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新生,張禮民,劉吉友
落枕又稱失枕,是頸部軟組織常見損傷之一,一般多見于青壯年,且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發病率較高。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筆者采用走罐聯合穴位手法治療落枕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落枕患者52例,分為觀察組26例和對照組26例。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齡19~58歲,平均38.5歲;病程2 h至3 d,平均18 h。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齡16~59歲,平均 37.5 歲;病程2.5 h 至3.0 d,平均 20 h。納入病例均符合以下臨床診斷標準[1]:(1)臨床表現:頸項部相對固定在某一體位,某些患者用一手扶持頸項部,以減少頸部活動,緩解癥狀,頸部疼痛,常見肌肉痙攣伴壓痛,動則痛甚,頸部活動明顯受限。(2)臨床檢查:頸部活動受限,且呈僵硬狀態,活動受限往往限于某個方位上,強行使之活動則癥狀加劇。排除標準:經X線攝片有其他頸椎病變,存在手法禁忌證,合并嚴重內科疾病,孕婦(妊娠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特定電磁波治療儀(神燈,TDP)照射治療。患側局部給予TDP照射30 min,以局部皮膚潮紅不致燙傷為度,1次/d,共治療3次。觀察組走罐聯合穴位手法治療。(1)穴位手法[2]。取落枕穴和手五里穴。操作:先用拇指端掐壓、推揉患側落枕穴1~3 min,以中強度刺激為宜。后囑患者屈肘,準確取穴(以患者頸部右側落枕為例),操作者左手托平患者右小臂,右手拇指指尖按壓患者右手五里穴2 min,患者能忍受且感酸、麻、脹為度。然后左手固定前臂,右手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先順時針后逆時針方向按揉,由輕而重,使患者局部產生酸、麻、脹感,并能向上放射為佳。同時讓患者頸部左右旋轉、前后活動,大約按揉2~4 min,然后循經上行輕輕揉捏頸部,并以空心掌輕拍頸肩部20次,以松解局部肌肉。再令患者活動頸部數分鐘,讓患者感到患部輕松或疼痛消失。(2)走罐治療[2]。依據疼痛、壓痛部位辨別所累及的肌束。胸鎖乳突肌壓痛點在肌束走行區;斜角肌壓痛點在胸鎖乳突肌起點深處及第1肋間水平處;斜方肌疼痛可牽涉到枕骨和全部胸椎棘突;肩胛提肌壓痛點在肩胛骨內上角處,疼痛可向枕部、肩臂部放射。若胸鎖乳突肌、斜角肌受累則主要在頸側部、頸后三角以及胸鎖乳突肌走行區施術;斜方肌、肩胛提肌受累,則在頸后部及斜方肌走行區施術。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充分暴露施術部位,先在選定的走罐部位的皮膚上涂抹潤滑油。采用大小適當的玻璃火罐拔罐(一般背部用中號或大號罐,頸部用中號或小號罐,骨縫及關節處多用小罐),循經往返運動,至皮膚潮紅或紅紫,并出現成片的痧疹為度。后在各壓痛點留罐5~10 min,1次/d。以上治療均1次/d,3次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定[3]。治愈:頭頸肩部活動自如,無疼痛、酸脹感,功能恢復正常;顯效:頭頸肩部疼痛、酸脹感明顯減輕,功能活動明顯改善;有效:頭頸肩部疼痛、酸脹感有所好轉,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癥狀或體征無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率84.6%,總有效率1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落枕治療效果比較[每組n=26,例(%)]
落枕是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多由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高低不適,使頸部骨節筋肉遭受長時間的過分牽拉而發生痙攣所致;亦有因頸部扭傷或感受風寒,以致局部經脈氣血阻滯而成頸項強痛者。此病發病突然,癥狀較重。穴位手法為中醫的循經取穴,給穴位以刺激達到疏通經絡、理筋止痛、舒風散寒的作用,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消除軟組織內無菌性炎癥反應,使局部氣血通暢,恢復正常功能。走罐以經絡學說為指導,根據十二經脈皮部與十二經脈相同的理論在皮部施術。走罐過程中牽提局部軟組織,可宜行五氣,活絡通脈止痛;施術部位毛細血管擴張,局部組織充血使微循環得以改善,可解除痙攣。痛點留罐,利用拔罐產生負壓,負壓產生的吸拔力可將毛孔吸開,使皮膚充血,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排出體外,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臟腑功能得以調整;利用拔罐對局部皮膚溫熱刺激作用使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4]。
總之,走罐聯合穴位手法治療落枕可達到疏通經絡、行氣和血、舒筋活絡、疏風散寒、解痙止痛之效。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5.
[2]許溫,李珊,馬盼香.微波熱療輔助穴位按揉治療落枕78例[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8(4):298.
[3]高箐,郭書堂.針灸結合推拿手法治療落枕106例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1:4(4A)13.
[4]邢孝民,黃志華,李修彬.走罐法治療落枕63例療效體會[J].現代康復,2001,5(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