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冬英 魏曉云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德州組織召開了“德州實華乙炔和二氯乙烷無汞催化合成氯乙烯(百噸級)新工藝”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該項目由德州實華、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研院、中科易工(廈門)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與會專家通過對試驗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聽取了項目技術研究介紹,審閱了相關資料,經研究討論一致認為:該工藝開辟了PVC無汞化生產的新途徑,具有環保、投資少、能耗低、易于實現工業化的優點,徹底解決了傳統工藝中汞污染的問題;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希望加快進程與研究,盡快實現工業化生產、造福社會。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傳統電石法生產PVC樹脂的工藝,不僅電石能耗高、供應無保證,其工藝中必須添加的含汞觸媒也成為行業發展的制約瓶頸和技術難題。而無汞催化重整制氯乙烯項目實施的重要意義就是采用無汞觸媒,徹底消除PVC行業汞污染現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減少一半原料電石的消耗,在每噸產品成本下降1000元的同時,還提高產品品質。這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氯乙烯生產工藝線路,造福子孫,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一件大事,能引領行業向綠色、環保、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
該項目已被成功納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和國家“863”計劃入庫項目,工信部為此無償撥款400多萬元予以支持,國家多部委給予重視和關懷。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年產2000~5000噸中試擴大試驗的裝置安裝工作。中試成功后計劃明年進入產業化建設,首先在德州實華建設示范生產基地,完善、成功后向全國推廣,將為中國PVC行業實現無汞化生產、引領企業向綠色、環保、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屆時,實華除了能享受實驗成果,還能獲得可觀的技術轉讓費,為企業添上科技的翅膀的同時,創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