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波 (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湖南省 長沙市 410004)
環境規劃作為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城市規劃,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由于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張,給城市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因此,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必須在傳統的城市規劃中融入環境規劃的理念和內容,從而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由于城市建設必須先對原有的環境進行破壞才能進行二次建設。例如在更新舊建筑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大型設備會產生嚴重的噪音污染,大量的灰塵會造成大氣污染。如果在河、湖附近進行建設施工,必定會對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近年來,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呈明顯上升趨勢,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城市建設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灰塵和粉塵在一定條件作用下逐漸形成空氣中的顆粒物。此外,在城市建設施工過程中少不了大型的施工設備,包括挖掘機、攪拌機、汽車發動機等。這些設備的運行會產生嚴重的噪音污染,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影響。城市建設中地基的施工會也對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
由于城市的土地使用有限,工業區、生活區以及農業區存在相互層疊的情況,缺乏規范的劃分。工業區內普遍存在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空氣污染嚴重的問題。如果將工業區劃分到農業區和生活區的附近,勢必會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給人們的呼吸、飲水帶來嚴重的困難。工廠的污水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也會對正常的農業生產造成污染。
由于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大,造成人口數量的增多,人口密集度越大就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各大城市頻繁出現大規模的堵車現象,不但浪費了大量的資源,也給城市環境造成了污染。汽車尾氣的排放是造成城市空氣污染指數上升的關鍵因素。此外,缺乏對城市的公共衛生的有效管理,也是造成城市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又一大因素。目前,我國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垃圾未經相關規定處理就隨意堆放,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給城市河流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污染,從而對城市的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保持城市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是城市宏觀的生態環境概念,這種概念可以有效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城市整體的穩定性。保證城市水資源的總量、大氣環境質量、植被的種類和面積是城市微觀的生態環境概念。我們一直認為只要城市的植被覆蓋率越大就代表著環境質量越好,但是綠化面積的規劃一定要有個標準。因為,如果面積過大,就無法實現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所以,城市的綠化面積一定要進行合理的規劃,而且必須根據環境改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等因素來決定。此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城市建設水平的關鍵,因此,要實現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對資源的開采、污染物的排放以及人口的增長進行嚴格控制,絕對不能超出環境的承載范圍。其實,生態環境、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必須讓三者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只有完成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生態導向型城市必須以正確、實事求是以及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為基礎。通過在實際城市規劃中結合社會、生態以及經濟等因素,并嚴格按照生態城市的建設要求來完成城市的經濟規劃,這是我國實現城市生態化發展的必要手段。生態型導向城市作為一個將經濟增長、生態良性循環以及社會和諧等方面結合的特殊形式的居住區,不但適合人類的居住,還能將人、城市以及生態環境組成一個整體,并使三者之間形成一種互惠共生的和諧關系。在進行生態導向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必須遵守兩個原則: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原則以及城市生態位最優化原則。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也被稱為“城市生態環境容量”,它是指在以生態學的角度為根本出發點的情況下,城市對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和自凈力。由于城市的建設主要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生態系統較為脆弱、結構較為單一,因此,城市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有一定的限度。由城市提供給城市居民的各類生態因子的總和被稱為城市生態位。它是反映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發展現狀的指標,并且也是一個城市的具體功能、環境和資源、地位和人口等優劣程度的體現。因此,必須將城市的發展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不能過度擴展,否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的生態環境被嚴重污染,給城市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環保意識的普及使環境規劃融入到傳統的城市規劃中,這樣才有利于實現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只有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基礎,才能實現建設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
[1]耿海清.我國的空間規劃體系及其對開展規劃環評的啟示[J].世界環境,2010,2(2):79-80.
[2]徐東.關于中國現行規劃體系的思考[J].經濟問題探索,2008,10(10):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