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大杭
(中共福建省三明市委黨校,福建 三明 365000)
毛澤東在首次入閩后不到一年時間寫成的 《如夢令·元旦》一詞,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也表明毛澤東在參加革命活動的過程中產生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且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建立在對中國革命規律和前途的遠見卓識的基礎之上所產生的科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蘇區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毛澤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促進蘇區老區的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弘揚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閩西進行了不少革命活動,并用詩詞篇章等記錄了這些活動和進行這些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思想感情,《如夢令·元旦》就是其中之一。這首詞從一個側面記錄了當時為了 “爭取江西”,擴大紅色政權,進行戰略轉移的情景,體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三明的十大名片之一。
1929年3月1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首次入閩,在閩西開辟革命根據地,促進了閩西北地區革命斗爭的發展,震動了國民黨的統治。蔣介石便組織“三省會剿”,動用江西的金漢鼎、福建的劉和鼎、廣東的陳維遠等部隊向閩西進攻。為了粉碎國民黨的“三省會剿”,古田會議結束后,紅四軍便決定轉移到敵人后方江西去開展游擊戰爭。1930年1月3日,朱德率紅四軍第一、三、四縱隊,從古田出發,進入清流、寧化。在清流里田鍋蒙山消滅了國民黨軍隊馬鴻興部600多人,在寧化宣傳發動工農群眾起來鬧革命。14日,三支縱隊經寧化濟村龍頭進入江西廣昌。17日,毛澤東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離開古田,進入清流、歸化、寧化,鼓舞了當地勞苦大眾的革命熱情,促進了寧化革命形勢的發展。19日,第二縱隊經寧化曹坊、營上、吳家等地進入江西。就這樣,“三省會剿”很快就失敗了。在行軍途中,毛澤東寫下了光輝的詞篇《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①
《如夢令·元旦》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該詞第一句是:“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作者寫出了行軍途經的三個縣:寧化、清流、歸化。歸化縣在1933年改為明溪縣。同時作者還寫出了這三個縣的地理環境特點,指明了所走的大都是山嶺重迭、地形險峻、隘口眾多、樹木茂盛、少有人跡的山間小路。第二句是:“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作者寫明了粉碎國民黨的“三省會剿”、實現戰略轉移后,就可以一直向武夷山下走去,實現戰略轉移的目標了。第三句是:“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作者進一步寫明了在向武夷山下進軍的途中,可以打出紅旗,讓紅旗在風里招展,這情景非常壯麗,美麗得像畫一樣,寫出了取得戰略轉移勝利過程中所產生的那種愉快的心情,寫出了取得革命勝利過程中那種喜悅的心情。通觀全詞,可以發現全詞體現出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爭取戰略轉移的勝利而不怕艱苦,在路隘林深苔滑的小路上行軍;在艱苦中想到戰略轉移的勝利,經過艱苦的行軍看到了戰略轉移勝利的希望時,風展紅旗愉快地直奔武夷山下而去,展示了美好的革命前景。
《如夢令·元旦》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明毛澤東在參加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產生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就是毛澤東所形成的對中國革命的理想信念,包括對中國革命的美好憧憬,對中國革命的極大熱情,對中國革命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是科學的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在革命中產生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在參加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中,通過學習和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參加和認識中國革命實踐,形成了堅定的信仰,激發了革命的熱情,相信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產生了中國革命一定能夠勝利的信念,從而形成了非常寶貴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應該說,如果沒有產生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就不會率領區區700多人的隊伍,把紅旗插上井岡山;如果沒有產生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就不會總是用積極的精神去奮斗,去戰勝艱難險阻,去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曾經闡明了自己對樂觀主義的看法:“不論在自然界和在社會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質來說,從來就是不可戰勝的。而一切舊勢力,不管它們的數量如何龐大,總是要被消滅的。因此,我們可以藐視而且必須藐視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難,把它們放在‘不在話下’的位置。這就是我們的樂觀主義。”②毛澤東所產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使毛澤東在革命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異于常人的感受和樂趣,這些感受和樂趣不僅通過 《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文集》中的許多文章體現出來,而且通過《如夢令·元旦》等許多詩詞體現出來,包括早年的《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蔣桂戰爭》、《采桑子·重陽》,以及后來的著名的《沁園春·雪》等。
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建立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的。毛澤東所產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并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精神,而是科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建立在對中國革命規律和前途的遠見卓識的基礎之上所產生的科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貫穿毛澤東的大半生,是毛澤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25年12月1日,毛澤東就對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進行了分析,解決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③;在1927年3月,毛澤東就認識到湖南農民運動 “好得很”;在1928年10月5日,毛澤東就正確地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這個問題,11月25日又對《井岡山的斗爭》進行了科學總結,認清了許多革命過程中需要認清的問題。特別是毛澤東在寫作《如夢令·元旦》之前,為在福建省上杭縣的古田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 “古田會議”起草的決議,“使紅軍肅清舊式軍隊的影響,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后來“使整個中國紅軍完全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④正因為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建立在對中國革命的科學認識基礎之上的,他才能寫出 《如夢令·元旦》的詞篇,寫出如下光彩照人的文字:“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因為“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⑤
蘇區和老區是中國革命時期留下的印跡,對中國革命做出過重要貢獻,并在做出貢獻的過程中產生了兩種精神,這就是蘇區精神和老區精神。蘇區和老區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即一些地方既是蘇區又是老區,因而蘇區精神和老區精神有些也是共同的,可以統稱為蘇區老區精神。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產生于蘇區和老區,是蘇區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
