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頌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優秀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企業全體職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基本信念和行為準則,它主要包括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紀律觀念等,這些核心價值觀是現代優秀企業員工必須具備的。因此,高職院校只有讓學生學習并理解優秀企業文化的內涵,加強高職學生素質培養,才能使畢業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要求。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適應企業的就業能力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并不樂觀,一方面企業普遍反映畢業生的技術水平低,工作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意識等綜合職業素質低;另一方面畢業生也反映剛入企業感到工作任務重、工作時間長、無法適應企業文化,即工作環境、規章制度、人際關系等,因此很多大型企業、對招聘的畢業生要進行長時間的培訓,使學生熟悉企業文化,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并進行相關職業素質的學習和拓展訓練。
我們認為,高職畢業生對于工作崗位、企業文化的不適應,主要是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并沒與企業文化接軌,因此高職校園應引入優秀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融入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之中。
1、引入企業的誠信文化,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誠信——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在理念上的一種高度融合。誠實守信不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而且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民族的立足之本。以筆者參加全國商務英語骨干教師培訓掛職的湖南袁氏農業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短短六年中一躍成為全國種子三強企業,靠的就是誠實守信。在對外貿易中,公司一貫保持誠信務實的原則,企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和信任。因此,引入企業誠信文化,有利于加強高職生對誠信的理解和增強對誠信的認同感,促進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塑造。
2、引入企業的團隊文化,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倡導團隊精神,培養員工的協作能力,只有每個員工盡職盡責,企業的各種工作才能順利進行。以深圳華為為例,把團結協作、集體奮斗作為華為企業文化之魂,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成功是集體努力的結果。因此,引入企業的團隊文化,開展企業的文化教育實踐,才能使高職生對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有深刻的領會。
3、引入企業的實干文化,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在企業工作一般都必須具備實干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筆者在湖南袁氏農業有限公司掛職鍛煉中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很多高職畢業生一進入企業就急切希望得到足夠的發展空間,有所成就,拿到高薪。他們不愿意深入一線,不能埋頭苦干,虛心學習,努力鉆研,這樣的學生永遠都得不到企業老板的認可。因此,高職院校要引入企業的實干文化,開展企業文化教育實踐,通過企業的成長史和成功人士艱苦創業的事跡教育學生,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培養和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4、引入企業的創新文化,培養學生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企業的文化精髓,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發展壯大。例如,微軟公司把創新作為微軟經營的核心精神,該公司不斷進行產品更新,使公司產品始終成為行業的標準。因此,高職院校應引入企業的創新文化,通過組織學生去企業接受創新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切實體會創新的真正意義。同時,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創新活動,更好地培養高職生的創新精神。
1、對優秀企業文化重視不夠。很多新建的高職院校教學樓、實訓室、圖書館等硬件方面建設得非常漂亮,但對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方面重視不夠。正如大學之大,不在于大樓之大,在于大師之大。學校之大,關鍵在于有一種博大精神的思想和文化底蘊,對于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的高職院校來說,將自己的辦學理念等校園文化與優秀企業文化聯系在一起是必不可少的。
2、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脫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特色不夠鮮明,校園環境缺乏職業氛圍,沒能認真研究并引進相關職業的企業文化。校企合作中請進行業企業、專家兼職授課,學生走進企業實習實訓等過程中,學校關注學生技能形成較多,關注學生形成企業人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形成相關的企業的文化特色不夠。
有些高職專業在專業計劃的制定和課程的安排等方面都與優秀企業文化要求差距甚遠,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只停留在課程學習的表面,導致學生走上社會不能進行實際應用。
3、關于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制度不夠完善。一些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引進優秀企業文化方面缺乏相關的規章制度,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或操作中隨意性較大。
在高職院校的具體制度中,缺少文化規范的創新內容,缺少對文化內涵的有效滲透。
1、構建三方聯動運行機制。密切政府、企業、學校之間的聯系,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一是政府要從高職教育為全民族培養高技術高技能型人才的戰略高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推進校企合作。參與評價宣傳優秀的企業文化,宣傳弘揚優秀的校園文化,促進企業文化深入職業院校。二是建立在政府推進下的校企共贏機制下的校企合作,以人才需求、專業對口為切入點,企業要承擔高職院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社會義務,而高職院要樹立全力服務于企業發展的辦學方針,共同打造校企文化融合的平臺。
2、積極實行企業文化教育教學計劃。首先,在教育教學觀念上,高職院校要重視企業文化對高職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其次,應把優秀企業文化素質教育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在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特別是一些優秀的企業文化素質。
筆者所在學校長沙商貿旅游職院開設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女生較多的人文藝術系特設淑女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適應社會。在就業指導課上,向學生介紹和宣傳優秀的企業文化,并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通過工學交替實現學校和企業在企業文化素質教育中的直接對接。這樣讓學生在走入企業前就武裝好自己的職業素養,成為一個從外觀到內在的標準企業人員,切實體會校企結合的零距離,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3、企業文化融入社團活動,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接受教育。“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共識。高職院校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應以社團活動為載體,以企業文化為襯托,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知職業的意義和快樂,體會職業的魅力,接受企業文化的理念。比如,學生英語角活動中的討論題材,可以來自外企中的英文資料,學生先上網搜索世界頂級企業的文化精神,英語角中與同學們共同了解優秀企業及企業文化。高職院校要多為學生組織一些有利于培養團結協作意識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節。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科技創新和創業計劃活動等,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同時,以服務社會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在校園活動中加大對優秀企業文化的宣傳力度。
4、積極推進創業基地建設。立足校園,以專業學習為背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活動。筆者所在長沙商貿旅游職院組織學生在長沙職教基地興辦創業街,自己當老板,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運用創新企業文化,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體會創業的艱辛,磨煉學生不怕苦累的意志和與困難抗衡的斗志,體會了與同學團結協作創業的快樂。
此外,從培養優秀員工的角度出發,貫穿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的校園文化建設,還應該包括日常的守時觀念、節約低碳的成本意識,對產品對企業負責的責任意識和愛崗敬業的職業意識等。
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色,把優秀的企業文化植入到校園文化中,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
[1] 張偉賢.在高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J].中國成人教育,2007.3.
[2] 方志啟.新世紀學校文化的使命和發展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5.
[3] 廖小平.高職學生企業文化素質培養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