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福斯特小說的藝術張力——以《印度之行》為例

2013-08-15 00:48:56雷文彪
河池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印度英國小說

雷文彪

(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文系,廣西 柳州 545004)

“張力”作為文藝評論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艾倫·退特的“詩的張力說”。艾倫·退特在《論詩的張力》一文中這樣說到:“我提出張力這個名詞,不是把它當作一般的比喻來使用這個名詞,而是作為一個特定名詞,是把邏輯術語外延和內涵去掉前綴而形成的。我所說的詩的意義就是指它的張力,即我們在詩中所能發現的全部外延和內涵的有機整體”[1]117。在這里,艾倫·退特將詩的內涵與外延之間所存在的對立與統一的“意義”稱之為“詩的張力”。對于小說的藝術張力而言,它是指小說中各要素內部及各要素之間存在的能指與所指、內涵與外延之間的張力,小說內涵的深刻性和寓意的廣延性存在于其巨大的張力場域之中。學者金健人更是指出:“唯有充滿張力的文學作品,才能讓作者把他們的藝術之箭射向讀者的心靈深處,從時間向度,打開世世代代先后銜接承繼的人的心扉,從空間向度,穿越地區、民族、國界、人種的疆域。”[2]38英國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小說《印度之行》充滿著無限的藝術張力,它“難以捉摸的不確定性”文化意蘊,使其至今仍備受中外研究者關注,并將繼續煥發出亙古彌新的藝術魅力。本文主要從小說的標題、敘事、主題、審美等四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張力為切入點,以期從整體上對《印度之行》內在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進行一番分析和闡述。

一、小說標題的張力

英國著名小說評論家戴·洛奇說:“書名是小說文本的一部分——事實上,它是我們讀小說時最早接觸到的那一部分,因此,它在吸引和支配讀者的注意力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力量。”[3]5“對于作者來說,選擇書名是他創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焦點更好地對準小說想要涉及的問題。”[3]6E·M·福斯特對于小說的取名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常常借用一些著名詩人詩句來作為自己小說的名字,這使其小說的名稱不僅非常具有詩意性而且也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無限的藝術張力。小說《印度之行》的標題直接取自美國詩人惠特曼發表于1871年的同名詩作。福斯特借用惠特曼的詩名不僅給小說賦予詩意般意蘊,而且使小說蘊育了無限的張力。惠特曼在詩中以飽滿的激情和明快筆調贊美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不僅為人類遠航提供非常便利的條件,而且也為世界各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溝通、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保障。在惠特曼詩中,印度象征著人類靈魂的歸宿和棲居地。福斯特筆下的印度則具有更加豐富文化內涵。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一方面承接了惠特曼的不同國家文化之間“聯結”的意象,另一方面,他更加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給貧窮落后國家和人民所帶來文化、精神、信仰等方面的隔閡。《印度之行》的“印度”是英國殖民統治下印度社會生活的一種折射,“印度之行”則表征著人類社會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渴望共通交往、溝通和聯結的愿望。

