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耿秋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上對中國經濟也有不少議論,有擔心會不會出現一些國家曾經遇到過的增長過緩問題,甚至出現所謂的‘硬著陸’。我想告訴大家,中國經濟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是平穩的。”
——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3年達沃斯論壇上公開闡述的觀點。他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使我們堅信,中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主要任務一定會實現”。這個表態也得到了參加達沃斯論壇嘉賓的認同。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出現了下降,已經降到7.5%左右,但近期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宏觀經濟局勢已經企穩并且開始回升。

“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將會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
——這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2013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所闡述的觀點。他表示,“我們相信中國將通過結構改革以及機制和技術創新,實現經濟轉型。1979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次訪華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那就是所謂中國悲觀論者一直以來都犯的一個錯誤,因為他們持續地低估了中國在重大挑戰和困難面前能夠自發出來的力量,中國應該獲得我們的信任。”

“新興經濟體依然是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引擎,但速度發展在下降。總的來說,全球經濟的增長是在放緩,處于疲軟狀態。”
——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就當前世界經濟狀況發表的觀點。最近東南亞股市、債市、匯率均出現較大動蕩,市場擔心1998年金融危機重演。朱民則表示,不會產生什么危機,雖然最近新興市場出現了資本市場的波動,比如股市、匯率的波動,但新興經濟體整個宏觀經濟結構比1998年危機時要好很多。在他看來,增長之后整個區域對宏觀的控制情況都比較脆弱,但并不一定會引發危機。

“事實上,消費的增長速度已經快于GDP,并且所占比重仍在不斷上漲,只是官方的統計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這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闡述的觀點。他認為,“國家統計局經常會把中國經濟圖像描繪得非常扭曲,很多公開數據并不完全符合實際,消費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的消費在恢復、增長。很多獨立研究表明,消費占GDP比重已經上升到將近42%,近幾年還會持續上漲,這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中國經濟結構改善的重要方面。”

“中國政府為縮小貧富差距做出巨大努力,但收入的不均等狀況有可能進一步加大。”
——這是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一場名為“調整收入差距”的分論壇上所闡述的觀點。他認為,近年低收入群體收入的增加來自于財政公共支出的增加,這種增加是一次性的,因此收入的不均等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樊綱表示,中國還有30-35%的勞動力在農村,或許需要20年來逆轉收入不均等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進行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把城鄉二元服務統一到一個服務網絡上,而不是綁定在一塊土地上。

“我認為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最重要教訓就是要保證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健康運行。金融危機是由于美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因此我們對于目前中國側重金融市場改革感到欣慰,我們也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中國深化改革。”
——這是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9月15日上海記者會上所闡述的觀點。金墉于9月15-18日訪問中國,首站為上海市。此次為金墉自去年7月就任世界銀行行長以來的第二次訪華,國際金融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蔡金勇陪同金墉訪問。距離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已足足五年,但全球經濟仍未完全復蘇。談到過去五年主要經濟體的發展以及危機的經驗教訓,金墉表示:“目前情況較五年前已大大改善,美國經濟持續復蘇、歐洲經濟開始增長、日本政府積極推進‘三支箭’的經濟改革,但不能因此而感到自滿。”
中國新時代 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