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明確規定,“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為貫徹落實法律要求,規范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下發了 《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有關負責人就有關問題作了解答。
問:制定實施辦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勞務派遣作為勞動合同法規范的一種用工方式,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由于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單位設立的市場準入“門檻”過低,只要求“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元”,沒有賦予勞動行政部門有效監管手段,導致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增長較快,一些不具備經營能力的勞務派遣單位甚至“皮包”公司進入派遣行業,無力承擔用人單位的法律義務,侵害了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針對上述問題,考慮到勞務派遣單位是經營勞動力的特殊用人單位,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借鑒一些市場經濟國家的做法,決定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實行行政許可,并對取得許可的條件作了具體規定。為切實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行政許可職責,增強法律的操作性人社部制定了實施辦法。
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如何加強勞務派遣監管?
答:加強勞務派遣監督管理是實施辦法中的一個亮點。勞務派遣單位屬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規范勞務派遣不僅要審批勞務派遣單位的經營資質,更重要的是要對其履行勞動法律義務、保護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情況加強監督。為防止行政許可機關可能出現的“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等問題,實施辦法建立了勞務派遣單位定期報告制度,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許可機關提交上一年度勞務派遣經營情況報告。同時,規定許可機關應當對勞務派遣單位提交的報告進行核驗,依法對勞務派遣單位進行監督,并將核驗結果和監督情況載入企業信用記錄。
問:人社部門將如何保障依法實施行政許可?
答:為依法規范行政許可機關的行為,防止可能出現的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等問題,實施辦法規定,實施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應遵循權責統一、公開公正、優質高效的原則。權責統一,就是要做到“誰審批、誰監管、誰負責”,行政許可機關是日常監管的責任人,要負責到底。公開公正,就是要做到許可條件、許可程序、許可結果等公開,公正地對待所有申請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優質高效,就是要以服務對象為本,為申請行政許可的單位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按時限辦結相關手續,讓申請行政許可的單位滿意。同時,實施辦法還明確了行政許可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規定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不予行政許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以及在辦理行政許可、實施監督檢查工作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都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問:無證經營、違法取得以及非法使用許可證的勞務派遣單位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答:實施辦法規定,對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或個人,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涂改、倒賣、出租、出借《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的,隱瞞真實情況或者提交虛假材料取得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的,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問:實施辦法施行前已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能否繼續經營?
答:按照實施辦法規定,從2013年7月1日起,本辦法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取得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后,方可經營新的勞務派遣業務。但是,2013年6月30日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可以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其中,在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6月30日之間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2013年7月1日后應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執行。
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從哪些方面做好實施辦法的貫徹工作?
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一是抓好實施辦法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二是嚴格按照實施辦法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的服務和監管; 三是認真梳理分析實施勞務派遣行政許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對勞動關系的影響,積極研究做好應對工作,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切實維護就業和勞動關系穩定。此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抓緊出臺《勞務派遣規定》,進一步增強法律規定的操作性,更好地促進勞務派遣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