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李鈺
與其他青年旅舍不同的是,這是一家以接待外國背包客為主的胡同旅舍,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別的顧客及別具匠心的旅店服務,讓這家本不起眼的胡同旅舍,在外國背包客中大賺人氣,成了背包客尋訪老北京口味旅途中一站重要的集結地
在熙熙攘攘的富有老北京風情的南鑼鼓巷深處,坐落著一家旅舍——東堂客棧,南鑼鼓巷85號。
2013年8月29日下午,在東堂餐吧里,記者見到了東堂客棧的創建人之一——胡心軼,一位戴著棒球帽,身著短袖T恤、短褲,斜跨運動包的男士。看著這身打扮,記者很難把他與常規的“高層”領導聯系起來,不過當訪談開始后,一切自明。
“我從小就喜歡戶外運動,一有時間,就和朋友們出去旅行,住遍了各地的旅店,也結識了不少的背包客。”胡心軼說道,“2000年剛過,因為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工作狀態,我從單位辭職了,琢磨著干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時候,朋友圈中已經有人在從事青年酒店、青年旅社經營的工作,我對其中的門道也了解了一些。于是,開一家專門接待背包客的青年旅社的想法,逐漸在我的腦子里成型。”
2004年初,胡心軼無意中從報紙上看到了南鑼鼓巷85號招租的信息,于是,他覺得時機來了!
“我從小就在這片長大,對這條胡同的熟悉度和感情并不一般。而且我覺得,南鑼鼓巷特有的文化底蘊,將成為吸引背包客的一大法寶。”胡心軼說。

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這條胡同及其周邊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后,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時至今日,這里的每一條胡同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每一個宅院里都訴說著老故事。
現如今,南鑼鼓巷已成為眾多游客,尤其是外國游客們的必去之地。就連一向口味挑剔的美國《時代》周刊,在精心挑選出亞洲25處你不得不去的好玩兒的地兒時,也將北京南鑼鼓巷列為中國6處好玩地之一。
于是,在借了幾十萬元付了租金之后,胡心軼和一位同樣熱愛戶外運動的朋友合伙開起了東堂客棧。這家客棧從一開始,走的就是在世界各國背包游客中非常流行的青年旅舍路線,“安全、經濟、衛生、隱私、環保”。但是,東堂客棧將接待的游客主要定位為外國背包客。
青年旅舍最早是在1998年進入中國的,而在2004年,南鑼鼓巷還沒有一家青年旅舍。“南鑼鼓巷自身的歷史風情對外國游客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外國背包客們更容易接受經濟型的住宿條件。”胡心軼指出。
在這家上、下兩層總共面積一千多平米的客棧里,有十幾個房間,從6-8人間、4人間,到標間、單間不等,單個床位費在百元以內,最貴的房費是300元。與同地段的星級酒店比,這樣的價格自然低廉很多。
其實,更吸引外國背包客的一點是,東堂客棧會給來宿的外國游客們提供不同的短途北京旅行線路,如從金山嶺到司馬臺的6千米長城徒步、草原之旅及露營之旅等。
東堂客棧的旅游旺季,與一般酒店有點區別。每年五月到八月,是東堂客棧接待背包客的高峰期。到圣誕節的時候,則會迎來第二個峰點。
“我們接待的背包客的多少,跟歐美國家的假期緊密相關。外國游客對自己的旅游規劃做得很好,一般都會提前半年做準備,因此客棧的房間或者床位往往都是提前3個月就訂出去了。”胡心軼說道。
據了解,東堂客棧最多能接待七八十人。在旺季,如不提前預訂,慕名而來的國內背包客們,很難在這里找到一間空房。
剛開業的時候,因為在巷子深處,知道東堂客棧的人并不是很多,更別提遠在國外的背包客。于是胡心軼和他的合伙人在各大旅游網站發布訂房信息,以提高客棧的知名度。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背包客入住,口碑相傳,東堂客棧在外國背包客圈子里已經積攢了很旺盛的人氣。
在客棧樓道的墻面、墻頂上,找不到一處空白的地方,因為到處都是外國背包客的涂鴉,寫滿了他們對北京、對這家旅舍的喜愛。無論是英語、法語、日語、韓語等各種語言的涂鴉,還是他們回國后寄來的北京旅游時的照片,無不顯示出這里有一種非常自由的國際化氛圍。
胡心軼說,在近十年時間里,東堂客棧幾乎接待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背包客,只有像阿爾巴尼亞、厄瓜多爾等少數幾個國家的游客并未見到。
因為長期接待外國游客,胡心軼和他的員工們的英語都還不錯,訂票、問路、簡單的景點介紹等日常交流都不是問題。
目前的胡心軼不再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只是按部就班地做著客棧的經營工作。他說,和外國人接觸很簡單,和背包客相識則更有趣。“青年旅舍這種小客棧的樂趣,就在于讓經濟條件一般的青年人,有能力出行旅游,并且在途中結識新朋友。”
胡心軼告訴記者,每當旅游旺季,導游忙不過來的時候,他會親自帶團出去旅行,如在壩上草原騎馬、在長城徒步等,和一些外國游客結成了很好的朋友關系。

去年冬天,在胡心軼去美國旅行時,一位曾經在東堂客棧住宿的背包客,從FACEBOOK上得知了胡心軼的行蹤,還特意邀請他前去參加聚會。
記者了解到,在東堂客棧接待的外國背包客中,英國、法國的人數最多。但是在眾多背包客中,胡心軼說他最喜歡西班牙的游客。
近幾年,因為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西班牙的游客數量較以前稍微有所減少,但是西班牙人有序的旅游計劃和開朗的性格讓胡心軼很是喜歡。為此,他還打算抽出時間專門去學西班牙語。“如果能用他們的母語交流,他們會更開心的。”
胡心軼說,這些年來,南鑼鼓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客棧剛開業的時候,胡同道邊還是老北京住戶,但是現在基本全換成了各式各樣的特色商鋪。在這個北京傳統風俗和西方現代文化相得益彰的老北京胡同里,可以看到賣大餅饅頭的早點鋪和賣摩卡披薩的咖啡店比鄰,可以聽到當地大媽和金發碧眼老外的閑談,雜亂中又不失和諧。
東堂客棧正是在這樣一個文化背景的胡同里存在了近十年時間,內部裝飾也從最初的各國國旗,變成了外國各大足球俱樂部的隊旗。胡心軼說,他和他的合伙人都不懂專業的裝修裝飾,只能在旅客身份上花心思想想裝飾方案。
當記者問到是否想過開東堂客棧的連鎖店時,胡心軼坦言,“在剛開業的時候,我們曾計劃過,要在一年內實現旅客滿員,幾年后還清所有外債,并且再開一家店。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一半。但目前來看,是否開連鎖店并不是很重要,因為如果要把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房租中的話,可能就不是太理想了。在現有的經營模式中,我們覺得很快樂,而且這種快樂很重要。”
中國新時代 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