從小說標題內涵的張力來看,《印度之行》至少呈現出如下幾層深刻的內涵。其一,從小說的敘事情結來看,《印度之行》是穆爾夫人和阿德拉之“印度之行”。《印度之行》主要講述的是作為英國殖民統治者的穆爾夫人和阿德拉小姐離開英國來到印度的切身經歷和人生遭遇。穆爾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在印度之旅中,對神秘的印度文化和習俗充滿著好奇,渴望能通過此次印度之行來了解“真正的印度”。然而印度文化的混沌性和神秘性對她們傳統的精神信仰和價值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并對她們的內心造成很大混亂和傷害。盡管她們的“印度之行”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卻是她們的“生命儀式”之旅,在印度她們的精神、信仰、行為都如同“通過儀式”般凈化和超脫。其二,從小說對印度人民民族主義意識的發展歷程的描寫來看,《印度之行》是印度人民精神與信仰的“印度之行”。小說通過描述印度民族主義者阿齊茲民族主義意識的萌芽、覺醒和確立,來表征印度人民精神與信仰的“印度之旅”。阿齊茲是英國殖民權力規訓下的一個印度土著居民,他幻想能夠通過奉承和討好英國殖民統治者來獲得他們的認可,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幻想徹底破滅,在馬拉巴事件中,他因被控告企圖強奸阿德拉而險些遭遇牢獄之災。此后,他逐漸轉變成為了一名徹底的印度民族主義者,號召印度人民團結起來趕走英國殖民侵略者,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印度。“印度之行是阿齊茲的印度之行——一條通向理想、信仰中真實的印度之旅。在這條路的盡頭是另一個印度烏托邦:一個獨立、團結一體、擺脫了大英帝國的奴役、超越了宗教紛爭的后殖民民族-國家。”[4]209-210其三,從福斯特寫作《印度之行》的歷程來看,《印度之行》是福斯特人生經歷和精神旅途的“印度之行”。福斯特的印度情結始于20世紀初,1906年,福斯特結識了具有獨特精神氣質和文化品格的印度青年馬蘇德,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1912年,福斯特首次踏上印度之旅,其目的是試圖“去了解印度人”;1921年,福斯特受印度土邦主德沃斯之邀重返印度,并擔任其臨時秘書,“作為一位英國臣民,在一個印度王公手下工作,他得做一個反殖民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的聲明。作為一個德沃斯王室中的局內人,他能比大多數非印度人能夠更近距離地‘看’印度人。作為一個作家,他能獲得新的素材,而且,有充裕的時間完成他的印度小說。”[5]109其四,從小說呈現出的文化意象來看,《印度之行》是英國殖民文化的“印度之行”。在小說中,有大量描寫了英國殖民文化與印度文化的對抗與融合的景觀,如昌德拉普爾城市布局、建筑物的構造以及街道名稱等;英國殖民種族主義價值觀念在印度流行和西方基督教“博愛”價值觀念在印度的傳播。可以說,“印度之行”也是西方文化的東方之行。

二、小說敘事的張力

對于文學作品而言,“無論是把生活——作者——作品——敘述者(抒情者)——讀者作為一種操作流程抑或作為一種互文結構,都可以發現張力的無所不在。”[2]43《印度之行》在文學敘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張力主要表現在小說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以及象征寓意的多重性。

帕西·盧伯克說:“小說寫作技巧中最復雜的問題,在于對敘事視角——即敘事者與故事關系——的運用上。”[6]小說敘事的模式其實質是作者的一種話語行為。從《印度之行》的敘事視角來看,作為一個英國作家,福斯特以“他者”的敘事視角,敘述了英國殖民統治者對印度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造成的巨大創傷。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以“東方人”的敘事立場展開小說故事情結的敘述和小說環境、人物等形象的刻畫。從《印度之行》所折射出來的文化立場來看,福斯特在小說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關懷意識非常明顯。他在小說中摒棄了歐洲中心主義的文化立場,在英國殖民者與殖民地印度人民這兩個對立面之間,站在印度人民一邊猛烈抨擊殖民主義者霸道虛偽和冷酷無情,謳歌印度人民友好、善良與淳樸。福斯特在探討英國殖民者和印度人之間的“聯結”關系時,無情的揭露了市長特頓先生、卡倫德上校、警察局長麥克布賴德、治安法官朗尼以及特頓夫人、卡倫德夫人等為代表的英國殖民統治者的無知、虛偽、傲慢和冷酷。作者通過借印度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來揭露了特頓、朗尼等殖民者對待印度人的冷酷無情、特頓夫人“只受賄,不兌現”的虛偽,無情地諷刺卡倫德上校“為了顯示他的權勢,每到這個時候(吃飯時),他就想法來打擾我們”的傲慢,卡倫德夫人“對本地人,我們最仁慈的做法就是讓他們死去”的種族歧視。福斯特在這里揭露殖民統治者丑陋嘴臉,同時,對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人們貧困、痛苦的生活境遇給予深切的關注和同情。

