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世界報》題為“2013年世界的13大變化”的報道,在邁向新的一年的時候,《世界報》試圖抓住幾個全球變化的預兆信號,為讀者提供2013年的重大變化和轉折。
1945年2月14日,在中東海域的美國巡洋艦“昆西號”上,羅斯??偨y和伊本·沙特國王簽署長期秘密條約。作為美國提供外交和軍事保護的交換,沙特君主向西方公司開放油井,并保證在60年內以穩定優惠價格向美國供應石油。2005年,喬治·布什在得克薩斯會晤沙特王儲阿卜杜拉并延長密約。兩國的結盟關系決定了將近70年來的全球地緣政治,但現在可能終結。
一切皆在國際能源署2012年11月出版的年度報告《世界能源展望》中。從中可以看到頁巖油氣、瀝青油或超重油等非傳統石化資源打亂了世界能源格局。報告指出,就現在技術上而言,全球最豐富的可開采石油資源不在中東(1.2萬億桶),而在北美(2.2萬億桶,其中1.9萬億桶是非傳統資源)。
美國已經在發生轉折。從北達科他到得克薩斯,從加利福尼亞到賓夕法尼亞,美國遍布鉆井。美國能源部稱,2012年上半年美國石油自給率為83%,比4年前提高8個百分點,進口量比一年前減少11%。更重要的是,4年間美國國內石油資源大幅增長(增加25%)。
以此速度發展,國際能源署預計將發生難以想像的事情:2017年到2020年,美國將超過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就天然氣而言來得更快,美國將于2015年超過俄羅斯。在那之后,預測曲線顯示傳統主角將重新領先。國際能源署專家稱,在2030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這是一場哥白尼似的革命:中國人正在變成胃口巨大且要求嚴格的消費者,他們尤其鐘愛網上購物。在僅僅幾年時間內,中國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市場、手機市場、電腦市場,還有……中國的藝術品消費也在猛增。
來自麥肯錫的調查顯示,中國2012年已成為世界頭號奢侈品消費國,消費占全球總量的比例為27%。中國仍然是世界工廠,不過它生產的東西在本地消費的量越來越大:蘋果公司在中國生產的iPhone和iPad中有15%都投放中國,每年銷售額高達238億美元。2014年中國的零售市場預計將超過美國,中國也將隨之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
然而中國的私人消費占經濟總量的比例仍然只有40%,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70%。近年來由于大量基礎設施投資的擠占,消費比重甚至還在下降。麥肯錫一份有關中國經濟未來的報告指出,在中國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例也“相對較低,只有57%,而俄羅斯是63%”。不過這也是一種優勢。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正進行結構調整,出口的下降將帶來消費的快速增長”。
事實上,中國消費啟動的信號已經發出: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2012年超過50%的人口已進入城市;得益于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和網絡的發展,服務業在消費中所占比例日趨提高;社會保障逐漸改善……麥肯錫的專家指出,所有這些因素都將促使中國“越來越多的人買越來越多的東西。從事消費品銷售的企業面對著一個巨大的、史無前例的歷史性機遇”。
現在的非洲正處在建設中。在非洲大陸,幾乎到處都是高聳的吊車,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很多出版非洲經濟展望報告的機構表示,非洲54個國家從2012年起共有10.4億居民。這一數字在今后20年可能會增長一倍,屆時將占全球人口的20%,加上非洲的經濟增長率10年來每年接近5%,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它現在處于一個轉折點。
在這一總體情況尚屬積極的版圖上,撒哈拉南部非洲尤其成功地及時脫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其2013年的增長超過5.5%,增長強勁的幾個國家包括岡比亞、贊比亞、莫桑比克、加納都超過或接近8%。今后,非洲消費者將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關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最新報告預測,從現在起到2020年,整個非洲范圍內消費領域的營業額(批發、零售、銀行、電信和旅游)有可能增長4000億美元。
因此,眼下出現了新一輪的“涌向非洲”。來自亞洲(以中國為首)或南美的一些公司也加入到像美國這樣的更傳統的伙伴行列。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指望在未來10年在非洲大陸的營業額呈兩位數增長,并加強其在非洲的部署。
2013年,亞洲顯然即將趕超西方作為“大學生工廠”的地位。屬于二十國集團、但不屬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的新興經濟強國——首先是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其次是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巴西和俄羅斯——將培養出7800萬名大學生,而德國、加拿大、美國等西方老牌大國的大學生數量則只有7100萬。
到2020年,在經合組織和二十國集團成員國的2.04億大學生中,40%將來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美國和歐盟的生源將僅占總數的四分之一。西方在該領域的領導力喪失凸顯出中國和印度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
在幾年的時間里,大學生、大學以及科學出版物的數量呈爆炸式增長。據經合組織統計,在1999年到2009年間,中國的科學出版物數量增加了16.4%,而全球增長的百分比為2.6%,美國僅為1%。另外,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出國留學的情況下,亞洲學生在全部留學人員中的比重將大大提升——可能會從2009年的36%上升到2025年的70%。
2012年11月末,《德國金融時報》這家德文版的英國報紙將其在2000年2月21日的首刊在億貝(eBay)上拍賣,最終以超過1800歐元的價格成交。
互聯網的競爭和免費信息影響力的增強導致傳統報紙失去了讀者的寵愛。傳統報紙的廣告收入暴跌。是否存在一種網絡報業的經濟模式來對其下滑的收入作出補償?在這一背景下,《華盛頓郵報》宣布計劃在2013年放棄其在線新聞全免費的經營模式,而是采用“付費墻”系統。
但這并非一本萬利的妙方。專業人士強調說,這種“通行費”只對高端報紙有效。聲名赫赫的大報紙可以抱有希望。其他報紙還是要為其生死存亡而奮力抗爭。2012年的報業淘汰賽可能會在2013年繼續上演且愈演愈烈。全球編輯網絡的首席執行官貝特朗·佩克里強調說:“能夠擺脫危機的報紙應該會有精英級的定位?!?/p>
2012年的數字還令人印象深刻:8.12億個多媒體移動終端有了買主。這是一個事實,即移動終端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無法繞過的物品。因為有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和Wi-Fi,在智能手機或數字平板上上網和在電腦上同樣簡便。
全球互聯網交易不斷增長的份額來自手機。有些網站現在主要受手機用戶的訪問:像臉譜網站,其60%的用戶幾乎只用手機登錄。結果是,正當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持續走高時,臺式電腦則一落千丈。在10多年的時間里,臺式電腦2012年的銷量首次出現下降,從前一年的3.52萬臺降至3.48萬臺。
分析家們認為,這一趨勢在2013年會加劇。該領域的專家解釋說,“那些不需要在家工作的消費者將更愿意選擇平板電腦,根據用途不同,有各種尺寸的平板電腦可供選擇。至于其他人,如果他們已經有了平板電腦,就將更少使用臺式電腦且推遲將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