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莉
(作者系貴州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
電視談話節目,是“把人們私下的談話搬到電視這個大眾媒介上,借助人際傳播來實現大眾傳播的一種傳播形式,它是一種一般由主持人、嘉賓和(或)現場觀眾就一個主題進行討論或辯論的電視節目形式”。①談話節目發展至今,已經從最初的單純靠節目形式和熱門話題來吸引觀眾,逐漸轉向了以個性求發展的階段,很多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談話節目出現在電視屏幕上。
主持人是電視談話節目的核心,也是節目最有效的“金字招牌”。 談話節目主持人的個性色彩和個人魅力是節目成功的保證,主持人的風格、反應能力甚至社會聲望也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因此,主持人是談話節目不可或缺的“靈魂”。
《論道》是貴州衛視于2007年5月16日推出的首檔高端談話節目,作為中國惟一一檔由前任政府高官擔任嘉賓主持的談話節目,其開播以來就備受關注。《論道》一直秉承的理念是:高度、深度、關注度,致力于以高端嘉賓的視角解讀百姓話題,現已成為一檔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大影響力的品牌節目。
作為電視節目重要形態之一的電視談話欄目,通常是由主持人、嘉賓和現場的觀眾在演播現場圍繞某一話題闡述觀點、平等交流。而《論道》欄目的談話主體則是由主持人+嘉賓主持人+嘉賓+現場觀眾這四個要素構成,在節目中,四個談話主體交替發言,充分對話與交流,互動性很強,形成了“雙主持”的獨特節目形態。
《論道》的嘉賓主持是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他性格直爽、敢于直言,以國際化的視野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也被媒體譽為中國首位“高官主持人”。“龍永圖作為欄目的嘉賓主持,身兼雙重角色:既是發表觀點的嘉賓,又是引導嘉賓發表觀點的嘉賓主持。”②龍永圖先生站在思想的高度、用戰略的眼光與重量級人物對話,同時又以一種平等的視角將嚴肅、敏銳、前沿、高端的話題變得深入淺出,散發著時代理念和現代性思考,而這些具有現實品格和前瞻性的探討更是讓談話現場成為思想的盛宴,因此贏得了觀眾。
正是由于《論道》節目“雙主持”的獨特節目形態以及龍永圖“部長級嘉賓主持”的影響力,本文將其作為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角色分析的樣本。
主持人是電視談話節目的靈魂,這是由談話節目的形態特點決定的。在談話節目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決定性的重要作用,在談話過程中承擔了引入、提問、傾聽、轉場、控制等不同的任務,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談話節目主持人一般從“策劃”開始。一檔談話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都要經過周密的前期策劃,包括選題的確定、內容的調查研究、嘉賓的選擇、觀眾的選擇、談話的范圍、走向的設計、節奏的安排等。當然,在策劃的過程中制片人、總策劃人、執行策劃、編導等都有各自明確的分工,但是主持人的提前介入還是十分必要的。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具有多年的政府工作經歷,加入貴州衛視《論道》節目擔任嘉賓主持后,憑借自身的影響力,邀請了不少重量級的嘉賓,如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美國財長保爾森、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馬和勵、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阿里巴巴總裁馬云、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等等,這些在政界、商界、學界具有強勢話語權的人物正是因為龍永圖的私人邀約才參與到節目中,而他們的參與又成為了《論道》的亮點、看點,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除了嘉賓的邀請外,龍永圖還以其豐富的閱歷和獨特的視角,對節目的選題、策劃以及品質格調的堅守提出了很多見解,并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到:“當下電視界都在談收視率,但《論道》絕不會屈從于庸俗的娛樂,否則我們就對不起廣大觀眾,對不起自己的良心。”③
即興交流與思想的碰撞是談話節目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魅力所在。然而,即使節目的編導與策劃事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考慮到了各種可能的因素,談話的過程中仍然會產生各種意外。如果談話節目主持人沒有參與到前期的準備中,就無法真正成為談話現場的組織者、駕馭者。因此,主持人在電視談話節目中要擔起節目策劃的參與者這一角色。