《印度之行》的敘事結構具有無限延伸的張力,從整體上看,小說由“清真寺”、“山洞”和“寺廟”等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聯結”是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所要營構的一個核心主題,也是貫穿整部小說的主線。在“清真寺”部分,福斯特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富有希望和期待的“聯結”意象,從“清真寺”的構造來看,其本身就暗示著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融合,是殖民文化與印度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這座清真寺里面比一般建筑物的面積大,看上去就像拆除了一面墻壁的英國人教區教堂的頂部一樣。”[7]13摩爾太太與阿齊茲在清真寺奇遇則表征著英印人民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并努力建立友誼現實可能性。穆爾夫人由于她尊重、理解印度人和印度人們的宗教信仰,而受到印度人們的愛戴,被阿齊茲稱為“一位非常可愛的女士”和“東方人”。阿齊茲則因為善良、友好、熱情而受到穆爾夫人理解與尊重——“我喜歡阿齊茲,阿齊茲是我真正的朋友”。在這里英印之間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心靈溝通上都呈現出“聯結”的希望。然而,這種“聯結”美好愿望被隨之而來“馬拉巴山洞事件”徹底打破,“山洞”不僅使穆爾夫人內心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使其產生了陷入到極度恐慌的精神危機之中,而且使阿德拉產生被強奸的幻覺,并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行為危機。阿齊茲也因此遭受囚禁之災,精神和心理都受到很大的創傷。英國殖民者和印度人們之間的關系也由此處于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英、印之間“聯結”的可能,被無情,現實擊得粉碎。然而,這種斷裂的“聯結”意象在“寺廟”中又被重新尋回。從某種程度上說,愛神黑天的誕生也是英印之間“聯結”希望重生。阿齊茲不僅原諒了阿德拉,而且與菲爾丁握手言和。盡管在小說最后寫到:“不,你們現在還不能成為朋友!”“不,你們在這兒不能成為朋友”,在這里作者使用了限定式否定的結束語,字里行間隱含著可能性的存在,透視“聯結”的希望,它隱喻著“在將來”“在那兒”英印人民之間將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可見,小說的敘事結構呈現出“希望——絕望——新的希望”無限延伸的寓意,在這里“聯結”的希望和矛盾共同建構了小說結構的巨大場域。

在《印度之行》中,象征手法的廣泛運用和象征寓意的多重性也是其敘事張力的一個重要表現。“清真寺象征著英國人與印度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可能性,以及推而廣之,象征著任何兩個人之間達成了解,結成聯系的可能性。”[8]171“山洞”象征著英印之間在文化、信仰、和心理等方面的隔閡與對立。而“神殿”則是“聯結”希望的象征。同時,“清真寺”、“山洞”和“寺廟”也是印度三個不同季節氣候的象征。正如有研究者指出:“‘清真寺’、‘山洞’和‘神殿’三大板塊的設置既方便了小說的敘述與展開,更是福斯特潛心積慮設計的象征意象。與這三個主要象征相對應的是印度每年的三個季節——涼季、熱季和雨季。‘清真寺’中涼爽的氣候喻指相對清醒、平靜的時段,熱季暗含煩躁、夢囈、幻覺等非理性的因素,而雨季則帶來生機與活力,使大地與生活復蘇,透出新的希望。”[9]

三、小說主題的張力

著名評論家艾·阿·理查茲認為福斯特是“當代英國文壇最令人費解的人物”,萊昂內爾·特里林則指出,福斯特小說的魅力就在于令人“難以捉摸的不確定性”[10]從某種程度上說,福斯特小說《印度之行》的主題張力也正是在于這種“難以捉摸的不確定性”。

“聯結”是福斯特小說創作中一個最為明顯的主題,也是一條貫穿《印度之行》的主線。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深入探討了英國殖民者之間、英國殖民者與印度人民之間以及印度人民內部之間的多重“聯結”關系。盡管最后“聯結”的結果不盡相同:英國殖民者朗尼和阿德拉之間的婚姻“聯結”以失敗而告終,以菲爾丁和阿齊茲為代表的英國殖民者與印度人民之間的友誼“聯結”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印度不同階層人民之間卻“聯結”在為建立一個獨立、民主的印度民族-國家的目標中;但這些并不影響福斯特對“聯結”主題的探討,《印度之行》表征著人類社會不同國家、民族(種族)之間“聯結”所存在種種矛盾和現實的可能性,只有“博愛”和友誼才能使世界各民族之間走向“聯結”希望。此外,《印度之行》還探討了英國殖民文化與印度本土文化之間、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的“聯結”關系。

