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尊航
(南京體育學院 運動系,江蘇 南京 210014)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其前身是朝鮮民間武術“花郎道”。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中,跆拳道汲取了中國武術、日本柔道、合氣道等東亞武術的精華,特別是深受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影響,經過漫長的艱辛努力與探索,逐步形成了今日風靡世界的跆拳道運動。跆拳道的產生緣于人類遠古祖先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的社會條件下,人類為了生存,在與自然界的搏斗中產生了搏斗的各種方法[1]。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和不同種族之間的互相爭斗,要求人們要有強健的體魄和掌握一定的搏斗技能,這樣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本能的強健體魄和自衛而產生的搏擊逐漸演化為有意識的技擊活動,從而產生了朝鮮民族特有的運動形式——跆拳道。
“跆”(TAE)即為腳踢,“拳”(KWON)既為拳擊打,“道”(DO)既為武道精神,也就是說運用和練習拳腳的方法。練就基礎功力,就能擊碎木板磚瓦,表現出驚人的實用功效和驚險美。它通過競賽、品勢和功力檢驗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戰術,并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由于競賽的需要、規則的限制和跆拳道攻擊方法的特點,使得跆拳道主要是以腳法攻擊對方為主。在比賽中雖然可以使用拳的得分技術,但往往只起到防守、格擋的作用。進攻時則主要是運用腿法攻擊對方頭部和被護具所保護的胸腹部。
跆拳道在向外推廣時,大多是以這種擊破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其威力無比的功夫,這種方法是用拳、掌或腳分別擊碎木板、磚瓦,以此檢驗和測試練習者的功力程度。這種獨特的方法現已成為跆拳道訓練、晉級升段、表演比賽的一個主要內容。
無論品勢還是競賽跆拳道,都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多以發出洪亮并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尤其是在競賽跆拳道比賽中,雙方運動員都是以規則允許的發聲來提高自己的斗志,借以在氣勢上壓倒對手,甚至在出擊時配合擊打效果使裁判得以認可,爭取先在心理上戰勝對手,所以跆拳道練習者都要進行專門的發聲練習。
跆拳道給人們留下的較深的印象是,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是在不同的場合行禮鞠躬。這是因為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把“禮”作為訓練內容。強調“以禮始以禮終”,即練習活動都要從禮開始,以禮結束,并突出愛國主義。要求跆拳道練習者在練習技術的同時,在道德修養方面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通過行禮的方式,如向長輩、領導、教師、同學鞠躬施禮,使跆拳道練習者養成發自內心的行禮習慣,以養成恭敬謙虛、友好忍讓的態度和互助互學的作風,并培養其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2]。
進行跆拳道比賽中,運動員使用的技術多是以剛制剛、以直接接觸為主,方法比較硬朗簡練。進攻時都采用直線的連續進攻,以快速連貫的腿法組合打擊對手;防守時的動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擋為主,講究以硬抗硬,以快制快。
大學高校教育應該順應時代的需要,跆拳道是一項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衛及強壯體魄的獨門武術,它不像其他體育運動,大多為了強生健體,在跆拳道體育運動中,注重體能鍛煉的同時,融入了韓國傳統的禮節和道德修養,這點,在跆拳道的訓練中,便可以感受到。作為一項即可“修身”,亦可“養性”的體育項目,引入高等教育中,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越來越多大學生對跆拳道的喜愛,自立創建跆拳道社團,證明了將跆拳道列入大學體育教育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將跆拳道引入體育教育,會激發學生自主求學熱情,強生健體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1)在平時訓練中要注意培養運動員的戰術意識,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提高運動員對跆拳道運動現狀、發展趨向以及比賽規則的了解與認識,不斷提高戰術的運用能力。(2)在跆拳道訓練中,在加強基本技術訓練的前提下,要多打和多看比賽,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經驗教訓,從比賽的勝利和失敗中增長知識,努力培養運動員善于處理臨場各種情況的能力。(3)在戰術訓練中,不僅要求運動員全面的掌握戰術的使用方法,還要嚴格按照比賽的要求去訓練,要求戰術訓練具有較高的質量。(4)在掌握多種戰術的基礎上,精選幾種戰術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并且要與組合技術的訓練結合起來。(5)戰術是在一定的身體條件、技術水平和心理、智能基礎上形成的,并與比賽規則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把戰術訓練與身體、技術、心理、智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求在掌握了基本技術后,再進行這項技術的復習時,與戰術結合起來,如復習橫踢時,可以設想對手主動進攻,練習者可先使用劈腿阻擊后再進行橫踢[3]。
