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軍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喀什管理局,新疆 喀什 844700)
大中型灌區的技術改造問題要從灌區規劃,灌溉標準,井渠結合等方面進行改造,使得灌區適應新的發展和新的需要[1]。本文從這些方面進行說明,提供相應的合理的解決方法。
具體包括3個方面:
大中型灌區的技術改造不是小手術,而是大手術。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灌區的修補,對缺損的建筑物要進行徹底修補和完善,渠道要進行襯砌,以節水為中心,對原結構布局要進行重新調整和規劃,并嚴格實施。從設計理念、工程布置、設備選用、施工組織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選用符合國家政策的先進節能設備。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選用節能型施工機械,并合理安排工期和施工秩序,符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設計要求。以節水為中心的灌區技術改造,要緊緊圍繞節水這一目標,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水利工程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搞好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建設的樞紐工程為II 級水工建筑物,具有集引水、泄洪、排砂、防洪、河道整治、交通相結合的功能。整個樞紐工程要由東岸進水閘、東岸引水總干渠及引水彎道、東岸進水沖砂閘、連接渠、潰壩段、溢流堰、泄洪閘、西岸引水彎道、西岸進水沖砂閘、西岸連接渠、西岸護岸、防洪堤、挑流潛堰等組成。泄洪閘是整個工程的中堅,設計泄洪流量2 310 m3/s,校核洪水3 650 m3/s,共9 孔,每孔10 m,閘室長151 m,閘墩高9.98 m,寬1.2 m,由弧形鋼閘門控制。泄洪閘布置在西岸引水彎道入口處的主河槽上,用以泄洪,沖砂并調節控制西岸引水的攔河節制閘,閘底較其左側的彎道引水口懸臂擋砂坎低12 m,閘前設導砂墻,以排泄大粒徑推移質,進行了第一級泥砂處理。束窄水流、集中沖砂,閘后是重力式混凝土防沖墻,鋼裙板消能。通過采取這種設計實現灌溉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國家規定了相應的灌溉標準,除了執行國家標準之外,還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制定屬于自身特色的標準規范。
灌溉標準包括:灌溉設計保證率,作物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以及灌溉水利用系數等內容,這些灌溉參數是灌區規劃設計的基礎和首要條件。對于相應的工程布置與建筑物都要進行規范。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2]中Ⅱ等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級別的規定,1.34 km長左岸防洪堤坡腳柔性防護體為3 級建筑物,導流圍堰為臨時建筑物按4 級設計。洪水標準為30 a一遇(P=3.3%),洪峰流量為3 465 m3/s;校核洪水標準為100 a一遇(P=1%),洪峰流量為4 550 m3/s。施工導流洪水標準為枯水期(10月—5月)10 一遇(P=10%),導流流量為289 m3/s。編制的原則是符合灌溉參數的設計。工程節能降耗設計和分析應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國家、行業和省級人民政府節能規劃和節能措施的有關規定。工程應按照節能、節地、節材、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將工程設計建設成資源節約型工程。工程設計各專業均應本著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的原則,貫徹節能降耗設計思想和具體要求,依照節能設計規范和規定,把節能技術和措施落實到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過程中。在施工過程中,要樹立環保意識,對施工單位和個人普及有關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知識、政策和法律,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與節能意識。優化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合理配套機械設備,同時開展勞動競賽,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按節能定額指標進行一定的獎勵。根據新的非充分灌溉理論,對缺水嚴重的地區,要適當地降低一些灌溉參數指標,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灌溉渠道防滲是節水灌溉的重要工程舉措。目前,灌區共有6 級渠道,分別為總干渠、干渠、支干渠、支渠、斗渠和農渠。總干渠有:東岸輸水總干渠、西岸輸水總干渠、勿甫總干渠、民生總干渠、巴楚總干渠、吾衣布代渠、肖塔總干渠及兵團小海子庫外引洪渠,共8 條,總長466.9 km;干渠和支干渠有76條,如七一大渠、門卡提渠、孜熱恰克渠、蘇庫恰克放水渠、躍進聯合渠等干渠,總長1 704.55 km;支渠673 條,總長4 722.58 km;斗、農渠26 702 條,總長24 452 km。其中總干渠、干渠采用干砌卵石、漿砌卵石、混凝土襯砌和塑膜防滲渠道660.8 km,約占渠道總長度的31.08%,各級渠道防滲斷面面積占渠道過水斷面濕周面積的 30.01%。灌溉面積50.2萬hm2,是一個規模巨大,用水單位很多,范圍廣,戰線長的灌區。由于渠道面大量多,要做到所有渠道都進行襯砌防滲是不可能的。這要受很多條件的制約,其中,資金量就是關鍵的制約因素,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科學分析和論證,區分必須的,重要的,依次進行施工處理。在工程實施之前,還需進行試驗,采用不同方法進行的防滲效果如何,渠道流經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施工。對不同地質的地區要運用不同的處理和解決方法,防止灌區防滲工作反而適得其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防滲工程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地下水質較好并具有良好含水層,要通過渠道滲漏補充水資源的缺失,并不是所有的渠道都要進行防滲處理,一些地區由于其本身地質特點,就不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因為其在處理的前后,滲漏損失都不會很嚴重。
大中型灌區技術改造還存在很多問題,上述只是一些主要問題的說明,想要使灌水技術達到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需要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在相關工作人員的探索和分析下,制定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將這些措施運用于實際中,真正實施和貫徹,使大中型灌區面臨的問題妥善解決,實現較大的效益。
[1]楊新麗.淺議大中型灌區技術改造的幾個問題[J].地下水,2008(06):140-141.
[2]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SL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