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民
(貴州省銅仁公路管理局)
談公路預防性養護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羅賢民
(貴州省銅仁公路管理局)
由于縣公路管理站進一步規范養護管理,堅持全員養護、全面養護、規范化養護,通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預防性、精細化養護工作,完善公路養護與路政管理雙控制度,促進了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良性發展,在2011年全市公路養護管理檢查中取得了較好的優良成績。本文重點介紹在養護管理工作方面好的做法、主要成效和經驗,以便各公路站(段)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促進全市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簡要介紹了公路預防性養護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公路;預防性;養護;管理;做法;成效
量化考核指標,路面保潔、路基養護、橋涵養護、綠化及沿線設施管護都有嚴格細致的要求,如保證路面無泥土、無石子及白色垃圾撒漏物,雨后24小時后無積水,公路標線完整鮮明,路兩側的輪廓標、示警樁及道口樁完好醒目、間距要統一、線形要順直,每周對污染嚴重路段上的輪廓標、示警樁及道口樁進行清洗;加強特殊時段、特殊氣象條件下養護力度,養護作業人員節假日堅持輪班巡查;路肩和邊坡蒿草清除每月至少一次等。
市公路處從下達區縣的年度小修保養經費計劃中設立日常養護考核基金,按季度進行綜合考核,依據考核結果進行獎罰;為便于考核獎罰,綜合考核以逐條路評分,按排名先后進行獎罰和撥付保養經費;市公路處每季度的綜合考核包括外業調查、內業資料檢查和日常不定期巡查,
干線公路日常保潔以機械清掃為主,大大降低了道班工人勞動強度,有力的促進了全路基養護;公路站在部分重要縣道上推行了以整條路養護費用包干的方式在自有的道班人員范圍內公開競標;推廣新工藝,積極做好預防性養護,根據路況調查在年度路面養護工程項目中有針對性實施了還原劑封層、微表處、路面灌縫及條帶補縫等,有效的延長了道路使用壽命。
堅持星級養護員考評制度:公路站按月進行評選,市處按季度評選,對評選出的星級養護員進行獎勵,提高道工的積極性。
建立路政與養護巡查制度,實施養護與路政管理雙控制度。為節約養護管理成本,及時處治路面病害和治理非法占用公路用地等目標,今年在全縣推廣了路政與養護聯合巡查制度,即各分段在進行道路巡查時,路政和養護人員聯合進行,對道路出現的突發事件或病害或違占現象進行現場處置或現場下達指令,聯合巡查即解決了路政管理中人員不足,缺乏處治工具的困難,同時給養護道工提供執法的依據和可能。道班班長作為兼職路政員,在經過培訓后每日代為巡查,第一時間發現道路意外情況,為確保道路暢通安全提供可能。
每日填寫路政養護巡查日志,路政從各養護路段道工出勤率、出工率、勞動紀律、作息時間等方面對道工進行考核。養護從路政巡查人員出勤率、接案到場率、案件查處率、路產路權管理等方面對路政進行考核。通過加強養護與路政協調配合,公路站道路管養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優異成績。
公路管理站在養護工程中大力倡導“精品工程”,凸顯“預防養護”,力推“創新意識”,樹立“節約精細”的管理理念。近年來,隨著公路的建成并投入運營,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現象越來越引起業內普遍關注。瀝青路面早期病害有:泛油、波浪、擁包、滑溜、裂縫、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車轍等九種。這些病害極具普遍性和嚴重性,對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嚴重的威脅。
預防性養護可以防止瀝青路面病害的進一步擴展,減緩路面使用性能的惡化進程,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提高路面的服務效能,節約養護維修資金,通常用于尚沒有發生損壞或只有輕微病害的路面。在已有路面上敷設一層防護層來保護原有的路面的方法是預防性養護的主要手段。
瀝青路面經過同步碎石封層處理后,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防滲水性能,能有效治愈路面貧油、掉粒、輕微網裂等病害。
為全面做好養護工作,我局在年初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路面病害進行全面調查,針對病害種類制定切實可行的養護工程實施方案,改變養護理念,為確保養護工程順利開展,確保施工質量及進度。今年年初,站利用養超資金購置了灌縫機、綜合養護車、同步封層車,攤鋪機、膠輪壓路機、振動壓路機等。購置多種新型養護機,改造多種已有設備。
一條質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壽命75%的時間內性能下降40%,這一階段稱之為預防性養護階段。此階段如不及時進行養護,在隨后12%的使用壽命時間內,性能再次下降40%,而養護成本卻要增加3~10倍,這一階段稱為矯正性養護階段。預防性養護就是要在道路技術狀況衰減的初期,在最適當的時機,應用最適當的預防性養護措施,以最小的壽命周期成本、最大程度地延緩路況退化。
在今年的養護工作中,切實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養護工作方針,牢固樹立預防性養護意識,改變傳統的矯正性養護思想,切實將預防性養護理念融入到養護工作的各個環節,特別是預防性養護技術在水泥路面的養護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發揮,取得良好成效。
站管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年限均超過10年以上,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水泥路面的養護任務較重,是養護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水泥路面普遍存在嚴重破碎板、沉陷等嚴重病害及掉邊碎角、錯臺、沉陷、灌縫料老化脫落等病害,尤其是收費站撤消后,交通量和重載車數量進一步增加,加速了水泥路面的毀壞速度,在養護工作中根據不同的路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及時對路面病害進行處治:
第一,對于破碎較為嚴重的水泥板,結合今年的養護計劃實施中修換板,對病害的處理做到到底、到邊,進行深層次的病害處理到位;
第二,對于由于水泥板整體滑移而導致的施工縫增大并且灌縫料老化脫落但是水泥板尚完整的,在養護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增加專項養護資金的投入,組織專業化灌縫隊伍對出現的寬縫進行灌縫處理;
第三,對于由于路面整體滑移導致水泥板斷裂而出現大規模不規則縱向裂縫的,采取切割、剔縫、吹凈的修補方案,用條帶型瀝青砂進行修補填實,對裂縫進行密封,防止雨水下滲而導致路面加速毀壞;
第四,對于輕微裂縫、掉邊碎角的,采取切割、瀝青砂修補方案,確保路面平整度和起到預防性養護作用;
第五,對于沉陷、錯臺病害,主要采取先噴灑粘層油,再用細粒式瀝青混凝土找平,同時密封縫隙,確保路面平整度和行車安全。
通過將預防性養護理念融入到養護工作各個環節,同時針對不同路況而采取不同的養護措施及時進行病害處治,使得全縣公路通車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公路技術狀況始終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U415.1
C
1008-3383(2013)03-0161-01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