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興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
談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文化體現
樊 興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
概述了傳統建筑四合院的特點,并從儒家思想與建筑布局,風水思想與功能以及民俗文化與細部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北京四合院在建筑文化上的體現,從而闡述了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以供參考。
四合院,傳統建筑文化,儒家思想,風水
中國具有深厚的建筑文化傳統,四合院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建筑群體組合的基本單元,也是中國古建筑的基本形式,自然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1]。雖然四合院是居住建筑,但其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是中國傳統建筑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指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2]。四合院的庭院布局是由基本單元組成的,四面房屋圍合成的一個庭院,為一個基本單元,稱為一進。組合形式分為單進院、二進院、三進院和多進院。北京四合院是沿南北方向軸線布置房屋和庭院,多為坐南朝北的矩形院落,由大門、倒座、影壁、垂花門、正房、耳房、廂房、抄手游廊、后罩房組成。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切方面有著重大影響,是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中的精神主軸,主張尊卑有序、上下有別[3]。
2.1.1 房屋安排與尊卑有序
封建家長制的形成與鞏固,與儒家思想、封建禮教的普及、深入有關,社會的等級制度反映到住居中來,就形成了等級居住,等級居住的進一步發展,表現為宗法制度和禮制對住居的影響和作用[4]。中國的宗法制度是氏族社會的血緣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演化而成的,產生于商代后期。宗法關系是由氏族社會的父系家長制蛻變而來的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由此產生的宗法觀念在民居的布局和設計中也得到了明顯的體現[5]。
宗法禮制反映在外部空間的組合上,使空間的秩序化特征大大加強。居中為尊、強化中軸和空間的等級化從而成為中國傳統建筑外部空間最重要的處理手法[6]。我們從四合院的布局結構中可以看出強調中軸對稱、對外封閉、對內開敞,反映內外有別,尊卑有序的宗法思想;中軸突出的對稱格局滿足了建筑主從、正偏的關系,并以端莊凝重的氛圍和向心、內聚的特性,強調出主空間的地位。正房是全員最高、面積最大的房屋,一切房屋都圍繞正房布置,而且開間尺寸、高矮、裝飾都低于正房以體現人倫關系和輩分,正房多給權高位重的老爺、太太居住,左次間住祖父母,右次間住父母。
2.1.2 院落界定與內外有別
層層遞進的院落組成了數層空間,每層空間都有著不同的劃分功能。第一層空間的分界線是東南宅大門,它是四合院唯一的對外通道,將院落與外圍分隔開來,劃分了領域范圍。第二層空間的分界線為垂花門及向兩側延伸的隔墻,它的功能是界定主客。第三層空間的分界線是上房院的正房與耳房形成的屏障,形成前堂后寢的格局,劃分了私密的范圍。第四層空間為內院后房,劃分了性別。第五層空間為后罩房的雜役灶廚,進行了主仆之分。從這種功能空間的劃分可以看出對儒家禮制的反映,以及整個民族的內向性格,對于這種封閉式的布局可以從三個層次進行理解,依次為我與我的關系,我與他人的關系以及我與自然的關系。
1)以自我為中心的內向圍合。我與我的關系即為以自我為中心,進而形成一種內向性的圍合。在古代倫理道德的約束下,人的自主性、獨立性都受到抑制,整個民族形成一種內向的性格,這一點同樣表現在四合院的布局上。圍合表達了中國人特有的、以封閉為主要特征的空間環境觀,當我們將四合院看作一個整體時,它具有很強的內向封閉性。院落四面都有墻壁,使庭院的內部空間與外部世界相分離,平時的大門是緊閉的,關起門來自成天地,房屋均沿周邊布置,具有高度的自我圍合感。大廳、內廳、正房、廂房等主要廳房均布置于宅院的內部,且都面向內部庭院或天井。
2)以家族為中心的共享院落空間。我與他人的關系即表現為以家族為核心的相處方式,而在空間上也具有相同的表達。中國傳統社會以“家族”為單位,注重“家”的地位和作用,四合院中各個房屋雖然獨立,但彼此之間有游廊連通,使幾代人的生活既各自獨立又相互照應,圍合出的院落內種植花草樹木,為人們的室外活動提供一個共享的場所。雖然與外界是隔離開來的,但對于家庭內部來說,是共同生活在一個庭院內的。庭院空間以自我為原點,在與他者的聯結中達到同構。這里的自我既可以指作為個人的自我,又可以指作為社會細胞而存在的家;他者既可以指祖先也可以指國家。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家國同構的深層關系決定了傳統建筑對庭院這種作為家的空間的采用[6]。
3)“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從建筑形式上講,中國傳統建筑本身就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在建筑上的反映,就是人和大自然要和諧地相處[7]。中國人自古就十分崇尚自然,對“天”的崇信和對自然規律的尊奉使傳統院落的外部表現出天人合一的特性。院落既是居住的生活中心,又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所,傳統院落將人工的圍合與天然的意趣融為一體,建筑屋頂向院落傾斜,將自然引入院中,在人工建筑環境中滲透自然氣息,將小小的院落濃縮為一個天人合一的世界。
風水是中國先民對生活環境特征的一種集體無意識表達,風水所選擇和經營的空間環境均有較好的生態、生產和生活環境也正是這一特征的體現[8]。古代的中國建筑,非常重視“風水”在空間組織中的作用。一個典型的風水格局,實際上就是一個完整而向內聚合的層層環繞的五方位空間格局,此種向心圍合有利于陰陽二氣和合,藏風聚氣、負陰抱陽。《易經》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由此衍生出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四合院為方形的四面對稱結構,體現“地方”,院落內部聯系密切,呈封閉狀,體現著團圓的氣氛,象征著“天圓”,也就是陰陽二氣的和合。
