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常 樂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付 松)
旅游經濟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模式。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動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這六大要素的強度和廣度可以直接或者間接推動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的發展。相關研究表明,與旅游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游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的貢獻率超過80%,對公路客運貢獻率超過60%,對文化娛樂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或接近40%。發展旅游經濟已成為全國各省區的共識,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重頭戲。
貴州近年來旅游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旅游收入在全國的排名不斷上升。從人民網等媒體發布的2007至2011“各省旅游收入排行榜”來看,貴州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29.3%。全國排名從2007年的第18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15位;西部排名(除四川)從2007年的第3位上升為2011年的第1位。與旅游資源相近的鄰居云南相比,更能明顯地看出進步。1999年,貴州的旅游收入是云南的零頭,2001年是云南的38%,2007年是云南的88%。在2010年,貴州旅游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多彩貴州”首次超過“七彩云南”,2011年繼續了這一優勢,是云南的109.94%。
雖然貴州旅游發展很快,但從全國31個省區看,貴州旅游收入排名15仍然處于中等位置。由“各省旅游收入排行榜”可見,旅游收入排在前列的均為經濟發達地區,2011年排在前8位的分別是:江蘇、廣東、浙江,山東,遼寧、北京、上海、河南;排在后面的除海南外均是西部經濟落后地區,排在后8位的分別是:寧夏、青海、西藏、海南、甘肅,新疆、內蒙、吉林。排名整體上體現東部-中部-西部的順序格局,顯然經濟發達程度和旅游收入明顯正相關。
經濟發達和旅游收入正相關的結論會使許多人感到困惑。經濟發達的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區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都多,旅游資源豐富使得旅游收入高在情理之中,但為什么上海、廣東這類既缺乏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也不突出的地區旅游收入也會名列前茅?答案在于人們概念中的旅游與統計口徑中的旅游范圍不一致。
旅游是一個并列結構的合成詞,即旅游=旅行+游玩。旅行有以游玩為目的的旅行,有以商務、會務活動為目的的旅行,還有探親訪友的旅行。以游玩為目的的旅行,真正完成了旅行+游玩這個過程,也就是人們日常認識的旅游;以商務、會務活動為目的的旅行,以探親訪友為目的的旅行在人們的認識中僅是旅行,不能稱作旅游。但不管是以游玩為目的的旅游,還是以商務、會務活動、探親訪友為目的的旅行,都必然產生吃、住、行、游、購、娛樂等消費,而這些消費統統計入旅游收入。因此廣東、北京、上海旅游收入總是名列前茅,相當一部分源于它們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優勢所帶來的旅行收入。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心,每年有多少商務活動、會務活動、文化展覽、文娛演出、體育活動在北京開展,這些旅行活動的吃、住、行、游、購、娛樂花費在北京的旅游收入中占了很大的份額。上海、廣東本身是商業中心,再加上沿海,是水上交通要道,眾多的商務、會務活動及過往的車、船、旅客,旅行收入想不高都不行。
貴州的經濟、文化不發達,又不是交通要道,旅游收入基本來自以游玩為目的的旅行消費。貴州旅游收入能在西部經濟落后地區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十五實屬不易。這實屬不易的排名傳遞了兩個信息:貴州山青水秀確實很美麗;貴州文化宣傳的成效使貴州風光走出深閨人漸識。
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一次西部開發旅游產業發展座談會上說,旅游業已經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新興支柱產業,目前半數以上西部省區市的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超過或接近10%
