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銀
(云浮廣業硫鐵礦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云浮 527343)
礦山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在發展自身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容易帶來環境破壞和生態影響。因此,在生產經營時需要考慮環境發展的因素,特別是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應考慮環境的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兼顧企業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提供了可能性,綠色財務管理的實施,有利于幫助企業立足全局,促進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進而促進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綠色財務管理具備傳統財務管理所不具備的優勢,有利于促進企業長期目標的實現。
綠色財務管理是指在進行企業管理時,充分考慮企業盈利性、資源有限性、環境保護性、社會效益性的協調發展,促進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方式。綠色財務管理主要是要合理組織企業資金,建立以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基礎的財務關系,以促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一致的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與企業效益統一發展。
礦山企業本身對于環境的影響導致其在國際上存在著競爭門檻,主要表現在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表現影響了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為了獲得國際上認可的貿易ISO14000證書,企業必須大力發展重要內容之一為綠色財務管理的綠色管理,促進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和社會效益相一致。同時,現代社會日益發展,人們對于企業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企業投入和生產要素投資均會考慮環境和資源因素,因此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和營銷管理時,應綜合考慮對于環境和資源的保護,這也需要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以加強內部綠色經濟管理。
綠色財務管理在促進財務管理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可促進企業本身可持續性發展,是企業實現長期戰略性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主要體現在:
綠色財務管理符合我國現階段政策要求。結合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國家已制訂相應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作為國家基本經濟元素,企業也有執行國家現行政策的義務,保護環境、促進經濟循環發展也是礦山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采取綠色財務管理也是執行國家政策的表現之一。企業采用綠色財務管理方式,有利于獲得政府和社會對企業發展的支持,有利于取得相關的稅收優惠措施,為企業不斷發展提供財務支持,幫助企業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同時,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進行,同時促進企業的順利發展。
綠色財務管理本身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的內在要求。眾所周知,礦山企業主要生產經營內容為礦產品開采和生產,因此容易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甚至造成塌陷土地、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惡劣后果,即便短期內可能獲利,但從長期看可能導致企業形成短視心態、過度依賴資源,導致企業難以長期發展。綠色財務管理兼顧企業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綜合考慮企業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公平計算企業成本和利潤,促進企業將環境資源因素、社會效益與企業目標相結合,兼顧企業發展和國家可持續性發展,有利于企業協調社會關系,樹立社會形象,幫助企業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促進企業、社會、自然和諧發展,促進企業長期發展,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目標,體現之一為加強生態建議,促進社會平衡。可持續性發展是綠色財務管理的重要前提,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內容之一。綠色財務管理揭示了企業對于環境和資源的社會責任,將企業置于國家和社會監督之中,幫助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國家持續性發展。另外,國家可持續性發展能將企業綠色財務管理指標納入對企業的衡量之中,綜合協調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以做出促進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有利決策。
企業應將綠色財務觀念融合在企業文化中。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長期生產經營的重要理念和價值觀念。應建立綠色企業文化,將和諧的生態觀、社會可持續性發展及企業和社會利益統一的價值觀念體現其中,全面樹立企業綠色財務觀,樹立全方位的綠色管理思想。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中,從籌資、投資、生產到資金回收和分配等過程均應貫穿綠色財務觀念。企業可借鑒國外一些優良的做法,由公司負責人直接負責產品環保事宜,成立專門的綠色財務部門,制訂綠色財務目標和戰略,進行綠色投資,將綠色財務觀念融入產品生產全過程。
應幫助企業員工樹立綠色財務意識,通過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員工認識到生態平衡和企業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樹立綠色財務意識,幫助他們全面接受綠色財務管理觀念。尤其應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關于綠色意識的宣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識,以及綠色財務對于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
應強化企業風險意識,在樹立綠色財務觀念的同時,企業應正視在礦產品生產中造成環境破壞等的不良后果,判斷企業面臨的社會責任風險和環境風險,加強責任管理,強化風險控制,重視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綜合協調,兼顧社會和企業的共同利益,獲得社會和企業效益。
財務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發展水平,因此企業在制定企業經營策略時,應兼顧生態平衡和資源環境,綜合考慮對資源環境的影響,以綠色財務管理為指導,盡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長遠的發展規劃,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社會效益等問題。企業應考慮與企業發展相關的各個經濟利益主體,既保證其效益不受影響,同時要求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滿足安全生產、污染治理、生態恢復、清潔生產、地質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加強管理,依法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使企業、社會資源、生態諸方面協調發展。
確定投資方案的可行性時,除了盈利這一根本目的之外,還要分析方案對資源、環境的影響。把未來生產經營過程需支出的與資源環境有關的成本費用定為綠色成本,并納入投資方案的成本費用中,以盈利為基礎分析此投資方案的可行性,這正是綠色財務管理對投資活動分析的目的。為此,需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投資方案生產的產品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環境污染多緣于人類無節制的經濟活動,保證投資方案的未來產品對生態沒有破壞,正是斷污染之源的治本之策。要使投資方案在未來投產時,能夠盡量利用廢棄物。對資源充分再利用不僅減緩了自然資源有限性與人類需求無限度之間的矛盾,而且還能通過綜合治理和循環利用,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的現狀。
在對投資風險分析時,要考慮投資方案的實施給資源環境是否帶來破壞的綠色風險的分析。貼現率是決定投資是否可行的另一重要因素。綠色財務管理理論中對貼現率的確定與傳統財務管理理論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對投資風險的分析。由于綠色風險使風險程度加大,貼現率相應增加,因此,應用綠色財務管理分析的投資方案未來盈利的大小是不同的。在對投資方案分析時,有時需要考慮機會成本。綠色財務管理要求人類必須充分考慮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企業對于某一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應與資源的充分利用程度成反比關系。
礦山企業在發展經濟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周邊地區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作為企業管理核心之一的財務管理必須要從現實角度出發,將資源的有限性、社會效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財務管理中來,構建綠色財務管理模式,采取強有力的綠色財務管理措施,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謀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礦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李衛華.淺談礦山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及規范管理[J].現代商業.2012(02).
[2] 李少杰.淺談礦山施工企業的市場風險及防范策略[J].中國水泥.2010(04).
[3] 李昭衛.對現階段冶金礦山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冶金財會.2005(11).
[4] 王毅.實施綠色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0(02).
[5] 王曉琳,姬長生,任海兵.我國礦業循環經濟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問題研究[J].中國礦業.2010(01).
[6] 黃敬軍,倪嘉曾,宋云飛,王玉軍,朱谷.綠色礦山建設考評指標體系的探討[J].金屬礦山.2009(11).
[7] 張忠俊,余敬,向繼業,蘇順華.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和方法局限性分析[J].中國礦業.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