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茂,邱懷文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畜牧食品局,四川 廣元 628017)
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又稱紅眼病,是嚴重危害山羊、牛等反芻動物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患羊以眼結膜和角膜出現明顯的炎癥,大量流淚為特征。疾病后期患羊角膜呈乳白色,并發生渾濁、潰瘍甚至失明。
本病廣泛分布于各地,雖然傳染性角膜結膜炎是一種非致死性疾病,但本病造成的局部刺激、視覺擾亂甚至視力喪失可使患病動物生長緩慢、飼養成本升高、治療費用增加,從而影響養殖效益。
引起傳染性角膜結膜炎的為摩拉菌屬的病菌,摩拉菌主要有羊摩拉菌、牛摩拉菌。摩拉菌為人等恒溫動物眼結膜及上呼吸道黏膜等部位的寄生菌。該菌的許多種為條件性致病菌,其不具備高致病性,在環境因素或其他病原體的協同作用下才能引起感染發病,并加重病變和炎癥過程。強烈的光照可使感染動物產生典型的臨床癥狀。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增強摩拉菌的致病作用,紫外線的輻射損傷了黏膜組織,降低了動物的抵抗力,細菌可伺機繁殖,引起發病。
摩拉菌的抵抗力不強,59℃條件經5min即可將其殺死。一般的消毒藥,在常用濃度下經短時間可殺滅該菌。該菌對多種抗菌素敏感。
本病主要危害綿羊、山羊,牛、駱駝、鹿等動物也具易感性。發病不分性別和年齡,以幼齡動物發病較多,特別是2歲以下的動物最易感。患病動物和帶菌動物是主要傳染源。摩拉菌在感染動物的眼、鼻分泌物,呼吸道黏膜中可存在數月。同種動物可通過直接接觸,如頭部摩擦等方式引起傳染。不同種的動物之間一般不能傳遞病原。被病畜的淚液和鼻分泌物污染的飼料可傳播本病。蠅類和某些飛蛾可機械傳播病原。
本病多發生于炎熱和濕度較高的季節,一旦發生,傳播迅速且多呈地方性流行。遇暴曬、風沙、揚塵、蠅類頻繁活動時可促進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本病潛伏期3~7d。患羊一般無全身癥狀,少見發熱。病初羊患眼羞明、流淚,眼瞼腫脹、疼痛,稍后角膜凸起,血管充血,結膜和瞬膜紅腫,或在角膜上生成白色或灰色小點。嚴重者角膜增厚,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甚至發生潰瘍。有時發生眼前房積膿或角膜破裂、晶體脫落。多數病例病初為一側眼發病,后雙眼發病。本病病程一般為20~30d。
當眼球化膿時,患羊體溫可能升高,其食欲減退,精神沉郁,產乳量下降。多數病例可痊愈,但往往發生角膜云翳、角膜白斑甚至失明。放牧時病羊由于雙目失明而覓食困難,其行動不便,并有滾坡摔傷、摔死情況出現。合并有衣原體感染的,有時可見關節炎、跛行等癥狀,患羊瞬膜和結膜上形成直徑1~10 mm的淋巴樣濾泡。
可見結膜水腫、充血、出血。角膜增厚,或凹陷或隆起,呈白斑狀或白色渾濁。有時可見角膜瘢痕、角膜翳或潰瘍。有的眼球組織受到侵害,眼前房積膿或角膜破裂、晶體脫落,形成永久性失明。結膜固有層纖維組織明顯充血、水腫和有炎性細胞浸潤,纖維組織疏松,呈海綿狀,上皮變性、壞死或不同程度脫落。角膜有明顯炎癥和組織變性。結膜組織含多量淋巴細胞,上皮樣細胞之間有中性白細胞。角膜的組織變化表現為上皮增生,固有層彌漫性變性,有些病例的固有層膠原纖維增生和纖維化。
應注意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與維生素A缺乏癥的區別。維生素A缺乏癥主要發生于冬、春季節或舍飼羊,患羊多出現夜盲癥及消化不良等癥狀。
對山羊角膜結膜炎以外治為主。為控制感染,消除炎癥,避免后遺癥的發生,應視病因用藥,可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5.1.1 風熱犯目型。
5.1.1.1 癥狀:患羊黑睛生翳、形如絲縷、樹枝,翳色灰白,報輪紅,羞明澀疼;舌紅、苔薄黃。
5.1.1.2 治療:以祛風清熱為治則。可用桑菊飲加減,常用藥物有銀花、菊花、桑葉、連翹、黃芩、赤芍、夏枯草、佩蘭、柴胡、甘草等。
