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軍利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洛陽 471125)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 基層農業統計工作越來越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為了能夠從根本提高農業統計工作的整體質量,工作人員就必須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農村未來的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以此來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
從我國目前農業統計工作的現狀來看, 嚴重缺乏對工作內容的規范性,尤其在是基層統計部門,經常會出現不報、遲報以及漏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統計工作的質量。 因此,加強基礎工作的規范性是不容忽視的。 加強基礎工作的規范性主要應該從2 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是要依法對統計資料進行規范。在目前基層農業統計工作中,相關的統計資料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村級統計臺帳、農戶基本信息登記卡、統計資料提供與發布以及統計檔案管理等。 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基礎數據登記工作。 目前,我國對于農村統計調查結果上報的方式,采用的仍然是逐級上報,這就要求各個部門要充分做好基礎數據的登記工作,以此來確保上報結果的準確性。 比如說在對農作物產品的成本核算進行調查的時候,如果沒有相關數據的登記,那么上級部門就很難對相應情況進行了解, 也就不利于展開成本分析。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近幾年來,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統計的內容也在實現逐步充實,相關的統計指標體系也得到了不斷的優化與完善, 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因素的限制,導致仍有部分統計機構在調查過程中采用傳統的調查方法,從而無法對統計指標進行合理設置。 這些指標主要包括農村戶數、人口、勞動統計指標;農用柴油的使用量指標以及農村能源消耗情況指標等。 如果在統計過程中,對統計指標缺乏合理的設置,那么勢必會導致統計結果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 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首先要確保農村統計能夠將農村生產情況充分反映出來, 并在此基礎上體現在生產的條件和過程;其次還要確保農村統計能夠將農村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反映出來。
在農業統計調研工作中, 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數據資料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而確保數據資料準確的重要方法就是選擇最為合理的調研方法,可以說,如果沒有科學的調研方法,那么數據結果勢必會缺乏足夠的科學性。 就我國目前基層農業統計所采取的制度方法來看,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由于目前農業統計的報表較多,內容的涉及較廣。 因此,對農業統計制度方法進行改進是不容忽視的,為了確保制度方法的改進能夠兼顧全局性和特殊性,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推廣面積調查工作,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推廣面積調查工作的優勢也逐漸展現出來,相對于其他調查方法來說,這種方法較為成熟,其調查結果也具有很強的可靠性。在基層農業統計調查中,如果采用這種對農作物播種面積進行調查,那么是勢必會大大提高結果的準確性。 其次,要改進農村人口和勞動數據的統計方法, 由于目前農村人口流動性大,如果對常住人口進行調查,勢必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對戶籍人口統計就可以,常住人口可以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其進行了解。
穩定農業統計人員隊伍是確保農業統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依據,因此,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統計隊伍也是加強農業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對統計機構進行建立的時候,一定要確保統計機構的健全性, 對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實行全編制,實行專崗專人, 堅決杜絕其他部門人員兼職統計人員的現象。其次, 要在目前現有機構的基礎上成立鄉鎮統計信息辦公室,并且根據要求對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培訓,確保統計人員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的業務知識,從而更好的開展統計工作。 對于統計人員的更換也要嚴格要求,如有特殊情況需要對統計人員進行更改,必須報上級統計部門審批,只有經過審批通過之后,才能夠執行,否則不能對人員進行擅自更改。 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確保統計工作的連續性,對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 將計算機技術充分應用到農業統計工作中也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 近幾年,我國農業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經濟信息業務也在不斷變化,農業統計工作中所需要處理的資料也越來越多,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工處理方式,不僅不能將資料及時處理,而且還很容易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統計結果不準確。 因此,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統計的工作效率,實現辦公自動化,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是不容忽視的。 政府在實現農業統計辦公自動化方面,首先要將政府統計的整體效應充分發揮出來,盡可能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其次,要根據農業統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網絡體系,并對統計的網絡環境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再次,還要根據網絡工作的需求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素質的網絡技術人員,在強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快開發應用的步伐,確保農業統計工作順利展開;最后,要全面開展數據庫的開發應用。 市統計信息網進一步延伸,真正達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開展農業統計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確保農業統計的作用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政府部門在掌握豐富農業統計信息數據的基礎上,要展開全面系統的分析,并結合農村未來的發展目標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和完善措施。 與此同時,還要將工作的重點面向農民,為農民發展生產和搞活經濟服務。 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農村迫切需要了解有關當地、鄰近地區、甚至省外、國外生產、市場、價格、交通運輸以及生產資料、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統計資料和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有線電視、各種報刊、網絡等媒體向農民傳遞和提供,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服務職能,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農業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如何確保基層農業統計的工作質量必然成為了相關部門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從我國目前基層農業統計工作的現狀來看,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工作質量, 就必須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以此來強化管理、改善工作條件,從而提高農業統計工作的質量,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于樹堂,李長伍.加強農業統計管理,護航農業農村工作[J].《吉林農業》.2012(10)
[2]葛莉萍.加強農村統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河南農業》.2012(13)
[3]任玉鳳,楊欣.加強基層統計工作,確保源頭數據質量[J].《統計與管理》.2010(05)
[4]王懷臣.切實加強基層統計工作,積極推進統計改革[J].《四川省情》.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