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輝 吉林省舒蘭市人民醫院財務科
電子商務會計實務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下的應用摭思
呂曉輝 吉林省舒蘭市人民醫院財務科
本文分析了查賬與結賬以及資產的減值情況在會計實務方面的影響,指出會計實務在電子商務的背景下有關實施的建議。
電子商務 會計實務 新會計準則 應用
自企業會計新體系正式開始施行以來,我國的會計行業得以較快的發展。新的會計體系一改過去只在乎單位的盈虧狀況把重點放在了單位負債的理論觀點之上,因而會計行業的理念出現了較大改變。我們在對新的體系的目標進行定位,新的理論準則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剖析了相關單位實務受到新的體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為了能讓你的體系更好的施行,提出幾點意見作為參考。
記賬憑據總結表的注意事項:記賬憑據總結表主要包含內容如下:填表日期、填寫人姓名、會計類型、填寫總額、填寫人的蓋章等。而且,會計人員一定要嚴格遵守單位的真市情況來確定總結的整個周期。
1.查賬與結賬。其中一個方面是查賬。其是指,為增加賬本記錄內容的準確性、嚴謹性,在會計人員整合過程中需要會計人員認真核查與核對賬本中的各類數據。通過實施結賬活動有助于單位領導層更全面、客觀的把握單位實際經營狀況。單位會計人員在結賬過程中應注意四點:結賬時應當根據不同的賬戶記錄,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查賬怎樣劃分段;賬戶內余款的填寫方式;紅字是不是可以結賬。
2.單位資產的減值情況在會計實務方面的影響。減值前的準備是單位自身調整收益的重要手段實際中,單位會利用本年大額計提前做好單位資產的減值準備、為來年能沖回的操作方式營造扭虧增盈的假象,亦或利用多計提和緩沖回的手段刺激利潤提高的空間。因而,上市單位可借此除去ST股的帽子和回避退市的危險,同時單位能讓上級部門與上級領導看到他們的業績穩步上升或者是大幅攀升。新的體系規定:單位的長期資產在做出減值準備后一但被計提則不可在逆轉,只有在得到處置時可以轉出。“隱藏利潤”則在沒機會暴露出來。
電子商務是新的商務方式下不斷改變傳統的商務程序,也促進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提升。電子商務業的發展使得單位之間的合作和的發展都迎來了新的機會。財務業務能在各個國家內讓數據傳輸的報表得以編制和得到更多的會計實務信息。
影響會計實務信息的手段對系統的信息和報告內容進行實時收集利用紙為媒介實現的人工傳遞是傳統收集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眾所周知,人工傳遞的弊端顯然會帶來信息滯后經濟業務而采用電子化全新的電子商務其信息的傳遞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信息流通的壁壘同時可以很好的將投資者客戶及銀行等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當信息交流變得順暢時會計信息報告才能實現時效性。
如果信息量太大會使決策人無法選擇,同時信息的過多造成冗余是的篩選量增加。顯然合理的信息量選擇少不了有關設備的幫助像搜索工具與導航的幫助另外也可以運用智能代理或數據挖掘等相關技術實行信息的專業化搜索。個性化和標準化的矛盾電子商務背景下得會計信息若是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提供可以增加信息的可比性與一致性這樣的信息才是有用的對于方案選擇者來說無疑是必須的但是標準化報告對于特定的投資者來說顯然過于呆滯,所以個性化報告存在的重要性、嚴謹性和社會透明性是必須要強調的。會計報告要具有透明性就表意明確不能模棱兩可,會計報告還應盡量為所代表單位指出其優勢與能力,并全力以赴為單位提供更好的發展前景。
1.會計實務發展中改進的對策。會計實務在財務上的處理中出現的工程失賬的處理。當前,本國少數單位會計實務在財務上的處理中出現了工程報廢失賬,其發生了很多問題。主要是單位出現的資金損失,其沒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準則及法規制度進行確認,同時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申報和審批,以至于難以獲取到稅務機關的批準。因此這就需要單位以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規定為指導,及時提交到稅務機關,以供其及時審批扣除資產損失。據有關法規,單位自身出現的損失一定要在限定的期限內提出申報與審批工作,逾期則不再處理。
2.會計實務在電子商務的背景下有關實施的建議。政府應加強引導并與推動相互結合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都比較落后,其會與傳統的管理方式會有一定的差別,所以電子商務的推廣主要是在觀念上的發展目前單位的信息化意識相當淺薄,即只關注實物如技術的改造固定資產的投資等而將單位信息系統的完善工作置于次要,但是若是缺乏信息建設那么電子商務的發展就成了空中樓閣。因此政府應該充分給電子商務施以支持引導與鼓勵,政府在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當中可以推行適當的優惠政,策加強宣傳信息化建設力度,大力加強單位商務的運行和管理體質建設,為其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會計實務的發展創造了好的機遇。
對單位內、外部的監管要加強。在新體系的推行中,信息來源的不準確主要是單位的行為不太規范、市場內的交易不夠真實等等造成。要立足內部監管這一基點,抓住新體系的執行這一機會,全力強化單位的內部監督體系建設,嚴格執行新的審計準則,防范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提高單位整體質量水平,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從外部監管來看,加強政府和社會中介機構對單位的監管,也加強政府和社會中介機構對自身監管管理水平的評價,強化證券監督的規范化和透明化,確保會計信息的表露具有嚴謹性、可靠性,同時加大對單位不規范操作的懲罰力度。
[1]狄具亮.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會計實務發展趨勢研究[J].前沿,2012,(21):103-104.
[2]張維賓,章麗娟.子公司變為分公司的會計實務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2,(8):44-48.D
[3]朱秀杰.加強醫院會計監督職能的探討[J].學術交流,2011,(8):134-136.
[4]陸正洪,賁能富,劉運國等.對基建會計與醫院會計銜接的分析與思考[J].會計之友,2011,(26):12-14.
[5]黃琴.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財經界,2013,(2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