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瑩瑩,劉 宏
(1.溫州市文成縣水利局,浙江 溫州 325300;2.溫州市文成縣大峃鎮人民政府,浙江 溫州 325300)
參照最近10年來,農村GDP 指數的增長情況,興建農田水利環境下農業經濟的總產值、總收益明顯提高,肯定了水利工程在農業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這就需要利用相關設施對水資源進行調度,進而加快了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1]。從農業經濟角度分析,興建農田水利設施也是調控灌溉區用水的主要措施,提高了自然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例如,每年種植季節都需要大量的水資源補充農作物,傳統人工澆水灌溉無法滿足農田用水的要求,興建水利設施代替了人工輸水的作業模式,既降低了水資源的浪費率,也保證農作物種植的成活率。
參與農作物種植且生產農產品,這是農民創造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實際種植期間,農作物常受到自然界災害的影響,大量洪水破壞了灌溉區的作物生產環境,洪水災害造成農作物死亡率高達80%以上,嚴重時會使整個種植區的作物全部死亡。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農業報告顯示,興建農田水利之后,全國農田種植區的災害率下降42.6%,水利工程的抗災害功能顯著。
筆者認為,農村中小型水利工程規劃必須要做好以下4 點:
水利工程是服務于農業經濟的基礎設施,興建水利工程也需地方政府投資較高的資金,一旦水利建造失敗則會制約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工程建造前期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對后期建造施工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因此,應首先做好被治理或開發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質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資源的分布狀況。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各種治理和開發目標,按照當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選擇合理的工程規模,制定安全、經濟、運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
工程地質資料是水利工程規劃中必須先行研究的又一重要內容,以判別修建工程的可能性和為水工建筑物選擇有利的地基條件并研究必要的補強措施。為了收集到更多與農村地質相關的資料,水利規劃階段要進行地質勘測工作,利用勘測系統收集農村的地質狀況,這些資料對保障工程質量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地質勘測系統可以反饋出農村地區的水文狀況,利用計算機建模分析可能發生的地址災害,提前對水利工程采取保護措施,降低了水利設施的病害率。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調度規模較小,但每一項水工建筑物都必須規劃完整,這樣才能實現水資源調度的有序進行。農村地區因地理條件特殊,工程規劃要考慮水工建筑物的具體分布,使水工建筑的調度功能發揮到最大。水庫是治理河流和開發水資源中普遍應用的工程形式。在深山狹谷或丘陵地帶,可利用天然地形構成的盆地儲存多余的或暫時不用的水,供需要時引用。因此,水庫的作用主要是調節徑流分配,提高水位,集中水面落差,以便為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等創造條件。
興建水利工程要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主要是針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提供安全防護,以減小外界因素對水利工程的破壞力。為此,在規劃階段,須沿河道選擇適當的位置或盆地的喉部,修建擋水的攔河大壩以及向下游宣泄河水的水工建筑物,從而抵擋了河道中強大水流造成的沖刷。在多泥沙河流,常因泥沙淤積使水庫容積逐年減少,因此還要估計水庫壽命或配備專門的沖沙、排沙設施。其中,對于山區的農田水利工程,應強化水庫、渠道等周圍的防護措施,以免山體坍塌等造成的危害。
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魚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實現其目標。正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性,農村水利改建過程中更要注重質量指標的控制,這不僅是建筑施工標準規定的要求,更是國家投資農業建設的重要工作。施工是水利工程建造的核心環節,施工質量決定了水工建筑物功能的強弱。從施工階段控制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質量,主要措施包括:
1)材料方面。材料是筑造水利工程的基本要素,施工階段控制材料質量對提高水工建筑物功能是很有幫助的。首先,施工單位要結合某一種水工建筑物特點,選用最佳工程材料參與施工以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并且對采購至現場的材料質量進行檢測;其次,配制工程材料必須嚴格控制比例,掌握原材料的配合比、性能參數、施工工藝等。選定好材料之后,按照工程圖紙逐一完成施工操作,可提高工程質量的標準。
2)工藝方面。施工工藝是對工程方案執行流程的規定,無論是在時間、空間、次序等方面,工藝對于水工程建造都有嚴格的規定,這是保障工程質量的有利措施。施工單位應從工藝的編制、執行等方面優化質量管理,降低農村水利工程的病害率,全面加快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建設。例如,編制的工藝方案,要結合農村灌區水資源調度的要求,部分位置的水工建筑需加固處理,這樣才能發揮出工藝方案的價值。
3)檢修方面。農村水利工程現場要建立完善的檢修制度,參照工程合同規定的質量要求及時檢查,發現結構異常后盡快安排人員檢修處理。農田水利由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渠道等構造組成,各個水工建筑物日常作業時都會發生結構性病害。現場人員要邊施工、邊檢測,提前發現水利工程質量病害,以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必要時,可先對建筑結構實施加固處理,增強農田水利的抗害性能。
總之,農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對象,農村地區建設關系著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也能對國民經濟收益造成很大的影響。水利工程是農業經濟建設的主導項目,搞好農業設施改造對農村地區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小型水利工程因其結構特殊,建造規模較小而適用于農田種植區的灌溉作業,工程單位必須重視水利設施質量的控制管理,保證其持續發揮水調度作用。
[1]彭澤菊.中小型水利工程改造質量的控制方案[J].科技創新導報,2011,16(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