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國,劉 軍
(安徽工程大學 人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文化產業不僅能實現精神文明創建和意識形態的傳播,而且能使自身發育成為一個大產業,在取得精神文明建設效果的同時,又獲得經濟上的利益,從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安徽是文化資源大省,具有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2009年,安徽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300億元,連續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非試點省份,安徽省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形成了全國矚目的“安徽現象”。作為安徽省的次中心城市,蕪湖市地域優勢明顯,發展速度很快,相關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但其文化產業的發展起步稍晚。因此,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于加快蕪湖市的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及城市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蕪湖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安徽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蕪湖市200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3.17億元,是該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09%,解決了2.85萬人的就業問題。近年來,蕪湖市構建了文化產業發展支撐體系,把文化產業提升到新興戰略產業的高度進行扶植,并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如每年設立1000萬元動漫產業發展資金。2007年蕪湖市成為國家級動漫產業發展基地。
截至2011年末,蕪湖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3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6個,館藏圖書100.11萬冊,其中市區藏書43.57萬冊;檔案館12個,向社會開放檔案數6.24萬卷。廣播電臺5座,電視臺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6%和99.2%。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省級名錄16項。全年舉辦大型文化活動12場次;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36場次;文藝團體演出272場次,其中送文化下鄉122場次;創作劇目獲省級及以上表彰獎勵5個?!妒徍請蟆贰ⅰ洞蠼韴蟆啡昕傆?225萬份,其中《蕪湖日報》總印數712萬份,《大江晚報》總印數2513萬份①。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是蕪湖市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精品。方特總投資18億元,總面積125萬平方米,是我國第四代動漫主題公園的新標志。開業第一年,方特接待游客192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2億元。如果說黃山風景區是安徽省旅游發展的第一級,那么,蕪湖方特則成為安徽省旅游發展的第二級。
蕪湖市是一個濱江山水園林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是國家級優秀旅游城市,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蕪湖市區坐落在長江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長江與青弋江交匯處,東接杭州,南向黃山,西連合肥,北倚長江,蕪申運河從中穿過。是安徽省的經濟、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同時蕪湖市也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重點開放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古有“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之稱,春秋時設邑,因鳩鳥繁多而得名“鳩茲”,距今已有2500余年。繁昌“人字洞”的發現,把人類的活動上溯到了200~250萬年前。
1.高新技術園區的快速發展
蕪湖市高新技術園區是國家首批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建成后通過大量的引資建設,積極創建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高新技術園區內的先進技術,不僅僅給在此投資的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也給蕪湖市當地的其他行業發展帶來了生機。在此帶動下,蕪湖市文化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例如,依托高新技術園區先進的技術,蕪湖市動漫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迅猛,給蕪湖市整體文化產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活力。同時高新技術園區的發展還對蕪湖市其他文化產業有著積極的影響。蕪湖市有高新技術園區這樣的技術發展中心為文化產業的發展隨時提供最新、最好的技術,蕪湖市文化產業的騰飛也是必然的。
2.便利的交通
蕪湖市的交通十分便利,擁有鐵路、公路、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計劃建設中的蕪湖宣城機場,“十二五”末完工。蕪湖市擁有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合福、宣杭(由皖贛線至宣城市連接)6條鐵路干線。6條鐵路干線交匯聯接,可以連接安徽地區,加大與全國其他地區間的貨物流通,經濟交往。公路方面,除了擁有合蕪高速公路以外,蕪湖市還擁有寧蕪高速、滬渝高速。蕪湖市的水上客貨運航線可謂四通八達,馳名中外的蕪湖港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內陸地區的結合部,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輸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貨運、外貿、集裝箱中轉港,國家一類口岸,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現有碼頭55座,庫場面積60多萬平方米,擁有各類裝卸設備200余臺(套)。
由于蕪湖市便利的交通,在給蕪湖市帶來了眾多商機的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十分的順暢,文化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就在于信息、資源的快速流通。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發展文化產業,蕪湖市會比其他城市發展更具競爭實力。
3.高校眾多,人才搖籃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不僅僅代表著勞動力的優勢,更代表了創新能力的高低。專業性人才是否充足也影響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蕪湖市不僅僅擁有著11所各類的普通高等院校,同時還擁有著眾多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通過這些院校,培養了眾多的專業性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可以滿足蕪湖市本地的需求,還可以滿足蕪湖市許多周邊地區的人才需求。每年從這些高校中畢業的大學生成千上萬,這些畢業大學生為蕪湖市各個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4.經濟發展水平高
