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靖
據資料統計,體育健身俱樂部最早興起于深圳特區。上海市截止至2007年底,有1000 多處體育健身經營場所。此外,據廣州市體育局市場管理處統計,從1994年到2005年初,廣州市的體育健身俱樂部從無到有很快發展到800 多家,且有50 多家俱樂部具有一定規模。每年都有新的體育舞蹈俱樂部開業,同時也有不少俱樂部倒閉。
調查結果表明俱樂部的主要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跨專業出身,經濟管理知識相對比較貧乏,經營管理能力普遍不高。由于體育舞蹈運動的廣泛開展,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進入俱樂部的管理行列。從專業人員的比例來看,多種其它專業(如:計算機、營銷等)人員投身到體育舞蹈健身俱樂部的管理隊伍中,但由于缺乏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經驗,管理效果堪憂。
對體育舞蹈經營性場所的管理者來說,應該是懂體育、懂體育舞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才可以勝任職位。但目前存在一些俱樂部內管理人員偏多,因人設崗,或者一些俱樂部管理人員偏少,一人身兼數職等現象,這些都是俱樂部存在的問題。
從對俱樂部會籍顧問配置情況調查得知,專職人員僅占總數的30.8%。大量的兼職人員難以保證工作長期穩定地開展。
對36 名兼職人員工作經歷調查顯示,兼職人員44.4%是在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出來做兼職,經驗不足,但辦事有活力,有沖勁。無業人員以及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占27.8%,他們不準備長期做會籍顧問,一邊兼職一邊尋找適合的工作,因此工作時間很不確定。其中22.2%的臨時會籍人員是屬于本身就無固定工作,靠做小時工或包攬臨時業務謀生,所以平時工作并不積極,但經驗豐富善于應對會員。最后一種是有穩定的工作,且工作悠閑同時熱愛體育舞蹈,他們希望利用閑余時間來俱樂部一邊做會籍賺取報酬一邊學習體育舞蹈,這類人群是兼職人員中最具說服力的會籍人員,他們通常與會員聯系密切,關系友好。
臨時招聘的會籍顧問等人員認為自己沒有義務和責任為整個俱樂部的經營狀況做出努力,他們更多的是考慮俱樂部的當下待遇和自己的發展,一家不行再換一家,俱樂部保有會員的多少和自己沒關系,這樣更加不利于俱樂部會員的穩定和俱樂部的長期發展。
教練員是體育健身俱樂部經營的直接操作者,其專業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高低是保證經營效果和質量的重要條件。對42 名體育舞蹈教練員調查顯示,教練有一部分是由專業人士擔任,占35.7%,這一部分教練員有專業的知識和對專業發展的相關經驗,他們一般是專業體育院校或舞蹈院校的教師和學生。還有50%的教練是業余愛好者,由喜愛體育舞蹈、堅持常年訓練學習、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知識的非專業人員擔任,這類教練占很大比例。最后14.3%的教練從來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他們大多模仿電視上的動作或買教學碟自己創編,缺乏系統的培訓,對健身基礎理論不甚了解。
多數教練員均為兼職教練,他們通常服務于多家俱樂部,投放在一所俱樂部上的精力很少。這一現狀可以說是制約消費者體育舞蹈健身效果的癥結所在。但究竟為何大批教練選擇兼職?調查發現兼職教練認為一所俱樂部為自己安排的課時太少,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也有一部分兼職教練希望有更多的私人時間可供自己繼續學習訓練,不希望俱樂部對自己的私人時間有所控制,從而選擇兼職;還有一部分教練認為俱樂部所付工資太低,自己仍在尋找價格合適的俱樂部。教練直接服務于會員,通常會員與同一個教練接觸到一定階段會形成依賴心理,不愿換別的教練,這樣導致教練離職時帶走會員的情況時有發生。
會員是健身俱樂部生存與發展的核心,也是健身俱樂部的服務對象。會員管理的目標是開發新會員,保有老會員。對150位會員調查顯示,經營較好的體育舞蹈健身俱樂部老會員占53.3%,經營一般或勉強維持經營的俱樂部老會員占24%。由此可見經營好的俱樂部充分運用了保有老會員的管理策略進行會員管理。
俱樂部發展的近視理念是只注重吸收新會員而忽視老會員的流失。據了解,健身俱樂部每年平均流失老會員的數量在10%-30%,留住一個老會員的工作量只有發展一個新會員工作量的15%。這種以投入更多資源來發展新會員的做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從目前俱樂部所提供的健身服務質量看,在150 個會員中,多數會員認為俱樂部無論是服務人員的技能、態度,還是最終的服務質量都只能算一般;還有部分會員認為俱樂部各方面服務都很差,特別是辦卡前與辦卡后俱樂部的服務人員態度反差很明顯,讓他們有受欺騙的感覺,這類會員是絕對不會考慮續卡的。有時一線員工態度上的一些細微表現(如服務人員對待次卡和年卡的消費者態度不同)都將無形中影響會員的心情,進而影響續卡的意愿。
目前多數體育舞蹈俱樂部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然沒有設立服務質量管理部門,顧客的意見也就無法迅速傳遞給管理人員,導致管理人員無法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由于一些俱樂部不愿意透露本身的財務狀況,因此本文只能采集幾家俱樂部的財務狀況來進行分析,結果只能代表部分俱樂部的財務管理狀況。調查顯示,俱樂部的支出費用排在第一位的是業務活動費用,占經費開支的42.1%,主要包括通信、宣傳、場地租賃、物品購置、活動勞務、咨詢和接待費等,有時會隨活動的增加而增加。排在第二位的是人工費用,占28.7%,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在比較知名的俱樂部中由于經常要聘請知名教師講課,人工費用的比例更高。排在第三位的是物業費用,占19.2%,主要包括俱樂部的水電、煤氣和房租等。在夏季由于空調的使用俱樂部的物業費用會隨之上漲。第四位是辦公費用,占11.7%,主要是指人工費用和物業費用以外的其它辦公所需費用。排位最后的是其它費用,占經費開支的5.3%。
就當前情況而言,我國很多體育舞蹈健身俱樂部的財務管理由于缺乏事前成本預算,在發展過程中的經營業績計算也就難以進行,很多健身俱樂部資金的收支缺少統一的控制和籌劃,使用混亂,隨意性大。對于事后的控制,尚可在年度利潤規劃的基礎上輔之以相關會計資料而勉強為之,但其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事前預算沒做好,事中控制又身份單薄,事后控制也就不能有效實施,這就是當前大部分健身俱樂部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所調查的28 家體育舞蹈健身俱樂部中有23 家已經在網絡上建立網站,另外有5 家也表示有意向建立網站。接近100%的俱樂部都認為建立網站在網上宣傳自己的體育舞蹈俱樂部,對俱樂部擴大會員來源是很有效的。
目前我國體育舞蹈健身俱樂部在發展中將重點放在增加會員人數,而忽略了俱樂部內部存在的風險。調查問卷顯示,在回答“俱樂部在日常活動中是否考慮風險的管理”的問題中,大部分工作人員表示:俱樂部僅考慮到了消防安全系統是否符合國家的標準。
為會員創造安全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也是俱樂部的責任。有些俱樂部的設施陳舊,不符合要求,例如場地狹小、地面不平整、通風不好等,都會對會員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1.王震、趙明珠:《廣州市體育舞蹈經營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7(8)。
2.郭躍進:《管理學》[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3.肖林鵬:《體育社會管理》[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劉燕華、葛全勝、吳文祥:《風險管理——新世紀的挑戰》[M],氣象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