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媛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1)轉向系統的工作油液應保持清潔干凈,根據實際情況每半年應更換一次。
(2)為保持系統的清潔,濾油器每月清洗一次。
(3)根據實際情況,每半年至一年內,對轉向系統的轉向器、單穩閥、轉向油缸等各部件清洗檢修一次。裝拆時,應注意保護零部件,不得碰傷、損壞。
(1)液壓轉向系統各總成及元件在出廠時均已調整合適,不應隨意拆卸。但若發生故障必須拆檢時,要遵守操作規程順序拆裝。拆裝時必須認真細致,不能碰傷、劃傷零件的工作表面,以免影響元件的工作性能。
(2)拆裝液壓元件時,如對轉向器、轉向油缸、轉向泵及流量放大閥等進行拆裝,必須注意保護密封件,如O形橡膠密封圈、矩形橡膠密封環、防塵圈、活塞環等,特別是橡膠密封圈,在拆裝時不允許劃傷或擠傷橡膠表面。如果發現有劃傷、擠傷或變形,則必須更換新件。
(3)拆裝管路及閥、泵、缸等液壓元件時,必須用堵塞隨時將各油孔堵住,以免泥沙、鐵屑等落入,造成元件損壞。
(4)在各元件裝配時,應絕對注意清潔,不允許金屬屑、泥沙、紗頭等混入配合件內部。裝配前一定要用煤油仔細清洗,用壓縮空氣吹凈,并涂上工作油液進行裝配。
轉向器包括方向盤、轉向軸、傳動副等。其作用是將方向盤的轉動變為轉向垂臂的擺動,借以改變力的傳遞方向和得到一定的傳動比,進而通過轉向傳動裝置操縱轉向輪。
轉向器的種類很多,通常按其傳動副的結構類型分類。輪胎式工程機械廣泛采用汽車轉向器,當前普遍采用球面蝸桿滾輪式、循環球式和蝸桿曲柄指銷式三種轉向器。這三種轉向器使用可靠,傳動效率高,并可以獲得一定的可逆程度和所要求的角傳動比,傳動間隙便于調整,制造工藝也適合批量生產。
(1)方向盤的檢修。
檢查盤架及圓盤有無裂紋、變形或損傷,方向盤基座裝入轉向軸槽鍵有無磨損,如有不良,應予更新。檢查喇叭、指示燈等的相關聯作用元件有無磨損,如有不良,應予更新。
(2)轉向軸的檢修。
檢查轉向軸有無彎曲、裂紋,裝配方向盤的螺紋部分、鍵槽及鍵等有無磨損。如有彎曲變形可用油壓機壓直修正。如有裂紋,或鍵及鍵槽有了磨損,應予更新。轉向軸的彎曲檢查,以兩端中心孔為支承,用一百分表測量軸的彎曲度,當彎曲部位的彎曲度大于0.2 mm時,應用壓力矯正。
(3)轉向器殼體的檢修。
制造轉向器殼體的材料多為可鍛鑄鐵或鑄鋼,其常見缺陷為殼體產生裂紋,軸承安裝孔與襯套孔磨損等。
對于上述存在的缺陷檢修辦法如下。
①檢查轉向器殼體有無裂紋,當裂紋通過軸承座孔時,殼體應予報廢。
②檢查殼體蝸桿軸承安裝孔有無磨損,因磨損使軸承配合松曠時,可用電鍍軸承外徑法恢復配合。當殼體磨損較大時,可用鑲套法修復殼體孔。
③轉向垂臂與襯套孔間隙過大時,應更換襯套。新襯套與殼體的過盈配合量一般為0.06~0.20 mm,壓裝后可用鉸銷加工的方法恢復與軸的配合。加工垂臂軸襯套孔時應注意其位置精度正確,要求垂臂軸襯套孔與蝸桿軸線相垂直,其不垂直度應小于0.05/100,兩軸心間距應正確。為保證上述要求,可先在專用的夾具上進行襯套孔鏜削加工,然后進行鉸削。
(4)鋼球螺母總成的檢修。
由于循環球式轉向器傳動效率高(可達到90%以上),可逆性大,轉向操縱輕便,故在輪式裝載機、汽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鋼球螺母總成是循環球式轉向器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轉向蝸桿、鋼球螺母、鋼球等零件。
當鋼球及軌道磨損或疲勞剝傷時,會導致螺母相對蝸桿的軸向間隙增大,方向盤自由行程增大;當鋼球與滾道產生疲勞剝傷時,還會造成轉向系統操作不靈活,并產生噪聲。另外,蝸桿彎曲變形、鋼球循環管變形或安裝不當,會使蝸桿轉動不靈活,造成方向盤轉向費力。
對于上述存在的缺陷檢修辦法如下。
①檢查鋼球及軌道有無磨損、疲勞剝傷,當鋼球及滾道磨損造成鋼球螺母軸向間隙大于0.80 mm時,應更換新鋼球。若更換新鋼球后螺母的軸向間隙仍大于規定要求時,應更換整個鋼球螺母總成。
②檢查蝸桿有無彎曲變形,當彎曲變形大于0.20 mm時,應進行冷壓校正。
③檢查鋼球循環管有無彎曲變形、損傷,若有應予更新。
(5)轉向垂臂軸的檢修。
垂臂軸的主要缺陷是軸頸磨損,滾輪或齒扇嚙合面磨損或剝傷,滾輪軸徑磨損使軸向間隙與徑向間隙增大,花鍵磨損變形等。
對于上述存在的缺陷檢修辦法如下。
①以外徑測微卡測量垂臂軸的軸頸有無磨損,若磨損可鍍鉻修復。
②滾輪或齒扇嚙合面磨損使嚙合間隙增大時,可通過調整垂臂軸的軸向位置予以恢復,當嚙合面產生剝傷較嚴重時,應更換滾輪或整個齒扇軸。滾輪軸承磨損使其軸向間隙大于0.05 mm,徑向間隙大于0.10 mm時,應予以修復,其軸向間隙一般可通過改變滾輪端的墊片厚度進行調整,徑向間隙增大時,應更換滾輪軸承。
③花鍵磨損或變形后,應將花鍵堆焊平整,然后重新加工新花鍵,加工新花鍵時,應注意保留原來鍵齒。
[1]張宏.工程機械概論[M].北京:冶金工業出刊社,2006.
[2]朱學敏,錢楓.簡明建筑機械使用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