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輝
(駐馬店市板橋水庫管理局,河南 駐馬店 463715)
板橋灌區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地處淮河流域汝河兩岸,北緯 3301/37//—33011/37//,東經 113037/39//—113058/44//。 轄泌陽、遂平、驛城區、高新區兩縣兩區的14個鄉532個自然村,總人口33萬人。控制面積428.6平方公里,灌區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以汝河為界分南北兩灌區。灌區水源為板橋水庫,年可供灌溉用水1.52億m3。盛產小麥、玉米、芝麻、花生、油料,是駐馬店市主要糧食產區和經濟開發區。
板橋灌區1958年開始興建,規劃灌溉面積為110萬畝。1965年對灌區重新規劃,將灌溉面積調整為56萬畝,灌區從1958年至1975年陸續進行配套,配套面積達25萬畝,年均實際灌溉10余萬畝,發揮了一定的灌溉效益。“75.8”特大洪水中,水庫漫溢垮壩,灌區遭到嚴重的水毀破壞,田間工程已不存在。1988年經水利部批準,板橋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其中南灌區24.22萬畝,干渠長53.4公里,支渠5條,南干渠設計流量 17m3/s;北灌區 20.78 萬畝,干渠長 32.6 公里,支渠 6 條,北干渠設計流量14m3/s。設計灌溉保證率75%。
1991年灌區復建時,考慮到城市供水,本著先南干后北干,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則,對板橋灌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復建改造,總干渠、南北干渠及南干一支渠到五支渠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南干渠支渠以上建筑物工程已基本完成,南干渠及支渠基本達到了通水要求,但支渠以下工程尚未配套。北干渠工程1996年開始復建,并于當年完成了干渠土方工程,1997年建筑物工程開始復建,一期完成了文——張公路橋以上干渠建筑物工程,僅完成了16.925km的建筑物配套,1998年因三江流域洪水,國家投資政策變化,北干下游15.775公里建筑物工程停工緩建,至今沒有續建配套,不具備通水條件。目前,北干渠江莊節制閘(樁號11+500)以上已具備灌溉條件。1998年灌區灌溉水利用率為0.30,渠系水利用系數0.35,嚴重制約了灌區效益的發揮。
全面提升灌區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創新灌區建設和管理理念,努力實現灌區投入多元化,建設規范化、管理系統化、環境園林化、用水科學化、效益最大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1)灌區工程規劃應符合當地水資源開發用、農村水利及農業發展規劃的要求,與道路、林帶,供電系統、居民點建設以及土地整理規劃相結合,充分體現節水、高效的原則。
(2)灌區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和優化配置,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旱、澇、風、沙、堿綜合治理。
(4)建管并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長效機制和運行機制。
(5)建立保障灌區健康發展的投融資機制。
從現代灌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實施要求可以看出,現代灌區建設重視統籌規劃和標本兼治,強調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優化配置,倡導人水和諧。目的是實現節水、高效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與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一致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駐馬店是糧食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有“中原糧倉”和“豫南油庫”的美稱,加快現代灌區建設對打造糧食戰略核心區,促進糧食增產、高產、穩產,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提出,必須下決心加快水利發展,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水利建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現代灌區建設必須把握機遇,用足政策,吸納投資,盡快完成灌區的建設改造。
縱觀我國灌區發展現狀,大部分灌區的工程規模、配套建設和效益發揮都沒有達到設計水平,已建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不善、運營困難。如何實現灌區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灌區的良性運營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現代灌區建設是灌區的改革發展方向和根本出路,是灌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項目區轄泌陽縣老河鄉西趙崗、東趙崗2行政村,沙河店鎮的溫莊、楊莊、大李莊3個行政村。項目區緊臨駐南公路,鄉鎮公路,“村村通”橫貫項目區,交通便利,道路框架已形成,電力、通訊條件較好。建設所需三材,市場貨源充足,能夠保證供應且項目區群眾對田間工程配套建設積極性較高。規劃區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種植水稻的習慣,在該區實行灌區田間配套工程可以為當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滿足高效節水灌溉農業之路起到示范作用。
根據駐馬店市水務局關于轉發河南省現代灌渠建設管理標準的通知和《泌陽縣2006—2015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及省、市有關要求,結合地方實際,板橋水庫管理局配合泌陽縣縣水利局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實地勘測,依據相關技術和定額標準,實行內外業相結合的辦法編制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本次項目批復投資1000萬元,規劃共改造斗渠2條,農渠25條,總長度18600米,全部為漿砌石渠,配套各類建筑物648座,量水設施27套,硬化干、支道27條,總長度18600米,全部為砼路面。建管理所一處,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6平方米,配套現代辦公用品5套。土方工程10.6萬立方米,漿砌石工程2.07萬立方米,砼1.4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萬畝。
流經現代灌區示范區的骨干工程由板橋灌區專管人員管理,加強值班力量和管理力度,把附近的趙樓、大何莊、張秀莊管理所合并,成立中心管理所。水管單位管水到斗口并計量。斗渠及以下田間工程實行用水者協會管理,采取承包、租賃的方法,水管單位與協會簽訂管理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用水者協會制定用水計劃,提出用水申請,水管單位安排供水。將田間工程承包給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民自主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負責效益區供水、工程維護、更新改造及水費征收。實踐證明,此種管理模式對擴大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逐步向以高效農作物為主導的區域化種植格局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現代灌區建設要遵照建設程序和建設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做好前期階段的研究工作,整體規劃要科學合理、統籌安排、立足長遠。實踐證明決策對工程規模、建設投資和效益發揮的影響是第一位的,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代灌區建設要貼近灌區實際,針對灌區特點,在灌區工程現狀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武斷決策、盲目上馬,不能搞經驗擴大化,不能搞“一刀切”。灌區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宜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
現代灌區建設宜搞試點制,先選定項目區,在條件成熟的地方進行。一方面積累建設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實施效益示范帶動。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機制的引導作用,在整個灌區內逐步推廣。
國家涉農項目資金有很多種,各種項目資金使用范圍和側重點不同,容易造成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建議現代灌區建設要整合各種項目資金,注意項目資金的銜接和協調,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特點,避免重復建設,形成建設合力。
現代灌區建設涉及各參建單位,涉及受益群眾,當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各利益相關者由于所處立場不同,既得利益不同,觀察問題角度不同,因而支持態度不同。要把現代灌區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爭取各方的信任和支持。
現代灌區建設要建立良性的管理運營機制,克服“重建輕管”的思想,在經營使用、工程維護、供水管理、水費征收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避免建設和管理脫節,實現建管同步做到建設一處,配套一處,效益發揮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