竇愛麗、李崑、荊慕瑤幾任主持人先后加入《論道》節目,都無一例外地深度參與到前期策劃中。李崑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創辦國內廣播界首檔多媒體高端對話訪談節目《環球名人坊》,并擔任制片人、主持人;荊慕瑤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曾在電視臺擔任制片人、財經節目主持人,他們都有豐富的節目策劃經驗。在每期節目的準備階段,主持人都會圍繞選題核心,多渠道收集背景資料,了解相關的政策精神,與編導和策劃團隊一起整理思路,梳理脈絡,明確話題導向,預測談話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意見,具體設計談話“起承轉合”的結構,親自撰寫開場白和結束語,設計問題和提問的方式、順序。可見,前期策劃階段的充分準備,是幾位主持人在《論道》節目中能輕松駕馭和掌控的關鍵。
電視節目的開場,對節目成敗有很大的關系。美國CBS的責任制片人法蘭德雷把電視節目的開頭,比喻為“襯衫領子”,意喻為對節目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開場白很重要。縱觀我國的電視談話節目,基本都以主持人導入性的獨白作為開場,或者輔以精心制作的介紹本期節目內容相關背景的短片來進入實質性談話,目的都是為了介紹嘉賓、引入話題,力求在瞬間喚起受眾對節目內容的注意和興趣。在節目一開始通過主持人的介紹和短片的導入,觀眾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取大量信息,了解到嘉賓的身份及訪談的主題,使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并激發觀眾參與談話的欲望,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從這一功能上看,主持人就扮演了一個節目開場介紹者的角色。
例:《論道——新商業文明從何處起步》
主持人:觀天下風云,與永圖論道。大家好,這里是貴州衛視高端對話節目《論道》,我是李 ,這里是國際旅游島海南,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喜來登度假酒店,長江商學院的年度論壇的現場。現在先讓我們用熱烈掌聲歡迎我們的嘉賓主持,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以及我們今天特邀嘉賓,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博士,有請兩位。
特別想問一下項教授,因為現在我們都提到這個新商業文明,我們今天也是圍繞這個話題開始的,新商業文明它到底新在什么地方?舊的商業文明,它到底有哪些問題?想請兩位做一個的解釋。
主持人李崑的這段開場白是從朗朗上口的定位語“觀天下風云,與永圖論道”開始的,這是節目的標志。同時還介紹了嘉賓主持、嘉賓,點明了節目錄制的特殊環境,以及與該環境相關的本期話題——新商業文明。主持人援引環境因素,巧妙運用一個新與舊的對比來提問,單刀直入切近話題,這種方式與現場氛圍和諧,入題自然。
例:《論道——中國讀本》
主持人: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自豪,但是如果向外國人講述中國的時候,你會怎么講?講什么呢?尤其是到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對中國文化真的了解嗎?我對我們的國家了解多少呢?
如何向世界介紹中國?這是軟實力越來越重要的時代一個重要的命題。主持人荊慕瑤的這段開場白看似簡潔,卻密集地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我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但一提出來又覺得很重要,也可能這些問題我們曾經思考過,但沒想太多或者我們也存在同樣的困惑,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在節目中,通過主持人訴諸情感的提問,簡潔明了拉開大幕,嘉賓和觀眾在思考中迅速地進入節目討論,看看著名作家蘇叔陽先生這本發行量超過了1600萬冊的《中國讀本》,是怎樣書寫中國的,是怎樣透過歷史看世界去尋找文化的自信,讓世界讀懂中國的。
談話節目的主持人是整個談話場的組織者,是展開話題討論、完成節目流程的一個鏈條。在談話節目里,不同的談話主體輪番說話,有提問、有回答、有贊同、有反對、有接應、有打斷……即興的成分有很大比重,在這種情況下,話題的層次能否適時地向前推進和轉換,主持人的駕馭、掌控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論道》有一期節目叫《低碳經濟是否經濟?》,作為當下熱門的關鍵詞,低碳經濟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對低碳經濟到底有多少了解?或者對它有沒有理解的偏差呢?在這期節目中,話題的展開和深入就是通過主持人的提問來得以實現的。就這個話題主持人李崑至少向嘉賓提了八個問題,分別是:怎樣理解低碳經濟?——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算是低碳?——低碳是否就是高科技?——新能源是否合算?——低碳經濟的中國之路怎么走?——中國節能減排方面做得怎樣?——迎接低碳經濟我們應該抱著什么樣的心態?——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什么地方?