5.1.1.3 臨床應用:本型見于病初,病情較輕時。屬細菌性角膜潰瘍的,加用紫花地丁、蒲公英、黃連清熱解毒;對蠶蝕性角膜潰瘍,加蟬衣、白蘚皮、防風以抗自身的變態反應;對單屬皰疹性角膜炎,加大青葉、板藍根、羌活以抗病毒;對基質性角膜炎,加黃精、大力、黃連、貓爪草以抗結核;對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病,加夜明砂、谷精草、胡黃連,并配用羊肝、豬肝以補充維生素A;有肺熱,嗆咳的,加桑白皮、冬瓜仁、枇杷葉清肺化痰。
5.1.2 熱毒熾盛型。
5.1.2.1 癥狀:患羊前房積膿,白眼混赤,局部癥狀明顯;便秘、尿黃,發熱、喜飲,舌紅、苔黃。
5.1.2.2 治療:以瀉火解毒為治則。可用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常用藥物有黃連、梔子、黃柏、黃芩、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柴胡、銀花、玄參、桑白皮等。
5.1.2.3 臨床應用:本型見于細菌性化膿性角膜結膜炎及前房積膿,此類患羊愈后差,多視力下降或失明。肝膽濕熱者,加龍膽草、知母以清肝瀉火;口干、口渴,發熱,便秘者,加石膏、知母、大黃、厚樸通腑泄熱;目脹、羞光、視力下降明顯者,加夏枯草、石決明清熱明目。
5.1.3 肝膽火熾型。
5.1.3.1 癥狀:病羊目翳漸次擴大加深,如地圖狀或盤圈狀,黃液上沖,并見白睛混赤,患羊怕光、流淚及眼瞼明顯紅腫,其尿黃,舌紅、苔黃。
5.1.3.2 治療:以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為治則。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藥物有龍膽草、梔子、丹皮、柴胡、生地、赤芍、千里光、夏枯草、板藍根、蒲公英、石決明、虎杖等。
5.1.3.3 臨床應用:本型見于炎癥反應較重時。大便秘結,口渴頻飲者,加大黃、元明粉、石膏通腑泄熱;化膿者,加五味消毒飲清熱解毒,可配用羌活、茵陳、茯苓、車前子、澤瀉以清熱利濕;瘀赤較重者,加紅花、桃仁、生地以涼血、活血、化瘀,并配以川芎、白芷祛風止痛。此型后期需注意養肝柔肝、潛陰熄風,可用鎮肝熄風湯等治療。
5.1.4 濕熱熏灼型。
5.1.4.1 癥狀:患羊目翳黃滯,痛癢腫赤,或黃液上沖,反復發作,病羊舌苔黃膩。
5.1.4.2 治療:以清化濕熱、退翳消腫為治則。可用甘露消毒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藿香、佩蘭、滑石、桑白皮、茵陳、木通、石菖蒲、白蔻仁、黃芩、紅花等。
5.1.4.3 臨床應用:本型見于患病毒性、真菌性角膜炎且病程較長、反復不愈的病羊,治療可適當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若濕重熱輕,加蒼術、茯苓、法夏健脾化濕;嗆咳,有火者,加礞石、桔梗、瓜蔞皮化痰降火;病久、氣虛者,加黃芪、茯苓、白術、淮山健脾益氣、扶正祛邪。
5.1.5 外用藥物。爐甘石30g,冰片 10 g,熊膽 3 g,硼砂 15 g,硇砂3g,銅綠 15g,辛紅 6g,琥珀 1.5g,研成細末,敷于病眼內。硼砂6 g,白礬 6 g,荊芥 6 g,防風 6 g,郁金3g,水煎去渣,候溫洗眼。硼砂、硇砂、朱砂等分,研為細末,用竹管吹入病眼中。柏樹枝和明礬煎水,涼后洗眼。
5.2.1 用2%~4%硼酸溶液洗眼,待干后將3%~5%弱蛋白銀溶液滴入結膜囊內,每天2~3次。
5.2.2 病眼滴入青霉素溶液,也可涂抹四環素軟膏。角膜渾濁、角膜翳時涂抹1%~2%黃降汞軟膏。
5.2.3 肌肉注射0.05%酒石酸泰樂菌素或6-甲強的松、青霉素和鏈霉素混合液。
6.1 嚴格引種 不從疫區引進種羊及其產品。引入羊只時要嚴格進行檢疫及隔離觀察,證明無病后方可混群。
6.2 加強飼養管理 放牧時應避免強烈陽光直射羊只,防止強風、揚塵侵襲羊只,夏、秋季節注意滅蠅。
6.3 免疫接種 成年羊發病較少,患過本病的羊有一定抵抗力。用從本地分離到的具有菌毛和血凝性的菌株制成的多價菌苗進行免疫接種有一定的作用。
6.4 其他措施 病羊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全面消毒場舍。疾病流行時,應劃定并封鎖疫區,禁止易感動物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