蕪湖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經濟生產總量逐年提高。2011年蕪湖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1658.2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6.0%,總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連續8個季度位居全省第1位。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0.8億元,增長了25.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4.55億元,增長21.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4.21億元,增長2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3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2317元,增長14.8%。蕪湖人均GDP為73134元人民幣,合10708美元②。
在經濟如此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可以看出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蕪湖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有利的影響。
在產業智能方面,打造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方面,我們成立強大的專業團隊,把產業的智能化設備的控制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結合起來,并且輸出這樣的產業模式。
1.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考察蕪湖市文化產業競爭力,就需要同其他城市進行比較研究。本文對安徽省各主要城市的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列出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幾類因子,分析蕪湖市文化產業是否更具競爭實力。本文以資源要素、消費基礎、現實條件與相關影響性產業作為影響文化產業競爭力分析的主因子,列為主目標層,同時還構建了下屬的子目標層與指標因子層來進行主成分分析。
表1 :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對主成分進行分析,建立經濟影響、資源影響、消費影響三個成分的表達式。本部分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蕪湖統計年鑒2006-2011》、《中國文化產業年鑒 2011》、《安徽統計年鑒2011》等權威部門編寫的統計資料以及蕪湖市政府網站。有的數據資料直接從統計數據上引用,有的則經過計算或加工間接引用。
表2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將各指標帶入,分別計算經濟影響、資源影響、消費影響三個主成分的分值,然后算出綜合分值,并進行城市排名。
表3 :安徽省文化產業重點城市競爭力總體分值排名
通過上表可知:在選取的6個安徽省文化產業重點城市競爭力總體排名中,蕪湖市的綜合排名為第二位,合肥市綜合排名為第一位。所以蕪湖市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是具有競爭實力的。
蕪湖市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的經濟影響力是十分大的,由此決定了蕪湖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蕪湖市發展文化產業的資源優勢并不是十分的明顯,其排名在安徽省處于中上游,而且其消費的影響力也處于安徽省消費影響力的中上游。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蕪湖市文發展化產業的優勢主要是在經濟因素的帶動下利用有限的資源發展起來的。
蕪湖市應該借助自己的優勢和發展機遇,抓緊制定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政府要創新自己的管理體制機制,加大力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減少對文化市場的行政干預,實現行政關系、經濟利益關系和人事關系的三脫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還要制定和完善各種優惠的文化產業政策,鼓勵創新,繼續充分發揮蕪湖市雄厚的科技實力,促進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從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主要表現為若干文化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由于蕪湖市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晚,有許多文化產業是從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而來的,所以文化產業結構難免缺陷重重,比如:文化企業散、亂、濫、差,文化市場充斥著低水平、重復的文化產品等,這些都成為蕪湖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壁壘。要加大蕪湖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就要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加大力度構建文化產業集群,實現規模經濟,提高文化產業效益。
目前,蕪湖市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財政投資,其次是銀行貸款,尚缺少有效的融資渠道。本文認為政府的財力是有限的,財政不應該成為全面、不加選擇地扶持文化產業的資金來源,而是應該重點扶持那些具有蕪湖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重要的科研、教育部門。對于其他的文化產業,可以通過進一步地深化融資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進外資,不僅可以緩解蕪湖市文化產業融資渠道狹窄的狀況,為文化產業注入更多的資金,還可以提升其文化產業資源配置的國際化程度及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的技術含量。比如針對目前蕪湖市娛樂業資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大眾消費不足的問題,就可以考慮引入外資,增加娛樂項目的現代性和吸引力。
蕪湖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社會旅游資源;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成為加快蕪湖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之一。如何整合蕪湖市的文化資源與基礎設施,提高文化消費需求,至關重要。眾所周知,消費和需求影響著生產。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聯是通過流通這個環節實現的,流通不暢,生產和消費都會受到影響。進行文化產品的生產,首先要考慮到人們的文化需求,并根據人們的文化需求來決定文化產品的形式、內容和生產規模。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三個環節做到環環相扣,才能形成良性的文化產業循環的大環境。蕪湖市在文化資源供給方面,盡管擁有較為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蕪湖市的文化資源與基礎設施建設卻處于相對劣勢,文化消費需求也較為不足。2011年蕪湖市的城市恩格爾系數為35.3,農村恩格爾系數為38.9,而蕪湖市城市和農村的文教娛樂及其服務支出僅為13.6%和6.8%,所以蕪湖市的文化消費需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基于此,蕪湖市應該加大力度逐漸培育成熟的文化品牌,打造蕪湖的城市文化概念,實現經濟和文化的雙贏局面。
注 釋:
① 蕪湖統計信息網:《2011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tjj.wh.cn/Content.aspx?pNewID=2809&TypeID=110102。
② 《蕪湖統計年鑒2011》,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年。
[1]顧乃華,夏杰長.我國主要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12):52-57.
[2]史征,劉小丹.文化產業集群與文化產業競爭力影晌研究[J].經濟論壇,2008,(17):4-5.
[3]楊海軍,于曉娟.文化產業研究三題[J].新聞愛好者,2009,(6):58-59.
[4]趙彥云,等.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和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4):72-82.
[5]邵培仁.文化產業通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6]郭鑒.地方文化產業經營[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