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筑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氣”是萬物生長之源,“藏風”是風水中的重要條件。古人在擇地點穴時必選“生氣”旺盛的“藏風聚氣”之地。正房、廂房、倒座房為正四向,四角耳房及大門為四偏向,形成八卦方位,院落空間整體上構成一個完整的八卦空間。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正房的東南角,根據八卦方位,北為坎,東南為巽,占風位,可引進東南暖風,擋住來自西北的寒風,故宅門的這種布局稱為坎宅巽門,也有“紫氣東來”的意味,是一個非常吉祥的位置。從實際功能上說,宅門不布置在中軸線的位置,使得進入宅內要先通過一個小院落,有利于保持居住的私密性。影壁是為了使氣流繞影壁而行,聚氣則不散,主要也是為了遮擋大門內部雜亂的物品,使經過大門的人有一個整體美觀的感受。
風水學中所說的理想環境應該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二山相輔,前景開擴,遠處有案山相對;有水流自山間流來,呈曲折繞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層次,即青龍、白虎之外還有護山相擁,前方案山之外還有朝山相對,朝向最好坐北朝南;如此即形成一個四周有山環抱,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1]。四合院后部的后罩房當作背靠的祖山,而這一排房子起到了阻擋“西北寒風”的“藏風”作用。后罩房前圍護的正房為龍穴所在,左右的東西廂房可視為青龍白虎的左右衛護,大門西側的倒座房可視為案山,影壁可視為朝山。
四合院的裝飾彩繪上表現了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在室內的隔扇、花罩上繪有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字畫,陶冶情操。四合院內一般放置兩個魚缸寓意金玉滿堂,年年有余。
在植物的種植上也很有講究的。四合院內多種石榴樹,美觀又寓意吉祥,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有俗語說:“有老槐,必有老宅。”因此,常將槐樹種于庭院之外。此外還有海棠、玉蘭、牡丹,寓意玉堂富貴。
四合院用院墻圍合的空間烘托出井然有序的家庭氛圍,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人們和諧相處,有公共的交流空間。在交通信息不發達的時代,人們與自然的接觸是靠原始的直覺體驗,在自家的庭院中就能看到花草樹木的四季輪回,感受四季的更替,與自然有著最親密的接觸。理想的居住環境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也是我們設計中所追求的,而傳統四合院的形式給予了我們很好的借鑒,我們看到四合院從選址、布局到細部的設計,每一個過程都是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在當今的設計中,人們多喜歡追求新潮時尚的設計,于是大量地模仿國外的設計,對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予以忽視。我們應當用現代的思維和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傳統文化,吸取文化精髓,并將之傳承下去。
[1]樓慶西.中國古建筑二十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205,329.
[2]馬炳堅.北京四合院瑣談[J].知識就是力量,2004(11):26.
[3]喬 均.中國古代建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4]張 宏.中國古代住居與住居文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35,55,61.
[5]劉麗芳.中國民居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340.
[6]戴 儉,鄒金江.中國傳統建筑外部空間構成[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23,87-88.
[7]阮儀三.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百年建筑,2003(50):26.
[8]李秋香,石橋村.傳統社會對風水的重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5-37.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embodiment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Beijing quadrangle house
FAN Xing
(College of Garden,Beijing Universit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quadrangle,and investigates the embodiment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Beijing quadrangle house based on three aspects.It is confucianism and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geomancy and function,folk culture and details.Thus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ijing quadrangle house and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presented,for reference.
quadrangle house,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confucianism,geomancy
TU241.5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3.32.004
1009-6825(2013)32-0006-02
2013-09-03
樊 興(1987-),女,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