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生
(山西省呂梁市新城規劃委員會辦公室,山西呂梁 033000)
山西省旅游產品目前以宗教文化旅游產品為主,自然旅游資源尚待深入開發。旅游產品總體單一,還沒有開發形成諸如假日旅游、會展旅游等全方位的旅游產品。全省劃分為:以太原為中心的晉中名山、名城、大院、民俗、古跡等旅游地域系統;以大同為中心的晉北塞外風光、古建文化等旅游地域系統;以臨汾、運城為中心的晉南黃河風光、根祖文化等旅游地域系統;以晉城為中心的太行風光旅游地域系統。山西省同質宗教文化旅游資源較多,呂梁的山水休閑資源在山西省內屬于稀缺性資源。
從太原都市圈城鎮密集區規劃的結構來看,東部山區生態與文化旅游帶和西部山區生態與文化旅游帶旅游資源構成上同質,但呂梁的優勢在于交通和優質的生態休閑旅游資源,核心旅游資源在太原市區1.5 h交通圈內,與平遙古城僅0.5 h車程;同時,呂梁山生態資源保護良好,山體成片,核心生態休閑旅游資源集中,易于開發成集聚區。
1)呂梁旅游發展長期陷入“晉中文化旅游影區”之中。從既往的呂梁旅游發展態勢來看,因交通區位的限制,長期陷入“晉中文化旅游影區”之中,“呂梁山岳森林、沿黃風情”旅游品牌也因可達性較差,缺乏更大空間尺度上的影響力(國家層面),游客也主要來自周邊縣市。從旅游消費特征來看,游客呈現“到達慢—消費快”的特點。2)市域自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沒充分開發。呂梁市經濟發展聚焦于能礦產業,旅游作為第三產業,在資源型城市發展過程中并不被重視,“視而不見”市域高質量的自然旅游資源。3)市域旅游開發與沿黃地區、平遙等周邊區域對接不夠。在沿黃地區—呂梁山—平遙地區一線,尚缺乏緊密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交通線路的對接不夠,旅游服務設施的對接不夠以及旅游特色的連接不足等。4)缺乏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指引,各市縣區的旅游發展沒有統一的旅游主題形象,沒有從整體出發,形成一個統一的專線特色旅游。5)旅游服務沒有形成體系,旅游要素建設和服務設施建設相對薄弱,服務質量偏低,產業化程度較低。
呂梁發展亟待轉型,呂梁屬于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長期發展以煤為綱,旅游產業可成為轉型的核心抓手。
3.1 案例分析與借鑒
焦作現象——一個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典范。
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焦作是全國著名的“煤城”,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1957年全市煤炭工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高達44.7%,但是到1990年,焦作的煤炭資源走到了臨近枯竭的邊緣,1999年焦作市煤產品產值下滑到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整合焦作與洛陽世界級旅游資源,強強聯合促進旅游業互動發展,聯合構筑“晉—焦—鄭—洛”旅游圈,促進焦作旅游業發展。1)以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建設為契機,以南太行山自然風光為依托,以“焦作山水”為世界級旅游品牌,把焦作市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性山水旅游城市;2)打造太極拳品牌扶持發展文化產業,重點建設“八大文化園區”,構建焦作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和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3)加快焦作市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和旅游星級賓館(酒店)的建設步伐,抓好以龍源湖“水城”和影視城“山城”為集聚區的中心城區完善改造,逐步構筑以現代城市休閑娛樂為主體的城市旅游新格局。焦作市成功地進行了產業轉型,一躍成為全國旅游業發展速度最快、管理水平一流、游客接待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騰空升起的一座旅游明星城市,被稱為“焦作現象”。
3.2 對呂梁旅游發展的啟示
1)旅游開發以生態旅游為主導,文化旅游開發為點綴;2)旅游發展的著眼點在生態休閑旅游,與太原都市圈尋求資源互補、設施共享,打造太原市區“后花園”;3)以旅游促進城市轉型發展,旅游開發與城鎮建設相結合,以旅游發展推進城鎮化。
4.1 旅游空間結構
市域形成“雙核一環,兩軸三帶”的旅游空間結構。雙核:呂梁中心城區、孝汾等兩個旅游綜合服務核心。一環:精品旅游環線。由 G307—S320—G209—S218—S248—S321—S223—S340—G307構成,串聯三大精品旅游區。通過道路升級改造,道路景觀建設等,構建精品旅游環線。兩軸:旅游服務主軸、沿黃旅游軸。旅游服務主軸由G307改造升級構建,串聯呂梁中心城區、孝汾兩個旅游服務核心。旅游服務主軸經過旅游景點集中的交城縣、文水縣、汾陽市、孝義市、離石區、柳林縣等縣市。沿黃旅游軸線由沿黃公路改造構建。三帶:沿黃風情帶、山岳生態旅游觀光帶、“孝汾文交”文化產業旅游帶。
4.2 旅游功能分區
沿黃風情帶:臨縣磧口鎮及西灣村、李家山村、寨則山村、高家坪村;臨縣三交鎮孫家溝村、天下黃河第一彎、團圓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孟門鎮等。
山岳生態旅游觀光帶:呂梁山岳景觀、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陽溝省級風景名勝區、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黑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蔚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薛公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柏洼山省級森林公園等。
“孝汾文交”文化產業旅游帶:包括孝義市、汾陽市、交城縣與文水縣的東部平原地區。以休閑、購物、民俗體驗為主要功能。
1)山岳生態休閑游線。太原市區(或平遙)—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玄中寺—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武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橫泉水庫—西華鎮景區—蒼兒會生態旅游經濟區—太原市區(或平遙)。
2)黃河晉韻精品游線。離石—石樓黃河第一灣—柳林三交—磧口古鎮—曲峪水蝕浮雕—曲峪真武廟—離石。
3)孝汾文化游線。太原市區—武則天廟—西華鎮風景區—離石—呂梁漢像畫石博物館—五岳觀—杏花村、太符觀—汾酒作坊—太原市區。
4)北部觀光游線。離石區—黑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蔚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離石。
5)精品旅游環線。從太原市區出發,太原市區—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磧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河第一灣—孝義—杏花村、汾酒作坊—蒼兒會生態旅游經濟區—太原市區。
從平遙出發,平遙縣—孝義—杏花村、汾酒作坊—蒼兒會生態旅游經濟區—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磧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河第一灣—平遙。
發展旅游業是呂梁市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1]陶 偉,鄧路平.旅游發展與資源型城市轉型:基于“焦作現象”的解讀[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29-30.
[2]王瓊英.基于旅游屬性的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探討[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78-79.
[3]張結魁.區域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構想與實證研究[J].資源科學,2003(3):106-108.
[4]王俊霞.焦作市旅游發展模式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
[5]范彬彬.區域旅游發展中“焦作模式”的探討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6]張 優,劉立鈞.旅游地產規劃設計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