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和分析,主持人將節目進程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同時,在談話過程中,主持人還能在關鍵的地方以小結的方式予以概括,畫龍點睛的語言起到了因勢利導自然轉折和順勢推進的作用,整個談話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而隨著嘉賓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觀眾也對低碳經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談話節目就是一種真實“談話”過程的展示,要達到預期的目標,主持人必須在引導嘉賓及現場觀眾放松心情、忘掉演播室及鏡頭、拓展并理順他們談話的思路、激發他們談話的欲望上起著關鍵的作用。
《論道》作為高端談話節目,所邀請的嘉賓都是政界、商界、學界的名家及權威人士,在演播現場他們以平等的身份與龍永圖一起點評天下大事,但是有的嘉賓可能會因為長期以來對龍永圖先生的敬重,而在談話的過程中以聽為主,把更多的話語權留給了嘉賓主持龍永圖;也有的嘉賓可能一向比較健談,對話題也有發言權,因此在談話中略顯強勢,不管何種情況,主持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去激發或打斷,做好協調。當然,龍永圖自己在談話的過程中也積極地去平衡關系,他說“我也會請一些專家和我一起來講,專家可以就某一個題目講得深一點、專業一點,然后通過我的人生體驗和體會,希望能夠把專家講的一些理論上的、概念上的東西深入淺出地告訴給觀眾。如果說專家著重深入,我就想擔任一個淺出的角色,讓觀眾能夠從一個現實的角度來理解專家講的一些道理。”④
《論道》有一期節目叫《中國智庫》,在節目錄制過程中,邀請的嘉賓之一清華大學博士、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院王莉麗女士與嘉賓主持龍永圖先生的觀點有所沖突,一個更現實主義一個更理想主義,而主持人李崑則巧妙地因勢利導、淡化矛盾、轉移話語,思想的碰撞也使談話節目更加生動更具可看性。
當前的電視競爭已進入了品牌競爭的時代,只有打造出強勢品牌,才能擁有穩定的受眾,獲得可觀的廣告收入,也才能擁有話語權。在同質化現象嚴重的電視競爭中,要抓住受眾的眼球,必須強化品牌的影響力,以品牌的塑造為突破口來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和競爭實力。
《論道》節目最大的亮點在于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的加入。貴州是龍永圖的家鄉,他就是懷著一份割舍不斷的鄉情參與了《論道》的制作。而《論道》開播第一期的特別節目就是《永圖回鄉》,那些發人思考的生活經歷也給觀眾注入無窮的正能量。在《論道》每期節目的開頭和結尾,主持人都會說出節目的口號:“觀天下風云,與永圖論道”,這是節目的名片,既明確了節目的定位,同時也強化了龍永圖在節目中角色。
此外,龍永圖的加盟也為《論道》提供了其他節目不易得到的資源,比如,2007年4月,貴州電視臺首次參與了第7屆博鰲亞洲論壇這種國際級的盛會,制作了《博鰲——亞洲的聲音》。⑤這種經歷對于相對弱勢的貴州電視臺而言無疑是一次大跨越。龍永圖的個人品牌確立了《論道》節目的傳播品牌,這就是“名人效應”;而一檔《論道》節目又讓全國的電視觀眾對貴州衛視有了新的認識,這就是品牌的影響力。
電視談話節目里,主持人、嘉賓主持、嘉賓、觀眾這些談話主體,在互動過程中都依據各自的身份和訪談的進程確定角色定位。作為談話現場的組織者,主持人是節目的核心,是幕后制片人、策劃人、編導等所有創作人員創意的實踐者。《論道》節目中,不管是嘉賓主持還是主持人,他們都是話題討論意圖的貫徹者,在節目中能相互配合,清晰把握話題的范圍、走向、進程,對談話內容做到有判斷、有取舍,還能進行引導、控制節奏。一個成功的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要知道自己在談話中所扮演的話語角色,同時更要正確地運用各種話語策略,穿針引線、承上啟下,從這個意義上講,主持人就是談話節目的“總代表”。主持人只有真正成為談話現場的靈魂,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才有可能組織、駕馭好高質量的談話節目。
注釋
① 石長順:《電視欄目解析》(第二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② 包小竹:《解碼<論道>三周年——貴州衛視打造高端對話節目的探索》,《現代傳播》,2010年第7期。
③ 陳一鳴:《一個<論道>還不夠——專訪龍永圖》,《現代傳播》,2010年第7期。
④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3292.htm
⑤ 王艷,郎勁松:《<論道>打造新生電視節目的知名度》,《傳媒》,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