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寶瑄
(呼倫貝爾市公路管理局扎蘭屯公路養護管理處)
探索道路橋梁工程路面平整度問題
姚寶瑄
(呼倫貝爾市公路管理局扎蘭屯公路養護管理處)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的通達性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越發顯得不容忽視,而道路、橋梁這類最為基礎的交通工程更是為整個當代交通的通達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關注它們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注意到這類基礎交通工程所存在的問題,例如評定路面質量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的道路橋梁工程路面的平整度問題,就值得我們細細探究。
關鍵詞:公路;瀝青路面;平整度;碾壓;質量控制
仍然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為例,針對其獨特的路面特點,再根據上述的第三點,分析的關于影響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可以歸納出對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方法。
(1)配合比的調整,嚴格執行配料過磅。例如,在某段高速路段的施工中,設計厚度已定(比標準偏小),根據以往施工經驗,集料最大粒徑與鋪筑厚度比最好應該為1∶2.5~1∶3,假設原設計值不能更改,這時在施工配合比設計時,一方面將粗集料粒徑嚴格控制,篩分時取上限值,一方面應將粗寄集料數量比例改小。并在拌料前應該要仔細檢查砂石的含水量及袋裝水泥的虧重情況,以保證配料的準確性。
(2)振搗。在應用平板振搗器時要縱橫向全面振搗,相鄰行列的重疊20 cm左右,防止漏震和震搗不足。但也要防止震搗過度,以免產生分層離析。在應用插入式震搗棒要仔細認真的震搗,盡量減少接縫處的微鼓翹脊現象出現。
(3)攤鋪。首先,路面底層,應利用“走鋼絲”的方式來控制各結構層的平整度和標高,例如,假設鋼絲拉力控制在120 kg,支桿間距在5~10 m時,應使得它的鋼絲中間垂直度控制在5 mm以下,如果超過這一數值,就應該及時調整鋼絲的拉力;其次,合理的攤鋪速度,對于路面的平整性也是很關鍵的,應該根據當時的待卸料車數和拌合速度來對攤鋪機的速度進行調整,調整后的合理的鋪筑速度,才能保證攤鋪作業的連續性;最后,如果是拌和不均勻或者是在運輸過程中發生離析的混合料,攤鋪前必須重新拌和均勻,否則就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攤鋪時混合料不得拋擲,尤其是近模處應該要反扣鐵锨鋪放,不得用鐵锨推平。并且攤鋪時要考慮振搗下沉值,并盡量鋪平。
(4)碾壓方式。碾壓的程序一般是初壓、復壓和最后的終壓。為了使攤鋪層初步穩定,初壓時常用鋼輪壓路機靜壓兩次,復壓時常用密頻振動式發動機振壓4次,最后的終壓,常采用寬鋼輪壓路機靜壓2次以上。
(5)接縫處理。影響橫接縫質量的因素一般有:原鋪筑路段的質量;新鋪筑的路段的碾壓方式是否合理;作業人員及檢查人員的重視程度。原有路段的質量是施工中不可改變的因素,所以就應重點掌握好碾壓的方法,以及提高施工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
(6)抹面。抹面是平整度的關鍵工序,為了防止模板的不平和模板接頭的錯位給平整度帶來的不利影響,橫向搓刮后還要進行縱向的搓刮,搓刮前還一定要將模板頂清理干凈。
(7)設備。從混合料的拌和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成型,整個過程應該采用先進的大型拌和設備和施工機械設備,才能滿足路面建設施工的連續性,以及減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中可能會出現施工縫。另外,在模板的選擇上,應該盡量采用剛度較好、易于支撐穩固、平潔光滑、使用期限長的鋼模。
(8)協助工作到位。對于施工的支撐面,工作人員應該提前灑水濕潤,防止基層吸收水分,從而導致含水量不均。再則,在采用真空吸水工藝時應該要注意脫水時間,而且樣應該安排由專人實測吸水率。在拌和過程中,為了保證拌和料的均勻性和水灰比準確,也應該配備有專職技術人員檢查拌料時間和坍落度。
(9)及時的監督。在拌料過程、控制碾壓溫度、碾壓過程,以及最后對路面平整度的檢查,都應該安排專門的人進行監督負責。比如在碾壓中,安排專人指揮監督3個碾壓程序的完成情況,避免發生過壓和漏壓。在拌料時應用專職技術人員檢查拌料時間和坍落度。又例如,在復壓后的路面平整度的檢查中,監督人員應該及時用靠尺檢查剛剛碾壓過的路面的平整度,使平整度達到高等級要求。
檢測應該首先做平整度的檢測評定。是指檢測評定指標路面平整度的檢測輸出指數比較多,現在有世界性組織國際上較為通用的國際平整度IRI,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使用的檢測指標,比較典型的有,法國的APL指數,加拿大的PSI指數,還有相關行業的比如:汽車設計研究行業關于評價路面平整度的PSD指數等。在我國,常用的檢測指標還有3 m直尺量測,這種量測方法主要測的是最大間隙h及標準偏差σ。
在路網正以飛快的速度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鋪筑而成的今天,不論是出于安全考慮還是綜合成本最小化的考慮,公路、橋梁的路面質量都是必須要保證的。平整度作為路面質量檢測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的意義舉足輕重。探究影響平整度的因素以及檢測手段,選擇正確合理的解決方法,將會是一個長時間的課題。
:
[1]李小存.混泥土路面平整度控制[J].交通標準化,2010.
[2]王波.瀝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
[3]梁軍林.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標準及方法[J].道路工程,2009.
[4]李霞.瀝青路面平整度處理措施[J].福建建材,2011.
[5]朱萬紅.瀝青路面平整度檢測技術探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
中圖分類號:U416.217
C
1008-3383(2013)04-0020-01
收稿日期:2012-11-01
作者簡介:姚寶瑄(1975-),男,河北冀縣人,工程師,研究方向:路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