反殖民主義是《印度之行》彰顯的另一個主題。福斯特曾在《英國人性格札記》中指出了大英帝國人民具有的國民劣根性——“發育不良的心”。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揭露了英國殖民者“發育不良的心”而導致了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陷入困境的事實。在小說中,福斯特細致刻畫了一系列英國殖民者形象:特頓夫婦、卡倫德少校和朗尼司法官等。他們高傲虛偽、冷酷無情、思想狹隘,不僅在政治上對印度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在日常生活中極端的藐視印度人民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和價值觀念,而且對富有人文關懷意識的穆爾夫人和阿德拉、菲爾丁等英國同胞也極端的蔑視和排斥,并不斷地激化英印之間的矛盾,致使英印之間持續出現緊張的對抗狀態和心理隔閡。福斯特對正面人物穆爾夫人、菲爾丁、阿齊茲等人的塑造,則更加強化了其反殖民主義的價值旨向。從某種程度上說,穆爾夫人、菲爾丁就是福斯特反殖民主義的代言人,穆爾夫人仁慈善良,富有同情心,沒有種族偏見,具有一種“博愛”的人文關懷情結。被阿齊茲稱頌為“一位非常可愛的女士”和“一個東方人”。當自己的兒子朗尼以一種傲慢、鄙視的態度來對待印度人們時,穆爾夫人這樣說道:“因為印度也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上帝讓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為的是讓我們都和睦相處、生活愉快。上帝……就是……仁愛;……上帝讓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讓我們去愛這個世界上的人,并要我們把這個愛變成實際的行動。上帝無所不在,當然印度也不會例外,他也在注視著我們在這兒如何把愛付諸行動。”[7]42菲爾丁則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關懷意識,對英國殖民者的狹隘的種族意識和民族偏見給予強烈的抵制和批判,“他相信未來的世界一定屬于這樣的人們:他們盡一切努力來促進人們相互接觸,相互影響,并且通過友好相待和文化與智力方面的幫助,使這種接觸和影響達到人類理想的境界。”[7]52

英國文藝評論家約翰·塞爾·馬丁說:“假如認為《印度之行》只是一部反殖民主義的小說,那么今天就可能沒有人再讀了。但是這部小說已成為現代文學的經典作品……因為小說寫的是人類企圖在我們這個混亂和繁雜的世界上找到一種人類之間的秩序和一個穩固而永久意義的基礎。”[7]291可見,探尋人類之間生存與發展的“和諧”秩序和追求一種具有“穩固而永久意義”精神旨向,也是《印度之行》主題探討的一個重要維度。隨著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秩序”及其信仰、價值觀念也將不斷隨之改變,這不僅賦予《印度之行》主題的無限詩意,而且也給《印度之行》主題的探討留下了巨大的闡釋空間,可以說《印度之行》的主題寓意和價值取向是指向未來的!

四、小說審美的張力

《印度之行》的審美張力主要體現在小說富有張力的文本結構賦予讀者無限的審美期待。從整體結構上來看,小說主要由“清真寺”、“山洞”、“寺廟”三個部分組成,如果我們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再結合小說整體結構所呈現出來的審美意象來分析,會發現小說其實營構了一個由“審美抵抗——審美修復——審美抵抗——審美救贖——審美期待”的詩意的意象,給讀者留下了韻味無窮的審美張力。

從《印度之行》創造的背景和具體語境來看,小說敘述了英國殖民者對印度昌德拉普爾城進行殖民統治,歐洲的工業文明、工具理性、精英意識全面侵蝕到印度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這樣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之間、工具理性與人文理性之間、殖民精英意識與印度本土平民意識之間的對抗。這種對抗性不僅表現在英國殖民者與印度土著居民之間的對抗,而且也表現在英國殖民文化與印度傳統文化之間對抗。在小說的第一章中福斯特這樣描述到,印度人居住區“街道鄙陋,寺廟冷清,雖然也有幾處漂亮的住宅,然而不是隱蔽在花園之中,就是隱蔽在幽深的巷子里。巷子里污物成堆……這兒的人們在18世紀的時候就失去了裝飾的興趣,這興趣好像從來也不是屬于平民的,在印度人居住區,看不到任何繪畫藝術,也沒有什么雕刻作品,樹木好像是用泥做成的,居民走在街上則好像泥土在移動。在這兒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卑微而敗落,那么單調而無生氣。”[7]3-4而英國殖民者則居住在城市的中心,“這個地方沒有丑陋的東西……簡直是個一座花園之城。”[7]4在這里有“按照精確設計的行政官署”,有“紅色磚瓦的俱樂部”,“馬路都垂直相交,一些帶游廊的平房就排在這些馬路的兩旁。這塊地方沒有丑陋的東西,但只有風景是美麗的。這塊地方與城區除了共有頭頂上那個圓拱形的天空之外,再也沒有什么共同之處。”[7]4福斯特并沒有沉浸于描繪審美抵抗的意象,而是在諸多對抗性審美意象之間尋求“聯結”的可能性。清真寺是福斯特精心營構的英國殖民文化與印度本土文化融為一體審美意象,“這座清真寺里面比一般建筑物的面積大,看上去就像拆除了一面墻壁的英國人教區教堂的頂部一樣。”[7]13穆爾太太與阿齊茲邂逅與清真寺情節的安排,也是福斯特精心建構的一個審美修復意象。在這里福斯特給我們營構一個東西方文化“聯結”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審美意象。

