、養殖戶共同推進品牌畜牧業的建設格局。
2.2 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巴中市畜產品資源富集,產業特色鮮明,發展潛力巨大,這為生產高效生態的畜產品提供了資源條件,形成了差異競爭優勢。在發展畜牧業過程中要充分依托并整合區域優勢資源,整合培育“巴山豬、巴山土雞、南江黃羊、空山黃牛”等主導的特色產業,申請地理標志保護、專利保護、綠色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對特色產業進行統一打造,從而將巴中特色畜產品整合成有規模有競爭力的特色品牌產品。
2.3 強化基礎建設,增強發展后勁
2.3.1 強化基地建設。把實施畜牧業標準化與示范基地的建設、產業化經營及發展名、優、特、新產品結合起來,通過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將畜牧業標準化工作由點及面開展起來,加快實施畜牧業標準化進程,并在此基礎上建設一批無公害畜禽養殖基地,加強品牌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推廣。
2.3.2 強化龍頭帶動、專合拉動、協會聯動。依托行業協會平臺,發揮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的帶動作用,走“龍頭帶農戶,專合拉農戶,協會服務農戶”的路子,引導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穩定的產銷合同和服務契約,全面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2.3.3 強化質量監管。盡快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大對畜牧業投入品的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加大對病死畜禽及其產品的查禁力度,嚴打無證生產銷售生鮮乳的違法行為,建立從源頭管理到銷售全過程的可追溯控制管理體系。
2.4 大力孵化培育,推進商標注冊
2.4.1 突出建設重點。按照先培育、后認定的原則,以巴山豬、巴山土雞、南江黃羊、空山黃牛等四大系列特色畜產品為主,以創建名、精、優、新畜產品品牌為戰略方向,以創建“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中國農業名牌產品”、“四川著名商標”、“四川名牌產品”、“四川農業名牌產品”為建設重點,著力打造一批體現現代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點品牌。
2.4.2 分層分步推進。要分年度、按計劃、有步驟地培育,建立起梯次推進的品牌培育機制,以現有無公害畜產品、有機畜產品為第一梯次,創建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實現重點突破。以現有注冊商標為第二梯次,創建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省名牌產品,進行大力培育發展。以現有優勢特色產品為第三梯次,創建注冊商標、巴中名牌。
2.4.3 推進商標注冊。全市要優先引導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潛力大的畜牧龍頭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著名商標、巴中市知名商標,全力提高全市畜產品品牌的擁有量,使個體優勢轉化為行業優勢。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擴大產業規模,實現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的跨越。
2.5 創新營銷機制,拓寬市場客源
2.5.1 搭建文化平臺。進一步深挖巴中歷史地域文化元素,對巴中特色畜產品進行總體策劃和打造,賦予其統一的地域文化底蘊及個性特色。
2.5.2 搭建宣傳平臺。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采取專欄節目、電視新聞發布會、專題報道、網上農展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品牌畜產品和品牌企業。同時要以市域外市場為重點,認真組織參加各類畜產品展銷會、招商會,全方位、多層次、持續集中地宣傳品牌畜產品,提高品牌畜產品和品牌企業的被認知度,使品牌效益最大化。
2.5.3 搭建銷售平臺。著力開拓市域外的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促進畜產品大流通。抓好畜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完善功能,增強輻射力。加快發展網上交易、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超市銷售、電子商務等流通方式,拓寬銷售渠道。
2.6 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政策扶持
2.6.1 制定扶持政策。設立品牌建設專項獎勵基金,加大對省級以上畜產品品牌企業在生產要素供給、財政貼息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力度,激勵企業和養殖戶爭創馳(著)名商標和知名品牌。同時對品牌申報注冊要給予一定補貼,對申報成功的品牌和企業給予獎勵,以鼓勵創建品牌。
2.6.2 做好指導服務。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制訂畜產品品牌建設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強對品牌申報評審和商標注冊的指導服務,努力提高服務意識及服務水平,時刻把握畜產品市場規律,力促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為畜牧業品牌創建鋪好快車道,并以科技進步為突破口,帶動畜牧業品牌升級。
2.6.3 加強協調配合。質監部門要做好名牌產品的推薦申報工作;工商部門要做好知名商標的推薦申報工作;畜牧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立足資源優勢,明確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選擇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畜產品品種;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要從人才、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盡快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市場拉動”的互動格局,共同推進畜產品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