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煥
(雙城市水務局 水利勘測設計隊,黑龍江 雙城 150100)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與農民、農村以及農業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我國的水利部門應當對工程的設計工作加以嚴管、嚴抓,始終堅持以利惠農民、建設農場以及發展農業為指導方針,盡快的設計出安全高效、合理科學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于農田水利工程規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便是灌溉規劃,因此,通過對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規劃設計,選擇出行之有效的灌溉設計標準,并且對灌溉工程的布局加以正確的決定,對于灌區的經濟開發和水土資源的充分利用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
作為一項基礎性資源,同時也作為我國工業及農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水資源在我國國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尤為關鍵的作用。迄今為止,我國相關部門對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諸如水渠、水壩等投資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通過這些水利工程為國民創造出經濟收入的諸多增加點,通過這些水利工程為農村農資產物的產量提供充分的保障。現階段,我國水利工程的特點為:建設水利工程項目的原動力產生了諸多變化。從總體上來看,水利工程項目的不斷發展是隨著時代不斷創新及不斷發展的一個過程,以往水利工程項目一直走的是傳統發展路線,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開始逐漸地轉向富有現代化氣息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在我國水利工程的轉型中,農田水利工程也隨之而變革,開始由傳統經濟型向當前的綠色環保型水利轉變。在對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進行統籌規劃的過程當中,經濟、環保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已經逐步成為水利工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水利工程屬于民生項目的范疇,建設農田水利應當由政府部門帶頭,對具體的責任層層的加以分解,按照地區的特點,構建起與區域發展相結合的農田水利工程。
在我國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各個省市基本上均已經初步落成標志性的水利工程,然而在利用水資源的效率方面卻有一定的欠缺,主要是將水從水庫引入到田地仍然需要一定的距離。目前,建設水利工程項目主要是建設“最后一公里”項目中。除了政府部門所大力倡導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的發展以外,各個鄉鎮企業均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積極的響應,這些項目主要包括由水壩主渠道向支流渠道引流,在農田區域建設小型水泵站及打井。通常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大型水利工程可以有規劃的、科學的完成,可以將其應用的效益充分的發揮出來,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作為縣鎮級構建的水利工程,在建設中經常性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建設工程項目較為隨意,缺乏合理全面的布局,進而造成合理建設、工程技術與社會效益無法兼顧。
2.1.1 社會發展及國民經濟度灌區灌溉面積的要求
應當切實的按照當期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在當地農業生產中小型灌區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根據當期旱作農業及大中型灌區發展規劃對糧食生產目標加以確定,試分析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對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總體要求,從而更好的確立小型灌區節水改造規模、發展灌溉面積的規模、續建配套規模以及新建小型水源工程規模。
2.1.2 分析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的發展潛力
按照當地耕地資源的具體情況,對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素質進行分析。
2.1.3 分析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的發展潛力
應當以縣為單位全面的復核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立足于水資源的角度對發展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的潛力進行論證。應當按照水資源綜合規劃對灌溉的水資源使用情況和控制用水量的指標等因素進行確定,對內部農業水資源的需求狀況進行分析,并且對改造區域的供水資源量加以分析規劃。對改造區域的水資源需求平衡的情況加以進一步證明。
2.1.4 預測發展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的規模
通過分析土資源和水資源的供需平衡,預測小型灌區發展灌溉面積規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規模、小型灌區節水改造及續建配套規模[2]。
主要內容包括:①小型揚水灌區建筑物的建設諸如涵閘、泵站及改造固定渠道續建配套的節水;②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③小型水庫自流灌區的固定渠道續建配套、取水樞紐、涵閘等的建設;④排澇泵站的建設;⑤水源工程(提水建設、新建塘壩、小水池窯等)。
