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富艷
(德州學院 山東·德州)
存貨管理是將廠商的存貨政策和價值鏈的存貨政策進行作業化的綜合過程。一項綜合的存貨管理戰略將詳細說明各種政策,并用于確定何處安排存貨、何時啟動補給裝運和分配多少存貨等過程。
(一)存貨管理在于一方面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防止存貨的不足;另一方面加速存貨參與周轉,縮短存貨周轉時間,從而避免占用過多的資金。要實現存貨成本與存貨效益的最佳組合,達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充分發揮流動資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保證企業現金流量的較好銜接,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進行管理創新,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學會在存貨管理中系統思考;全員參與,使企業所有與存貨購、產、銷、存有關的采購、生產、保管、計劃、財務等各方面人員均參與到存貨管理中去,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完善激勵機制和考核制度,引進對存貨的分類管理和動態管理,并把責任層層分解落實。
(二)健全的存貨管理制度,可以幫助存貨管理人員對庫存存貨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于庫存會計進行存貨的核算,并且能夠及時提供各種存貨的報表數據,如果存貨占用了大量資金,會導致中小企業資產周轉速度偏低,因此要合理管理存貨,以此來實現庫存最小化,對采購部門和生產部門進行一個良好的鏈接作用。但是,其中又有很多問題導致鏈接失敗停滯,所以要解決問題就要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加強存貨控制,科學合理地進行存貨管理,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運行。
當前,我國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三重三輕”的問題。
(一)重形態存貨管理,輕價值形態管理。據調查,許多企業把存貨管理的重點放在了原材料的采購和成品的銷售上,而忽視了存貨的成本和資金占用,沒有采用存貨的限額責任管理。
(二)重存貨管理的形式,輕存貨管理的實效。目前,有許多企業存貨管理方面都建立了制度,如存貨采購、驗收入庫制度;存貨的倉儲保管、盤點清查制度;存貨的出庫制度等。但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際收效甚微。
(三)重存貨的一般管理,輕重大問題的處理。不少企業存貨管理僅停留在日常的一般問題的管理上,而對采購中吃回扣、大量質量次價格高的材料入庫、不需要存貨大量積壓等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和解決,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而造成上述存貨管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綜合來講有三個方面:1、存貨管理人員缺乏財務管理知識,只知道從實物形態而未從價值形態對存貨進行管理;2、沒有實行存貨的內部會計控制;3、領導對存貨管理不夠重視,不夠深入。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表現出基礎薄弱、起點較低,其管理僅停留在傳統粗放型的管理層次上,無健全的、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更沒有意識到存貨控制和管理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薄弱,存貨內控管理是企業內控的重要環節,大多數中小企業既無規范的存貨管理規則,也沒有相應的存貨盤點制,且由于人員較少,管理部門相互兼職較多,往往都是一人說了算。一人負責完成采購銷售、付款收款和辦理物品的所有進出手續等全過程。因只注視存貨的購買環節控制,而忽視存貨的倉儲與保管,領用與報廢環節控制,會造成大量的浪費。一旦出現紕漏,即實行罰款、降職、撤職,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無科學的存貨采購計劃。采購計劃是存貨采購環節中的薄弱環節,據調查,許多企業把存貨管理的重點放在原材料的采購和成品的銷售上,忽視了存貨的成本和資金占用,沒有采用存貨的限額責任管理,采購中出現采購頻繁。在申購環節上,一般由使用者提出,報經批準后,采購員采購。操作程序上,卻不是根據實際需要來申報采購計劃,而是覺得原材料不夠就去買一批回來放著,至于這一批采購多少,是憑感覺決定的,有的存貨在需要時如發現沒有,才馬上通知采購去買,在買回之后再補填申購單報批,在這種存貨申購條件下,經常會出現不能按照物資需求量來提出采購申請,因而也就沒有恰當的采購計劃。
(三)存貨管理不科學,保管環境差。存貨管理不科學:中小企業在存貨管理中對材料的保存期限及材料的儲存環境不注視,其主要責任是人為因素造成。由于存貨的儲存方法不科學導致存貨的損壞。保存環境差,許多中小企業存貨擺放紊亂,有的企業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與日常耗材擺放并混淆在一起,導致存貨的存取難度大大提高,浪費時間,效率降低。同時,因不注重存貨的儲存環境及保存期限,又不經常清理倉庫,致使一些材料因存儲時間過長出現過期(失效)或擠壓變形(損壞)的現象,導致存貨的積壓及浪費。如,集成電路(IC)類材料需采用溫濕度、ESD特殊管制,防止材料受潮或靜電擊中后失效;易碎品—儲存搬運時需輕拿輕放,不可堆疊擺放,防止材料碰撞或擠壓造成損壞。所以,存貨的儲存環境對企業的存貨管理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健全存貨管理制度
