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娜 申彩虹 楊 敏
(中共保定市委黨校,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推進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要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吸納就業等功能,加快完善城鄉一體化機制,實現城鎮化建設的穩步進行。由此可見,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經途徑,也是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矛盾解決的根本出路,對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迅猛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推進,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對于促進城市發展質量的提升起到了較大的幫助作用。但是,由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差異明顯,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有些地區對于推經城鎮化建設的理念還不十分了解,不能夠將城鎮化與環境節約型社會、循環性經濟發展、集約型產業結構等聯系起來,由此導致其在城鎮化進程中往往是以犧牲大量的能源及自然資源為代價,與國家所提倡的城鎮化發展指導思想背離。還有一些城鎮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只關注新城區的建設,而對于舊城區建設則關注較少,由此嚴重損害了當地城市特有的歷史文脈繼承,破壞了當地城區的文化發展。城鎮化建設是大中小城市與城鎮統一協調性發展,但就當前的城鎮化建設情況來看,明顯存在著重城市、輕城鎮的情況,城市與城鎮的發展明顯脫節,而且缺乏科學規劃,從而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我國加快構建城鎮化的目的在于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改善農村人民的生活質量,更好地滿足其經濟發展需要,并使更多的人們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城鎮化的推進對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不能夠是以犧牲環境、能源、資源為代價的。當前有些地區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忽略了人的主體性,將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殆盡,能源用光,自然資源破壞嚴重,惡劣的環境,居高不下的物價仍然無法滿足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此,堅持以人為本是城鎮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當不斷促進人的素質及能力提升,促使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民素質相符合,不斷加強農村人民的素質教育,培養其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知識能力及生產能力,同時不斷摒棄舊的生活、生產方式,形成現代化的生產及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滿足現代化發展需要,促進農村的城鎮化進程。
近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對于進一步滿足人民需要起到了顯著的效果,但是,由于社會保障體系及戶籍制度還較為落后,導致大量在城市常住的人口還并未納入到城市戶籍管理和社會保障體系中。在我國7億多的城鎮人口中,有1億多人口屬于農業戶籍,他們雖然在城市常住,但卻只能享受農村的待遇,甚至還出現了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他們只形成了半城鎮化,這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明顯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特點,因此加快制度創新已經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政府應當消除由于戶籍不同而導致的各種不公平差距,恢復原有的人口統計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公民的自由遷徙和居住,放開對于農民的落戶限制,根據職業來確定人們的戶籍,同時逐步采用身份證制度來代替戶籍制度,確保農村戶籍的居民可以享受到與所在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以實現城鄉的和諧發展。其次要為農民工建立相應的社會救助制度,農民工不同于城市的其他人群,他們的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對此,應當對于由固定工作、固定住所的農民工實行同等的市民待遇,努力解決新生代的農民工問題,以促進他們可以在城市真正落腳。同時,當農民工遭遇天災人禍或者是合法權益受損時,政府應當給予其免費的法律援助和社會救濟,以確保農民工的最低生活水平。最后要建立相應的農民工制約培訓制度,以進城務工為職業培訓重點,使他們可以掌握一技之長,從而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及勞動素質,從而更好地滿足城市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生活水平。
就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情況來說,存在著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雖然我國的城鎮人口已經達到了7億多,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城鎮化規模已經居于全球第一位,但是我國固有的東西部差距導致城鎮化發展差異顯著。政府對于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不斷促進其經濟進步,但對于中西部提供的優惠政策則相對較少,即使這樣也仍舊導致中西部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房價飆升等情況,大中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而小城市及城鎮的發展則越來越慢,與大中城市的差距越發明顯,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再加上一些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盲目的模仿西方發達國家,從而導致其難以立足實際,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此,要想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分析我國的實際存在的基本國情,構建屬于我國的特色化城鎮發展道路。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大中城市的輻射作用,將大中城市的經濟發展優勢惠及中小城市及城鎮,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同時政府還要加快中小城市及城鎮的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其經濟發展水平,并形成獨有的發展特色,以對農村人口形成新引力,促進農村人口轉移,以緩解大城市的收納壓力,從而確保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的平衡發展,并不斷的提高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為城鎮人民提供更多的優秀服務。
城市化進程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發展經濟的核心戰略,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全國經濟的平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給予城鎮化建設更多的關注,減少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提高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及就業能力,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異,以不斷提高城鎮化的發展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實現城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胡勇.以城鎮化為支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
[2] 孫光堂.貧困山區統籌城鄉發展“左權模式”之一——左權縣“1城34村”特色城鎮化路徑探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
[3] 石磊,石萬曲.基于時間序列模型的重慶市城鎮化進程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05).
[4] 辜勝阻,易善策,李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01).
[5] 張元林.讓傳統村莊逐步轉變為現代農莊——實現中國城鎮化的有效途徑[J].建設科技.2010(23).
[6] 趙培紅.城鄉統籌背景下城鎮化推進與新農村建設的協調[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