主要內容包括:①更新改造小型揚水灌區的泵站,固定渠道節水改造及續建配套,拆除重建完好率低于50%的涵閘;②改造或重建水庫自流灌區取水樞紐,固定渠道的節水改造和續建配套,拆除重建完好率低于50%的涵閘;③更新完好率高于50%的排澇泵站的機電設備,對需要重建的進行擬重建,改造相應的建筑物;④水源工程新建、改造及除險加固[3-4]。
建設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以后,通常規劃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會非常顯著。通過水源工程建設和灌區渠道續建配套,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農業生態環境及農業生產基礎條件,肥沃了土地,改善了自然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更作物綠化土地,改善了自然環境。并且將農民耕種的風險減小了。與此同時,凈化了社會空氣,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極大的豐富。增收增產,和諧的社會環境得以構筑,社會矛盾得以減少,避免了因泛濫的內澇洪水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有著顯著的環境效益,對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實現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深入開展,當前的松散型管理體系已無法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相適應,應當積極的應用現代化的緊密型管理體系。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單位就是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其主要職責包括:協調各級灌區內用水者協會工作;灌區水費的管理、計收和使用;灌區內特殊地域及特殊水文年份用水的調度;編制與調度年度用水計劃;實施和編制年度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計劃;負責轄區內長期的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實施。用水者協會屬于末級灌區管理組織,其性質是群眾型的管理機構,并且和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有著一定的組織關系和經濟利益關系,其職能主要是:收取工程水費;調節用水矛盾,負責用戶水事糾紛的解決;通過調研,對本協會所轄區的工程各類設施加以編制;直接提供優質服務給用戶,切實的幫助群眾將實際困難解決。
規劃設計灌溉渠的過程中,應當密切的結合當地的路、山、水、林、田與國土整治,并且對其他用水部門諸如航運、發電及人畜飲水的迫切需求加以充分考慮,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真正的做到合理科學,便于管理,將水土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適當的拓展灌溉面積,盡可能的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通常其規劃布置均需對以下基本原則加以遵循:
3.1.1 安全為主的設計原則
對于渠道工程,必須嚴格地保證可靠和安全,最大限度的在布置渠道時防止難工險段、高填方、深挖方。在設計山丘區地形的渠道時,應當盡可能的防止與溪、河布置的靠近布置,以避免被山洪所沖毀[3]。沿線干渠應當有著良好的地質條件,盡量將透水性強的土質地帶、節理發育的破碎帶以及風化巖層。沿渠要具備合理的泄洪設施和排洪設施,比如泄水閘和溢洪堰等。
3.1.2 充分利用地形條件的原則
應當在高處布置灌溉渠道,在低處布置與之相對應的排水溝道,盡可能的做到自流排水、自流灌溉,分開建成的灌排,構建相互獨立的兩套灌排系統對于局部的洼地或者高地,可應用小片的提灌處理措施,不必為了對局部的照顧而對全局產生影響[4]。與此同時,布置渠道線路方面應對各種經濟因素綜合性的加以考慮,盡可能在布置渠線時保證整齊、直順,避免建筑物的交叉,防止更多民房及良田被占用。
3.1.3 綜合利用原則
就山丘區的灌溉渠道而言,要將集中落差利用起來,充分地將水力、水電和灌溉渠道結合起來,對集中落差加以充分利用,結合水力和水電進行加工,對多種經營進行開展,確保一水多用,實現水土資源的充分利用。還應當并用渠、塘、庫,考慮采用提、引、蓄相結合的灌溉系統。對于平原地區,則應當結合井水和河水,聯合運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灌溉系統。
在對干、支渠的布置方案進行確定的過程中,應當始終立足于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具體的地貌和地形加以設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對于丘陵和山地型的灌區,由于該類灌區復雜多樣、地形起伏,絕大多數的耕地均為梯田或者坡地,而修建的農田工程則具備著施工復雜、建筑物多和渠道彎長等諸多特點,因此,在對干渠沿等高線的布置進行設計時,應當切實的考慮到灌區分布于山溪與分水嶺之間,并且呈現的是狹長狀,大體上其等高線平行于河流方向,設計時力爭“水不低頭”,也就是水位少降低,對全部灌區的面積實現自流控制,在干渠一側引出支渠。該設計的特點為:控制面積大,水頭損失小,干渠縱比較平緩,不僅有助于水土流失的防止,而且有助于山洪的攔截。
總而言之,對于農民、農村及農業利用的工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保護好、使用好、管理好水資源,設計出安全高效且合理科學的水利灌溉工程,從而實現水資源的供求平衡,推動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1]彭春林.論農田水利工程灌溉[J].吉林農業,2011(3).268.
[2]范天勝.淺談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J].四川建材,2011(2).85-86.
[3]周富強.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12(03):156-157.
[4]蒙亞紅.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規劃設計[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