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達縣人社局組織有關人員就村(社區)干部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實施情況,深入到百節、馬家、景市、大樹等鄉鎮進行實地調查走訪。
深秋的巴渠大地,漫山遍野的山菊花競相綻放。村干部的養老有著落嗎?他們對縣委出臺的養老辦法滿意嗎?他們愿意參保嗎?
剛走到大樹鎮碑椏村,迎面碰到從郵局領回當月養老金的老村主任王大厚。得知來意,王老漢微胖的臉上紅光煥發,扯開洪亮的嗓門大聲大氣地說:“我今年運氣好啊,喜獲雙豐收!一個豐收是我家今年的谷子產量高,二個豐收嘛,就是我參加了村干部基本養老保險,每月可以領到730多元。現在我們老兩口不但不需要兒子的錢,還可以給在縣中讀書的孫子零花錢,縣上出的這個政策好哇!”王老漢邊說邊樹起大拇指。
創新機制——制度有保障
達縣縣委縣政府立足于調動村(社區)干部工作積極性,以解決村(社區)干部老有所養問題為目標,以相關政策為依據,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決定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建立村(社區)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率先提出了全面解決村(社區)干部老有所養的具體辦法,為村(社區)干部基本養老保險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村(社區)支部書記、副書記、委員;村(社區)主任、副主任、委員;監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均屬參保對象,養老保險基金由村(社區)干部個人、村(社區)集體、政府共同籌集。鄉鎮村(社區)干部每年最低繳費標準為1000元,政府每年補貼繳費1000元;城鎮社區干部每年最低繳費標準為1400元,政府補貼繳費1400元;有條件的村(社區)集體可對村(社區)干部繳費給予補助。對大齡參保對象允許個人按規定向前補繳一定年限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參保的村(社區)干部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按規定計發養老待遇。這一辦法的出臺,為維護參保村(社區)干部養老權益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以人為本——利益有保障
達縣切實解決村(社區)干部老有所養問題,實現了村(社區)干部的四個愿望。一是實現了能參保的愿望。百節鎮三牌村村委會委員王曉艷感慨地說,參保范圍擴大后,她也參加了養老保險。“這個政策真的是想我們所想、急我們所急。”二是實現了打卡直發的愿望,村(社區)干部表示很滿意,既方便又自由。三是實現了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萬家鎮的一位老村干部對此深有體會,他說交同樣多的錢,村干部養老待遇水平比城里人還要高些。四是實現了與享受離任生活補貼相對接。大樹鎮62歲的老支書田先中講,他不僅每月可領取600多元的養老金,另外,由于他又是市里表彰的“先進個人”,每月還可以領150元的離任生活補貼,加起來每月有近800元,自己還能種地、搞養殖,養老根本不靠后人。
與時俱進——發展有保障
截至目前,達縣已有3793名村(社區)干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其中,有1606人按月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基金滾存結余7390萬元。
達縣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特別是《社會保險法》實施以后,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對辦法進行了修改完善,賦予了村(社區)干部養老保險辦法強大的生命力,也讓這項惠民舉措得到了不斷的發展。
“由于解決了老有所養的問題,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希望這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走訪期間,不少村(社區)干部總是重復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