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



會唱青衣,習藝七年,屬于專業級別;喜歡品茗,但絕不是享受茶來張口的主兒,她更喜歡那個“沏”的過程;習慣在床邊疊一堆五味俱全的書,卻不一定急著把某本翻透......這是曾黎的生活,平淡得太不像今天在聚光燈下隨便一個姿勢就風情萬種的她。時光讓她從頭到腳流淌著故事,從女孩蛻變為女人,再從女人晉升為女神,也讓曾經同班的章子怡成了巨星,但她的名字還讓有些人有點兒對不上號。
“嗨!”我們問:“難道你真的不急嗎?”
女神的纖指揉開施在眼角的脂粉,抬起頭一笑:“別忙,慢慢來。”
有底蘊才顯“真高貴”
趁著化妝的空檔,我們和曾黎閑話家常一樣的聊天。短短的十來分鐘,居然從她最開始考上戲劇訓練班來到北京,聊到最近跟王剛合作的《家宴》,話題從崇高無上的藝術國粹,自然閑淡的流入到家長里短,生活細軟。她有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眉眼,但始終不愿“逃”出柴米油鹽的困局。“回歸生活,每個人都是平凡的,為什么要把自己端得高高的啊?那該多累。”她有點“嗔責”這樣的問題,好像這種大部分女明星會借勢聊開品位、高雅的話題,對她來說有點兒多余了。
憑著直覺把采訪的架子放下,把提綱上所有有關“高貴、矜持”的話題刪掉,以普羅大眾最溫暖的衣食住行話題切入,曾黎的表情和態度有了變化。請別誤會,我并不是在暗示她之前在抗拒什么東西:如果說之前一來一回的訪問模式是依照藝人和記者之間的禮數周到在進行,那么現在切換到最日常的訪問后,她完全放松,像在跟一個新朋友攀談,也許還憑著藝人的本能留有防線,但這已經很好。
相比打著一大堆頂著妖嬈眼影下蒼白眼神的紅粉骷髏,曾黎是一眼可以讀到有故事的人。這個有故事的女人,出生在一個有故事的地方:荊州。《三國演義》的故事里,這是赤壁之戰后三國相爭的兵家要塞,劉備“一借荊州不復還”的典故就是發生在那兒。當然,男人分割土地的孰是孰非離她很遠很遠,只是從小生活在獨特歷史文化的氛圍里,讓她跟別的女孩兒多了些不同。在貴人、主子滿熒幕亂飛的“清宮戲”年代,她卻笑藏著真正滿族出身,最接近那個時代當選“小主”的血統。天生所處的深遠文化氛圍,和“根紅苗正”的教育下,對首都的向往,讓她十二歲那年決定報考北京戲曲學院,主攻 “青衣”,有點過早的離開溫室去咀嚼中國最難澀、卻也最寶貴的東西。
個人認為,很多人忽視了中國最寶貴的東西,而去追崇更多其實你天生就注定不可能超過人家的所謂“潮流”。今天曾黎在鏡頭前,迎著有點兒刺眼的燈光,泰若自如的身段流淌著僅屬于“中國”的美麗與高貴。
你不得不信,在這個時代,這個舞臺上,依然存在“國粹”培育出來的苗子:論身段,戲曲的苛刻要求讓她今后在任何角色前游刃有余;論學識,她傳承著一個民族幾千年流傳下最正統的文化;論修養,她后天經歷中戲鼎鼎有名的“明星第一班”,跟中國當代最耀眼的一代共同成長,在某次明星同學會上的照片里,她和章子怡、袁泉一起穿著晚禮服,卻露出入校最初的笑容,那種真摯會感染到每一個人。
“如有時間,我挺想去希臘”
“2013年就快過了一半,你都做了什么?”我們拋出了一個挺大的問題,想試探下大美人的生活狀態。
前一刻還對著鏡子審視妝容,這一刻她一怔,放松自己到一個有點兒失措的瓶口:“這么快?都過了一年了?”她先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其他人,比如跟她熟稔的化妝師、經紀人等等,“你搬了一次家,你去了旅行......”
