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艷平 朱志剛 章國成
(1.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武漢工程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湖北武漢 430074)
為了提高湖北省高等學校的總體水平,更好地為人才培養服務,湖北省教育廳從2003年起在省屬高校中遴選本科品牌專業。我校目前已有9個專業被遴選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建設點,其中土木工程專業于2010年6月入選。該專業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經過近3年的建設,在土木工程全體教師的努力下,我校“土木工程”品牌專業在巖土工程穩定性評價、監測監控、加固與防護、工程結構健康監測、監測加固及瀝青路面材料與結構性能優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專業馬上面臨中期檢查,現將品牌專業建設中主要的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是課程建設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大膽創新能力的保證。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建設中具有特別顯著的地位,教學團隊建設是立院立系之“基”,是立專業之“本”[1]。
1)品牌專業立項前專業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2010年土木工程專業共有教師35名,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學位:8(教授),10(副教授),16(講師),1(實驗師);年齡分布為:2(50歲 ~60歲),17(49歲~40歲),16(30歲~39歲)。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關系較合理[2]。
2)2013年專業教師隊伍及教學團隊建設的基本情況。校黨委書記吳元欣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出要大力推進“四化”政策[3]。本著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到目前為止本專業共有教師42名,共引進博士8人,其中1人為“楚天學者”,有2名博士出國進修。職稱分布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講師19人,實驗師2人;年齡分布為:50歲~60歲2人,40歲~49歲21人,30歲~39歲18人;20歲~29歲1人;22人具有博士學位(占教師總數52.4%),3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
團隊建設對于我校促進博士點建設工程和“質量工程”的建設,取得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科研與教學成果,推進教育創新,形成一批有力支撐教師團隊發展的創新平臺,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推進教育理念、教育途徑、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科研與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在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11年年底土木工程專業積極申報校級教學團隊,2012年有2個獲批為校二級團隊,1個為校三級團隊。
3)品牌專業建設規劃的師資要求。2010年品牌專業建設規劃中提出通過3年~5年的努力,要達到引進或培養2人~3人成為在國內土木工程領域有較大影響的知名學者、教授人數12名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以上,教師總人數50人左右的目標[2]。通過分析可知目前的師資力量與建設規劃有一定差距,土木工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任務較重,博士化工程要加強,要花大力氣引進在國內土木工程領域有較大影響的知名學者。
人才培養工作是學校辦學和發展的中心任務,近年來,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注重強化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國內外土木工程行業一線培養具有創新性的復合型人才[2]。
1)優化課程體系,推進教學改革。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兩個專業方向。建筑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其在國民經濟中處于支柱地位。“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建設拉開序幕,基本建設規模繼續增長,經濟全球化為建筑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帶來了很好的機遇。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建設需要,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十二五”時期我國交通運輸仍處在大建設大發展時期,建設安全、暢通、高效、綠色的綜合運輸體系是交通運輸部門的重要任務。必須加強綜合運輸規劃、政策、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應用,強化綜合運輸樞紐、多式聯運、內河航運、智能交通、城市公交等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加快建立各種運輸方式高效運行、優勢互補、相互銜接、統籌發展的綜合運輸體系。根據這一新的發展規劃,土木工程專業結合現有的資源,進行大膽創新。具體做法是對交通土建方向的培養計劃進行調整,同時開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新專業。
2)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搭建立體的實踐教學大平臺。土木工程專業的立體實踐教學平臺是由實驗教學中心、校內外實踐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產業園等組成的[2]。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形成了以“一個核心,三個層次,六個模塊”為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a.一個核心: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為核心。b.三個層次:即基本型實驗、綜合型與設計型實驗以及研究創新型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主要是針對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開設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同作戰的能力。主要采取“啟發—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的自主選題,或在專業教師的啟發下選擇課題,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專業教師引導為輔。c.六個模塊:為使土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化、系統化,本專業將土木工程實驗教學內容劃分為六個模塊,即工程材料實驗、巖土性質實驗、工程結構實驗、路基路面實驗、工程測量實驗與數值模擬實驗。同時我校在品牌專業的建設中不斷整合、優化實驗教學資源,積極立項與建設湖北省教育廳“公路工程安全評估與維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土木工程專業實驗室”,改善品牌專業實驗教學的軟硬件環境,顯著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土木工程專業實驗室現有實驗室面積3 500余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約2 000萬元,其中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200臺/套,1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有40臺/套,如伺服液壓多功能材料試驗系統(UTM100澳大利亞進口)、液壓式壓力試驗機、三軸試驗儀、電動四聯等應變直剪儀、路面材料強度試驗機、旋轉壓實儀、SHRP瀝青試驗設備、瀝青車轍試驗儀、瀝青旋轉薄膜烘箱、落錘式彎沉儀(FWD)、探地雷達(GPR)、數字金屬與非金屬超聲探測儀、基樁動測儀、GPS自動監測系統、全站儀、數字水準儀、激光經緯儀等儀器設備。結合現有的實驗儀器,組建了武漢工大杰誠檢測有限公司,作為校內實踐基地。
為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十分注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建成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0個,包括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金屬結構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中天六建公司、武建集團、湖北省建筑工程總公司等知名大型企業。
3)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為適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貫徹學校“頂層設計、高位培養、品牌推進”的精英人才培養戰略,指導學生學習和成才,加強個性化教育和主體性教育,提高學生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在一~三年級本科生中推行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與班主任制、輔導員制緊密結合,有利于密切聯系師生,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和團隊精神的培養。
4)推進雙學位,適應建筑和交通行業對創新性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根據需要可修工程管理、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市場營銷、英語等專業第二學位。
根據近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考研情況以及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表明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正確的。
學科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專業是學科承擔人才培養的基地。任何一個專業的知識構成都需要相關的主干學科作為自己的支撐,專業要以學科為依托[5]。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主要表現在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可以資源共享、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存在著“源流”關系、高校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共同根本目標是人才培養等幾個方面。
2010年前土木工程專業主要依托“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碩士點以及教育部“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設平臺。自2010年6月省品牌專業立項建設以來,學科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10月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獲批,2012年11月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獲評省級特色學科。
土木工程專業一直是我校的重點專業,在湖北省有一定的影響力。我校在土木工程品牌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對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業與學科相互促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然而品牌專業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真正實現品牌專業的帶頭、示范和輻射功能,建設尚需進一步加強,特色有待進一步的凝練。
[1]房鼎業,赫崇衡,許志美,等.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打造化工品牌專業[J].化工高等教育,2010(3):5-9,42.
[2]屠艷平,李 杰,張電吉.武漢工程大學“土木工程”湖北省品牌專業建設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1(30):175-176.
[3]吳元欣.關于構建教學研究型和諧大學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8):6-8.
[4]唐正姣,王存文,吳元欣,等.湖北省“化學工程與工藝“品牌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8(5):145-149.
[5]王玉霞.高校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