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山潘平平張 晉
(1.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0;2.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0)
高職院校多為地方性院校,生源及就業具有區域性的重要特征,而且高職院校辦學主體大多為地方政府,服務區域社會與經濟發展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宗旨。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必須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以最終實現為經濟社會提供大量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目標。而加強產學研一體化的專業建設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將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進行分析。
在高職院校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產學研結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缺乏理論支撐不足、缺少產學研結合有效實施途徑、缺乏長效運行機制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健全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的起步階段,政府應通過制度、政策的建立與規范,來引導、支持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鼓勵高職院校與企業實施產學研結合。目前,政府應從我國高職教育的實際出發,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有利于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發展的完善的政策法規。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引導、鼓勵學校開展產學研合作,調動院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同時通過法律的形式要求企業履行服務于的教育職責與義務,并給予企業一定的稅費優惠。
通過建立產學研調控機制,依據市場需求,調整辦學定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辦學規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尋求并把握住校企雙方利益平衡點,保持高職院校與企業的長期合作。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從人才培養的質量、管理的科學化程度和培養人才的數量、效益,合作企業的成本、產值等“軟硬”等方面共同評價高職院校的產學研結合工作。
只有建立更深層面的合作關系,校企雙方才能在雙贏的基礎上做好產學研結合工作,才能真正地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企業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之中,通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新課程、建設教學資料、安排實習、合作研究課題等同院校深入合作,同時學校也為企業發展培養相關人才,使得校企內外緊密結合。
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除了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還要對師資隊伍建設進行改革,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目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著師資來源單一、水平不高、師資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以及兼職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缺失、高水平教師流失問題嚴重和專門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院校匱乏等問題。為此,需要對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進行重點建設。
在重視教師理論素養培訓的同時,高職院校必須著力開展教師的職業能力培訓。高職院校應有計劃的組織、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高職教育師資培養基地進行培訓,并支持年輕教師進行在職進修和深造,同時制定制度,要求專業課教師必須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通過以上措施,達到提高教師雙師素質的目標。
高職學院可通過調研,與相關企業共建師資培訓基地,校企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并幫助教師獲取相關資格證書,使高職師資隊伍雙師素質得以提高。
高職院校從教學工作需要出發,可以行業一線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教學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或通過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訂單式培養等途徑,由企業技術專家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達到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目的。
高職教師多數源于高校,理論素養較強,但往往缺少實踐經驗,大多對企業真正的運營過程缺乏了解,對理論教學缺少“必須、夠用”的理念。為了讓高職教師深入理解高職教育的目的,有計劃的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行業、企業一線進行掛職鍛煉和頂崗實習,直接進入企業運行過程中,去深入調查企業對人才素質、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理解企業生產、服務、管理的理念、技術和技能,收集專業教學、學生實訓必需的各種專業實踐技術資料等,把行業和技術領域中的先進成果引入教學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和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環節。
以往開發的校外實訓基地,大多單一的成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久而久之,知識和技術上的近親繁殖可能會成為阻礙企業與院校合作的重要因素,造成校企長效合作機制的缺失。因此,在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學校應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咨詢培訓服務、產品技術推廣,和與企業人員合作進行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換等工作。對企業而言,應將院校作為“人才供應”客戶,把支持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作為反哺教育,實施人力資本投資的戰略性目標。只有校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長效合作機制,實現校企雙贏。
實訓環節的完成必須以相關的設備作為支撐。作為高職院校,為了滿足實訓課程的需求,必須建設系統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技術水平較高的實訓室。受院校經費的限制,高水平實訓室的建設必須依托企業才有可能實現,而作為利益追逐者的企業,絕不會在收益情況不確定時冒投資的風險。因此,為了獲得企業的支持,高職院校必須要對企業闡明互利互惠的目標;同時使企業認識到,投資高職院校是企業的一項具有重要收益的長期投資,通過運用企業的設備、技術對學生開展培訓,能使學生熟悉企業的技術、產品,這往往會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偏好于采用這些技術與產品,而且在推廣應用中會不自覺的傳播在實訓過程中獲得的企業文化,推廣企業的經營理念。
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由于簡單重復的勞動易產生倦怠心理,甚至可能產生對抗心理;同時部分學生認為畢業后不從事相關行業而對待實訓實習存在敷衍心理,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必須對學生開展實習實訓前的崗前培訓,引導學生從職業人的角度去學習和體會企業文化、企業工作流程等,以保持與企業的良好合作關系。也可與企業商討,把實習實訓成績作為招聘、晉升的重要依據。通過這些措施,達到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