她沉思了:“我呢?我接了新的戲......還是工作吧,工作很充實,我慢慢的去看劇本,想角色,原來這樣就過了快半年。剛有朋友說去了旅行,如果下半年有時間,我挺想去趟希臘。”曾黎選擇希臘的原因有一大一小兩個,大的原因是覺得那里離天和海都近,在都市里憋屈得久了,可以得到一次耳目一新的釋放。小的原因是那里有愛琴海,她覺得是個挺浪漫的地方。
戲路上從當年《男才女貌》的年少輕狂,漸漸落入今天平淡志趣的《妯娌的三國時代》《家宴》,曾黎對于角色的喜愛,早已脫離了“美”的范疇。那個曾經在《聊齋志異》中凄美絕倫的復仇女伶,卸下戲裝,成了可能跟你擦肩而過的普通人。她現在接到一個平凡的角色后,會覺得更有挑戰的趣味,比如有段時間,她會為了某個角色去觀察同樓里居住的女主播,思考她離開鏡頭回到生活里,有哪些不同與相似。這樣的經歷越來越多,讓曾黎對“戲”的了解越來越深。
“演戲不是因為角色端起某種架子,而是你在劇本上讀到這個角色時,白紙黑字之間會跳躍出一個生活里你再熟悉不過的人。拍《妯娌的三國時代》的時候,好幾次我真想跟導演商量,要不就別化妝,讓我頂著素顏面對鏡頭,去演繹一個特別真實的‘馮雪。”
她說如果未來有個理想的對象,也愿意把精力從事業上分出去一些,給予另一半和家庭。在娛樂圈里,晚婚或不婚多見不鮮,但曾黎依然覺得,人,特別是女人,需要一個在這個國度傳承了無數代的人生軌跡:比如結婚,生子,她在擁有大多數女人沒有的美貌和才華的同時,依然擁有傳統女性骨子里最真摯,最普遍的愿望。
當然,如果有蜜月,那么還是要選在希臘的愛琴海,因為夠浪漫。女人通常需要在進入平淡生活之前,有一些到金婚時刻都值得回味的畫面,勿需奢華冷傲如宮廷行禮式,但必須有種溫暖的美麗。
但原來,女神亦是如此。
《環球生活》對話曾黎
《環球生活》:對自己最滿意的是什么地方?
曾黎:眼睛,學京劇的時候眼神很重要,得特別亮,我天生有一副很亮的眼睛。
《環球生活》:《理發師》算是你演藝生涯里很“高”的一次,跟陳逸飛合作,跟陳坤搭檔,表現也很出色,為什么在這幾年很少涉足大熒幕,是有意厚積薄發?
曾黎:一般來說,我不愿意刻意的去追求一些很多人搶破腦袋的東西,如果某個角色真的適合我,而那個導演又了解我,那么這個角色一定就是我的。很多人對我“皇帝不急太監急”,但我覺得真的沒必要去強求一些東西,生活應該越自然越好。
《環球生活》:一點也不急?跟你同班的章子怡什么的現在都成大腕了。
曾黎:我們是好朋友,大家私下聊的也是普通女孩子的話題,比如衣服、潮流、感情等等,其實明星和演員走下舞臺都是普通人,她們有好的發展是因為她們本身具備好的資質和遇上好的機會,我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就像我在多吵的地方都能睡得很香。對于一個演員來說,有角色去演已經很好,拿獎或者出名,并不是那么重要。
《環球生活》:那么感情呢,現在有期待嗎?
曾黎:在真實的生活里遇到真實的人,我相信安靜等待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感情跟演戲一樣,不好強求,如果說期待的話,我希望未來的另一半是一個善良,有責任感的人。
《環球生活》:可以說說,什么事能讓你不那么慢,有點兒急的?
曾黎:哈哈,基本上沒有,除了工作,我是說很緊張的時候,會卡著時間去一步步完成。生活里我是個慢調子的人,比如喝茶,看書,我喜歡很悠閑的感覺。平時已經很忙,空閑的時候為什么還要給自己上緊發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