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倫
在全省開展“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主題教育活動中,樂山市緊密聯系實際,以活動的開展凝聚推進“三大聯動、六個跨越、六個美麗”的強大動力。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要充分認識主題教育給人社事業提出的新要求、帶來的新機遇,弘揚樂山精神,堅持人才優先,推動大就業、大社保、大平臺建設,努力實現樂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美好愿景。
開展“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主題教育活動,是實現中國夢、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凝聚正能量、維護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
深刻理解偉大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人社部門在深刻把握“中國夢”豐富內涵、時代特征的同時,要進一步明確黨的十八大對人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引導干部職工把個人的理想愿望與人社事業發展緊密聯系,自覺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創業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上來。
深入貫徹“三大聯動、六個跨越、六個美麗”的發展思路。要引導全市人社系統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年”工作主題,貫徹落實樂山市委確立的“三大聯動、六個跨越、六個美麗”的發展思路,圍繞“兩個翻番、兩個建成”戰略目標,統一砥礪奮進、跳起摸高的思想共識,發揚苦身焦思、主動作為的優良作風,以人社事業的創新發展,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繁榮發展,共同譜寫中國夢樂山新篇章。
精心謀劃人社事業發展美好愿景。要適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鎮化深入推進帶來的新要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和人才強市戰略,擴大就業規模,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打造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扎實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與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基本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險,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兩項改革,建立完善競爭擇優、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打造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全面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和經辦能力建設,公共服務機構比較健全、設施設備更加完善、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推動全市人社事業持續加快發展。
在人社工作中,要弘揚“樂善至美,創新力行”樂山精神,堅持人才優先,積極打造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在弘揚樂山精神中的引領作用。
以保障發展為需,擴大人才規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等,依托樂山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中專院校實訓基地等平臺,抓好各類人才培訓,打造產業人才聚集地和專業技術人才建設洼地。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拓展人才引進平臺和渠道。深入實施“民族地區人才振興行動”,著力解決彝區山區人才緊缺問題。遵循人才開發規律,實施招才引智、招商引資雙帶動,積極引進一批全市發展迫切需要的緊缺型人才。
以完善服務為本,優化人才環境。加強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服務人才的政策法規,鼓勵探索和創新。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落實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引進“直通車”、政府資助等制度。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優秀人才的典型事跡,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人才、關心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圍。
以改革創新為要,完善人才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符合創新人才規律、重真才實學、重業績創造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完善人才選用機制,加強人才交流使用。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向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優秀拔尖人才傾斜,使一流人才獲得一流報酬。
全市人社系統要緊緊圍繞樂山建設“雙百大城市”目標戰略,通過積極推進大就業、大社保、大平臺建設,扎實做好農村轉移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推進大就業建設。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扎實抓好以大學生、農民工、彝區(山區)為重點的就業工作,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通過積極實施“2013—2017年農業轉移人口大培訓”方案、“百萬農民工轉移就業”“彝區(山區)就業脫貧”工程,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發規模。加快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推進大社保建設。以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社保覆蓋面,提高參保率和繳費率。全面啟動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加強社保經辦管理服務,構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治的社會和諧環境。
推進大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建設,改善公共服務設施條件,規范工作流程,實行經辦標準化管理,實現經辦服務便民化。注重加強村一級基層服務站建設,把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盡可能的向基層延伸,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更省事、更省時、更省錢、更省心的便民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