跆拳道的戰術形式是指為了完成戰術意圖而用各種動作組成的具體方法。跆拳道以它豐富的技術內容和相生相克、相互制約、相互轉換的技術規律,為跆拳道多彩多姿的戰術形式提供了先決條件。(1)技術戰術。技術戰術是指在沒有虛晃或假動作的掩護下,直接進攻對方。根據自己技術全面、熟練的特點,變化各種技術,發揮得意技術,單刀直人,抑制對手,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從而掌握實戰的主動權。(2)強攻戰術。強攻戰術是指硬性突破對方的防守后發出的攻擊。采用強攻戰術,以擾亂和破壞對手的心理平衡、戰術準備和距離感,亂中取勝。猛沖猛打并不是盲目蠻干,而是通過強攻這一戰術手段,揚己所長,實現打擊對方的目的。(3)重創戰術。重創戰術是用力量打擊對方,使其失去戰斗力。實施重創戰術需要一定的身體、技術條件。當自己的攻擊力量和技術比對方好,但耐力差,或者攻擊力量好而技術不如對方,或者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或者出于其他因素不能打持久戰時,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尋找、制造機會,使用重腿打擊對方,使對方的身體、心理受到震動、威懾,失去繼續比賽的信心和能力。(4)假動作戰術。假動作戰術是有目的地造成對方的錯覺,把對方引入歧途,實現真實的進攻。其實質就是利用身體的、步法的、表情的假動作來調動對方,在對方的運動過程中尋找破綻,迅速攻擊。(5)反擊戰術。反擊戰術是待對方發出進攻動作后,在防守的過程中反擊對方。主動進攻需改變原有姿勢,這樣,身體不同部位必定會產生防守空隙的薄弱環節,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如能在防守的同時或之后進行反擊,容易成功。
現當代大學的體育教學不同于以往,體育教育的自由度比較高,這就讓一些學生產生了能否學到體育技能的想法。要解決學生這種潛在的思想,讓跆拳道體育課程吸引學生,在學到體育技能的基礎上,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這就關系到老師如何合理的安排好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的程度安排課程內容,讓課程松緊有秩,是關鍵的因素。跆拳道的教學內容中,體力,耐力,技能和品德,這些都分布在一節課堂的教育中,老師要讓學生達到既學到東西,又不至于鍛煉的強度太大,這些都需要老師事先合理科學的安排好課堂的內容。
(1)假設性空擊訓練。運動員應假設是與對手在實戰中,設想各種情況進行想象空擊,也可面對沙袋、樹干、假人等目標,采用猛攻猛打、佯攻巧打或躲閃進攻等戰術來擊中目標。這種想練結合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培養運動員的戰術意識和掌握各種戰術的具體用法。(2)戰例分析訓練。從比賽錄像中選擇一些反映戰術特點的應用戰術較典型的片段,組織運動員觀看,或篩選出一個完整的戰術進行反復的研究。典型片段可選擇那些戰術運用好的,也可選擇戰術運用不當而導致失敗的。通過教練員的提問、分析、講解,使運動員經過討論找出正確的答案,加深印象。為使分析全面,看完片段后還應把全場比賽連起來看,從局部與全局的觀念出發,防止孤立、靜止的看問題。(3)模擬訓練。模擬訓練是由教練員或同伴根據不同對手情況進行模仿的一種針對性專門訓練,用以提高運動員的戰術適應能力和運用能力。如模擬對手是主動進攻型或是防守反擊型,則運用能克敵制勝的戰術,以不斷提高練習者的適應能力和戰術運用能力[4]。(4)按照比賽的要求進行實戰。按照競賽規則的要求和規定,在比賽的條件下訓練和培養運動員運用戰術的能力,豐富臨場比賽經驗。也可根據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安排有特定條件的比賽。如不同體重級別、不同技術水平的對手進行比賽,或一人每局輪戰一個對手。(5)配合“喂招”的練習。跆拳道訓練非常重視并經常采用腳靶、護具的喂招練習。要求配合者手持腳靶,配合練習者進行技術練習,如將腳靶放置與胸齊平,讓練習者橫踢;將腳靶放置與頭部齊平,讓練習者練習高橫踢擊頭動作。護具喂招則是配合者身穿護具,用身體的移動配合練習者的進攻和防守,如配合者上步欲要用橫踢進攻,練習者則向后踢反擊。這種練習不但能夠有效地提高練習者進攻和防守反擊的動作質量,還可以提高練習者擊打的準確性、步法的靈活性和良好的距離感等。練習中,還可要求配合者變換喂招的方式,如快速出靶或連續出靶。這樣既可以提高練習者的反應速度,又可以使練習者逐步熟練動作之間的連接,從而與實戰較快地結合起來。下面即為配合者使用腳靶連續喂招的方法:左手橫踢——右手劈腿——左手高橫踢——右手后踢——兩手交叉雙飛——右手向前伸反擊橫踢——左手后旋踢。
在現在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制度面前,許多國家和地區把重塑國民精神、倡導頑強向上的作風融入教育中,作為重要的精神力量。跆拳道項目特有的性質和功能為弘揚和發展這種精神提供了載體。跆拳道不僅是健身、減壓、防身之道,更是培養一個人的禮儀和氣質之道。在跆拳道的學習中,從上課開始,只有腰帶的等級高低之分,沒有實際年齡之分。在授課中,立正,鞠躬的動作是最常見的禮儀動作。在授課中,帶數高的同學帶領帶數低的同學練習,從中融入對文化和禮儀的學習,而目前,對這兩方面的學習都是沿用韓語教授,教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動作,讓學生領悟其中的內涵,學習其中的要領,讓學生講究禮儀修養以及完善人的性格,在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方面得到提高和發展。
[1]劉海斌,楊佳寧.跆拳道運動對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發的作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8):110-112.
[2]牛宙,楊映薇,彭建國.大學新生跆拳道鍛煉對自我效能和身體自我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7):173-175.
[3]謝冬興.跆拳道風靡大學課余鍛煉的人文思考[J].學理論,2009,(11):75-76.
[4]劉莉新,陳蓉.新疆師范大學跆拳道專項班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