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華,劉 新,吳 丹
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由于編制小、人員少、現有條件和現行經費標準偏低,使得技術難以提高、科室難以展開、人才難以保留、社會服務市場在逐步縮小[1]。在新形勢下如何把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的功能定位在既能保持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的服務宗旨,又能拓寬對外服務范圍,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每個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和探討的問題。創新是唯物辯證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為了更好地開展為軍服務,必須走對外有償服務之路,實現“軍地互動,以地養軍"的發展模式。因此,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創建新型的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在社會主義市場競爭下,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主要表現為醫療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醫療市場競爭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部隊職能的拓展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科學發展觀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要求。因此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在新形勢下,求生存,謀發展必須從思想上突破僵化、更新觀念。應不斷強化政策、法制、價值、市場、競爭、經營、服務等觀念,時刻關注社會醫療體制改革,有選擇地吸收和引進地方成功經驗,找準定位,培養超前意識,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總體思路、目標任務中,著眼于自身特點和當地實際,找準本單位的發展切入點、改革突破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和規劃。認真研究如何面對市場,取之于市場,利用市場上的人才、財力和物力來彌補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的不足,更好地為部隊服務。把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建設,由求穩型向創新型轉變。
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作為最直接面向患者的醫療窗口,應當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創新各種制度,與時俱進,防患于未然。要明確各類人員職責,制訂科學合理的綜合考核辦法,訂立的制度應具有系統性、科學性、權威性、約束性,做到制度明確、責任清楚,使醫務工作人員自覺遵守,自覺維護,公平、公開、公正,相互監督、相互約束。嚴格執行“以患者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的要求,徹底改革不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方便患者就醫要結合醫療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和落實《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臨床疾病診斷依據和治愈好轉標準》和《軍隊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醫療規章制度,規范醫療過程和醫療行為,堅決杜絕各類事故和差錯的發生,提升醫療質量管理水平[2]。
門診部的建設取決于科學有序的管理,而管理者思想觀念的更新與轉變是管理成效的關鍵。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的醫務工作人員,其隊伍水平,素質高低直接影響門診部的聲譽。從目前現狀來看,機關院校門診部作為機關的直屬機構,其醫務工作人員關系錯綜復雜,在管理上存在講人情,打折扣的現象,嚴重影響著門診部的工作,創新管理尤為必要。為此我們要以人為本,在人員管理上,精細管理,創新手段。要重骨干,分層次,有重點,合力管。重骨干是著重部門領導和骨干的管理和培養,什么樣的領導帶出什么樣的兵,以點帶面,逐級抓管理,層層抓落實。分層次即干部要講究技術,著重素質教育,以考促學,根據需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理論、實踐的考核驗收,促進醫療技術提高;注重人才培養與選拔使用的有機結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加強愛崗敬業和醫德醫風教育。對戰士以條令條例為依據,本著依據條例抓管理,按照《綱要》抓建設,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錯必究。建立人員流動機制,對一些不適合衛生工作的戰士,堅決調離崗位。對一些思想不穩定的人員重點管,使這些人員時刻處在我們關心的范圍內,同時領導干部分管到人,及時掌握思想動態,化解問題,保證不出任何事故。合力管為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充分利用組織的力量,齊抓共管,管好每一個醫務工作人員。通過創新管理手段,形成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醫療工作隊伍。
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的發展,是一個可持續過程,其關鍵在于創新醫療特色。醫療特色是門診部的生命力,是提高門診部知名度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要大膽創新、善于吸收、敢于引進、協調發展,走專業人才和先進設備相結合的道路。首先,創造一個栓心留人的工作環境,引進學科帶頭人和亟需人才,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學科,形成一個特色。門診部要堅持“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臺”,確實發揮人才資源的綜合效益。立足長遠,儲備人才,確保人才年齡、學歷、知識、職務等結構梯次科學合理,增強可持續性[3]。其次,克服困難,調動有限經費,結合當地醫院情況,突出重點,發展強項,扶持特色,優先保持基本醫療,重點發展特色專科和關鍵技術,積極引進先進設備,通過一批新業務、新技術、新成果,使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我軍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不僅僅是姓軍為兵服務,更重要的是為百姓服務。在當今和平年代,和諧發展是社會的主旋律,軍地互動,創新服務更是時代的要求。首先,我們要聯合地方醫院,“請進來,走出去”,軍地互動,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軍隊醫務工作者勤作風、嚴紀律、愛崗敬業的優勢,形成“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特色醫療服務。其次,我們開展“走進社區,走進百姓”活動,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通過出診,回訪等方式,拉近與當地居民的距離,用優質的服務換人心、提人氣、得人心,在百姓心中樹立軍人醫療服務形象。從轉變服務觀念、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服務質量入手,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從而營造良好的軍隊機關院校門診部服務優勢[4]。
[1]趙寧志,郭愛勇,郁乃東.新時期軍隊小醫院的生存與發展[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3,10(1):23-24.
[2]張鷺鷺.軍隊醫院管理學多目標訓練體系構建[J].上海高等醫學教育,2002,(1):15.
[3]錢陽明.新形勢下軍隊醫院建設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6,13(5):411-413.
[4]丁書琴,黃建明,何麗華.新世紀醫院發展的創新戰略[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1,17(1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