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蘇區精神的重要內容。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在全國12個省、約150個縣的廣大地區建立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根據地,這就是所說的“蘇區”。蘇區在中國革命過程中從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后來的燎原之勢,對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種非常可貴的革命精神即“蘇區精神”。蘇區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創建、發展和保衛蘇區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培育形成了偉大革命精神,是各個蘇區的廣大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強大精神力量,其內容非常豐富,以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代表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蘇區精神的重要內容。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具有中國革命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而這正是蘇區精神的最重要內涵。毛澤東不管是處在革命形勢低潮時期還是高潮時期,都能夠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自己對世界形勢和中國革命局勢的深刻認識,堅信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并且發展,堅信中國革命這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里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這在五卅運動及其以后的大革命運動已經得了充分的證明。”⑥后來也在中央蘇區和其他蘇區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是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中國革命老根據地簡稱革命老區或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分布在全國大陸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89多個縣(市、區)。老區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在戰爭年代養育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提供了堅持長期斗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壯大革命力量、取得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極大貢獻,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老區精神。老區精神,就是在革命老區產生的,廣大革命者和革命老區的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同國內外敵人和各種艱難困苦作斗爭的過程中,用汗水、鮮血和生命澆鑄出來的偉大革命精神。老區精神的內容非常豐富,“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匯集上下各方面的意見,將老區精神的內容概括為:“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英雄主義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依靠群眾、忠誠為民,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執政理念;求真務實、勇于創新,不斷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創新精神。”由此可見,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因為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中的主要內容如對中國革命的理想信念是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而且還因為毛澤東親身參與了老區精神的培育,使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直接成為老區精神的一部分,對老區精神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蘇區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整個蘇區老區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促進蘇區老區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繼續關注和學習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使蘇區老區的人民群眾在繼承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的過程中,能夠弘揚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其成為促進蘇區老區建設和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力量。
要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變為蘇區老區發展的精神力量。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產生于蘇區老區土地上的偉大的革命精神,是蘇區老區曾經在戰爭年代發揮過精神作用的精神武器,是蘇區老區所擁有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蘇區老區的建設和發展可以開發、利用和發揮的精神優勢。因此,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特別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階段,蘇區老區需要更好地繼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繼續發揮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優勢和精神作用,將其變為更好地促進蘇區老區建設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精神動力、精神武器和精神力量,使得蘇區老區能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弘揚好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又在弘揚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內容。
要樹立蘇區老區也能夠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信心。改革開放以來,蘇區老區的人民群眾致力于改變相對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戰爭遺留的創傷、先天條件的不足、交通環境的落后等因素,蘇區老區的建設和發展狀況不如條件更好的地區。在這種情況下,蘇區老區的人民群眾需要發揮好具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這份精神財富的優勢和作用,大力弘揚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樹立蘇區老區也能夠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信心,堅信盡管蘇區老區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還有很多,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國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蘇區老區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蘇區老區也能夠和其他地區一樣,徹底改變相對落后的面貌,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
要在促進蘇區老區發展中保持樂觀和向上的精神狀態。正因為毛澤東擁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才能夠“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正因為蘇區老區的人民群眾擁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才能夠在戰爭年代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保持矢志不移、敢于勝利的精神狀態。因此,蘇區老區的人民群眾在促進蘇區老區的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徹底改變蘇區老區相對落后的面貌,需要像戰爭年代一樣繼續保持一種樂觀和向上的精神狀態,樹立好信心,利用好政策,搶抓好機遇,發揮好優勢,開發好資源,以不斷地實現好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擁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能夠保持好樂觀和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蘇區老區在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過程中應該具有的一個特點和一種優勢。
要堅定能夠將蘇區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想信念。我國在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個奮斗目標不僅包括了經濟方面的奮斗目標,而且包括了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奮斗目標,因此,這個奮斗目標對于相對落后的蘇區老區來說,任務更加艱巨,困難更加突出,問題更加繁雜。在這種情況下,蘇區老區的人民群眾需要像戰爭年代堅定中國革命必將取得勝利那樣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即堅定蘇區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也能夠像其他地區一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奮斗目標,將蘇區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在這個基礎上,蘇區老區也能夠像其他地區一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到社會主義的中級階段。
總之,毛澤東的《如夢令·元旦》一詞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也表明毛澤東具有這種精神。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科學的樂觀主義精神,是毛澤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戰爭年代所形成的蘇區老區精神的重要內容,是蘇區老區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重要內容。弘揚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有助于蘇區老區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好地全面地建成小康社會,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注 釋:
① 陳永成、吳景華主編,《三明史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頁。
② 《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42頁。
③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頁。
④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5頁。
⑤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6頁。
⑥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