1、制定詳細的存貨管理崗位分工以及崗位權限規章。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都不夠重視,采購部門、生產部門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和權限都不夠明確。因此,首先要做好崗位分工控制,建立存貨業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存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監督,如采購、驗收與付款;保管與清查;銷售與收款;存貨處置的申請與審批;審批與執行等。其次要制定存貨業務流程,明確存貨的取得、驗收與入庫、倉儲與保管、領用發出與處置等環節的控制要求,做好相應的記錄與憑證保管。存貨管理人員最好將各個職責區分開,領用單的填制和盤庫人員分開授權,這樣才能做到相互監督和制約,也避免了同一個人可以做假賬的行為。
2、對存貨進行分類管理。對存貨的管理可以實行ABC管理制度,就是將存貨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訂購難度等為標準分為三類,對三類存貨分別管理。A類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10%~1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80%左右,實行重點管理,如大型備品備件等。B類存貨為一般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20%~30%,資金占全部存貨總額的15%左右,適當控制,實行日常管理,如日常生產消耗用材料等。C類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60%~6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5%左右,進行一般管理。通過ABC分類后,抓住重點存貨,控制一般存貨,制定出較為合理的存貨采購計劃,從而有效地控制存貨庫存,減少儲備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我們可以按照業務內容分階段將庫存材料按照使用量大小進行分類,使用量所占比例大的進行重點管理,使用量一般的進行日常管理,使用量小的進行一般管理。
3、確定采購量流程,明確各部門責任關系。首先要提高認識,要真正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存貨不單是存貨管理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系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環節,把強化財務管理尤其是存貨管理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各個職能部門。
4、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在管理人員工作過程中發現一些工作任務在完成時,本應是簡單的解決方法,但卻在解決過程中將步驟復雜化。以往的經驗使管理者墨守成規,雖然最后的任務可以完成,但是管理過程的效率卻明顯降低,有時甚至會耽誤其他部門的工作。部分存貨管理者片面地認為,管理主要靠經驗和實踐,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往往憑主觀猜測大概,造成了粗放存貨管理體系。規范存貨管理者的行為,就要建立相應的選拔、培養、考察、使用、監督的體系。因此,筆者認為提高管理人員這時應當去學習現代管理的理念,努力加強工作的計劃性,科學設定階段目標,營造出寬松、和諧、進取的團隊氛圍。
5、按照實際情況變通。存貨管理應該首先要按照真實情況來管理,而不是按死規矩辦事,要懂得變通,如果工人工具的使用時間要按照文字規定用滿期限后才能更換,那么如果期間工具有損壞不能用了,這時候管理人員就應當發放新工具,而不是打電話向上級匯報情況得到批準后才給發放,這樣不僅費時而且還給工人心理上產生負面影響,看似這是沒有人性化管理產生的后果,但真正原因就在于權力未能下放到各個部門。
(二)加強存貨內部的存儲管理。存貨存儲工作中要抓好存貨的入庫驗收、儲存和進出庫等三方面的管理。首先,存貨管理員在認真做好存貨入庫驗收工作的同時,需核對檢查存貨的品名、規格、數量、質量、生產日期、使用期限等情況,要如實反映并加以標示,做到準確無誤;其次,根據科學的存貨管理方法及存貨倉儲條件,做好存貨的儲存控制;再次,制定嚴格的存貨領用流程——憑證領用,如違反流程或發現領用憑證不妥之處后,存貨管理員應拒絕發放物料。
鑒于目前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現存貨管理狀況來看,企業存貨費用已占企業總資產的30%以上,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資金占用水平,由此更體現出存貨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而中小企業想要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信息化社會中謀求發展,就必須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科學的管理方法,采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注重存貨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嚴格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科學的進行存貨管理的改進與實施,才能提高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加速資金的流動,保證資金鏈的暢通,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實力,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1]柳金霞.淺析企業存貨的管理[J].山西科技,2003.3.
[2]曾潔.淺談企業加強存貨管理有效途徑[J].時代經貿,2007.9.
[3]孫華宇.中小企業加強存貨管理的有效途徑[J].當代經濟,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