在小說第二部分中,福斯特對“清真寺”所營構“聯結”意象進行了全面的解構和徹底的顛覆,神秘的馬拉巴山像“一簇拳頭和手指伸出地面,中斷了大地無際的延伸”[7]5,奇異“山洞”像許多小蛇擾亂了穆爾夫人和阿德拉內心的寧靜,可怕的回聲則使穆爾夫人和阿德拉徹底陷入了前所未有精神危機和行為危機,并由此導致了馬拉巴事件。阿齊茲被指控對阿德拉實施了性騷擾,引發了英國殖民者與印度民眾的強烈對抗,阿齊茲與穆爾夫人、阿德拉、菲爾丁之間的友誼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法庭對阿齊茲的公開審判,更是將這種對抗仇視情緒推向高潮。至此,“清真寺”所營構的審美修復意象被“山洞”造成的對抗性審美意象所取代。小說的情節進入高潮,讀者的接受心理也由此進入“緊張”的情景。

在“寺廟”部分,福斯特營構了詩意般的審美救贖意象,并以此解構由馬拉巴山事件引起一系列審美抵抗意象。福斯特通過描述印度人民在神殿舉行愛神黑天誕生盛大慶典儀式,給重新建構了一個新的審美救贖意象。一方面,愛神黑天誕生儀式使英印之間緊張的局勢暫時消弭在儀式和諧的氛圍中,從而消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集聚的抑郁、緊張的對抗心理。另一方面,愛神黑天誕生儀式彌合了印度人民日趨消沉的民族意志,使他們的民族-國家意識得到空前的加強,“儀式慶典……把其參與者和聽眾強化、統一到一種心境之中,它們都為個體自我超越的情感提供了一個契機……因為每個人都在同一時刻分享著模式化的情緒,人們彼此相互隔離的硬性邊界被軟化或融化在一起,他們平時認為理所當然的同志關系得以加強。”[11]80-81此后,以阿齊茲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義者積極呼吁印度人們團結起來,趕走英國殖民者,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印度民族—國家。小說最后寫到:“印度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任何外國人都應該趕出去!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以及所有的宗教應該結成一體!萬歲!印度萬歲!萬歲!萬歲!”[7]289在這里福斯特向讀者預設一個想象的印度民族—國家共同體,從而實現對印度人民心理創傷的彌合和精神意志的救贖,進而實現對英國殖民主義意識形態的消解。然而,這個印度“民族—國家共同體”只是作者預設一種審美幻象,至于這個“民族—國家共同體”能否建立、何時建立、怎樣建立,則是小說留給讀者的無限審美期待和審美余韻。

[1]趙毅衡.新批評文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2]金健人.論文學的藝術張力[J].文藝理論研究,2001(3).

[3]喬·艾略特,等.小說的藝術[M].張玲,等,譯.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4]陳家俊.文化身份的嬗變——E.M.福斯特小說和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5]BARBARA B.and GERGITS J M.British Travel Writers,1910-1939[M].Detroit,Washington,D.C,London:A Bruccoli Clark Laymen Book,Gale Research,1998.

[6]楊清波.敘事視角·敘事話語·敘事性——美國成長小說藝術張力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7]E·M·福斯特.印度之行[M].楊自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8]侯維瑞.現代英國小說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9]丁建寧.《印度之行》的詩性和樂感[J].外國文學,2001,(3).

[10]黃修齊.旅行·探索·分隔——愛·摩·福斯特小說特點初探[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1).

[11]埃倫·迪薩納亞克.審美的人[M].戶曉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猜你喜歡
印度英國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英國的環保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國圣誕節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 日韩激情成人|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中文字幕在线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91色国产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无套av在线| 91青青视频| 国产96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理论片一区|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99精品视频| 欧美成在线视频|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男人资源站|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片网址|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久久先锋资源|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天天色|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成人亚洲天堂| 日韩av在线直播| 日韩性网站|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狠狠干欧美|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毛片|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日韩专区欧美| 天天操精品| 欧美黄网在线| 91丝袜乱伦|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欧美激情福利| 国产精品2|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