我們從每年各省發布的GDP及旅游收入之比可以看出: 2007-2011年間,貴州旅游收入與GDP的比值逐年上升,分別是18.89%、21.69%、21.98%、23.11%、25.53%。從2008年起,年年排名全國第一。2010年貴州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6.6%、2011年達7.1%,旅游直接從業人員已達19.5萬人,間接從業人員已近百萬人,確確實實成了貴州的支柱產業。
旅游收入由旅行游玩收入與旅行做事收入共同構成。貴州、云南、海南、西藏等經濟落后省區的旅游收入,絕大多數來源于旅行游玩收入;而廣東、上海、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旅游收入中相當的比重來源于旅行做事收入,如商務活動、會務活動、文化展覽、文娛演出、體育活動等。這兩種收入在后勁上大有區別。
在中國老百姓目前的收入水平下,同一個地方旅行游玩往往是一次性的。貴州的黃果樹、云南的石林,遠方的游客去觀光了一次,很少再去第二次、第三次。而旅行做事就不同,廣東商品展銷會,今年去了,明年又去,甚至可以一年去幾次;北京的會,這個部門開了,那個部門又開,源源不斷的會議把住宿、餐飲、交通撐得滿滿的;商販到義烏進貨,一個月可以來回幾次。可以說旅行游玩是“一次性消費”,旅行做事是“重復性消費”。廣東、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區正是借助旅行做事的“重復性消費”,得以保持旅游收入歷年名列前茅。
旅行游玩支出和旅行做事支出在資金性質上也完全不同。旅行游玩支出是消費,旅行做事支出是成本。旅行游玩是玩樂,是有閑錢有時間干的事;旅行做事是工作,是無閑錢無時間也要干的事。所以“一次性消費”的旅游容易飽和,“重復性消費”的旅游不會飽和,廣東哪怕沒有一個游客去玩,但做生意、開會、過路的人們都能將廣東的旅游收入撐在排名榜的前面。
“一次性消費”的旅游集中在某些地區的話,一段時間后會產生明顯的“旅游轉移”。 1999年,貴州的旅游收入是云南的零頭,10年后貴州的旅游收入超過云南。這種變化固然與貴州在旅游上積極開拓有關,這開拓能取得如此明顯效果的深層原因是“旅游轉移”。云南的旅游優勢是屬于“一次性消費”型的,人們已轟轟烈烈地去過云南了,自然將視線轉向別處。這時貴州的旅游宣傳跟了上來,就將已在云南和其他地方“一次性消費”旅游過的游客,吸引到了貴州。2010年貴州的旅游收入超出云南,云南也很心急,提出了旅游的“二次創業”。所以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認識旅游資源優勢,如果貴州不能盡快培育出“重復性消費”的旅游項目,那云南的現在很可能是貴州的明天。
貴州不具有經濟、文化、地理的優勢,要培育“重復性消費”的旅游項目,沒有條件一開始就走旅行做事的路。貴州只能在自己的優勢旅游資源中發掘和培育有“重復性消費”潛能的旅游項目,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逐漸成為旅行游玩與旅行做事的好去處。貴州的優勢旅游資源有: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紅色旅游、獨特的氣候。四個旅游資源中最具有“重復性消費”潛能的是獨特的氣候。
貴州的自然風光的確很好,以致有游客“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的驚嘆,但貴州的幾個鄰居,云南、廣西、四川、湖南自然風光都不錯,其中云南和四川頗具特點。云南面積是貴州的兩倍,自然風光多,民族風情也多。況且云南又是邊疆,游客在云南欣賞風光美景、民俗風情的同時還可以來個跨境游。四川不僅有自然風光、民族風情,還有不少人文景觀,四川游可把三者都欣賞了。西部地區是民族聚居的地區,西部大多省區都具有民族風情。雖然民族的類別各有差異,但對大多數游客來說,來過一次,了解一下就差不多了。因此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具有“一次性消費”的特點,人們去了、看了、到此一游了,一般不會再專門光顧第二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三次的旅游一般會選擇去沒有去過的地方。
民族風情還容易被模仿。深圳的“錦繡中華民俗村”就差不多將中國的少數民族搬進去了,雖然其中的原汁原味不復存在,但絕大多數游客是去體驗的,不是去研究的,所以當年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吸引了許多慕名前往的游客,很是紅火了若干年。
貴州紅色旅游很有特點,也屬于“一次性消費”的旅游,而且游客群體不如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游客群體龐大。但貴州涼爽的夏季在全國數一數二,只有云南近似。但云南海拔比貴州高,紫外線太強,許多旅游者會不適應。避暑貴州顯然是首選,極具有“重復性消費”的基礎。倘若我們大力發展經濟和文化,使交通、住宿、通訊都很便捷且服務相應完善,不僅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到貴州避暑兼游玩,還能吸引大量的商務活動和會務活動在貴州舉行。因此應在這方面做深度開發,召喚越來越多的人到貴州旅行游玩和旅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