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姚 遠
(責任編輯/趙俊濤)
2013年2月1日,貴陽市公共資源陽光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一份中標公示。在白云區都拉小學改擴建工程學生宿舍、食堂及堡坎工程競標中,三家中標候選單位的最高報價為736.3萬元,與計劃總投資的2517.7萬元相比,節約資金1781.4萬元。與此同時,還有12個開評標項目正在中心內進行。
截至2012年12月,貴陽市公共資源陽光交易中心完成項目交易1019宗,交易總金額185.233億元,無一例收到任何形式的違規舉報。
事實上,這是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也是貴州構建反腐倡廉工作三道防線、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一個亮點。
鐵拳粉碎“暗箱操作”,陽光照進公共資源。2012年,貴州省全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如今,九個市(州)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實現了“項目集中化、資源節約化、行為規范化、程序透明化”的目標,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年時間,九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2600平方米以上規模,3000多個交易項目,400多億成交金額——這樣驚人的建設速度、如此高效的運行模式,得益于全省上下齊心。貴州省后發趕超,用速度推動進度、用制度保證規范、用創新解決難題,在反腐倡廉建設中書寫了“貴州傳奇”。
1999年以來,貴州省建立了以行政主管部門為主導的各類專業市場,其中包括土地礦權交易中心92個、政府采購中心37個、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及分中心12個、國有產權交易中心2個、水利水電工程交易中心1個、醫藥集中采購服務中心1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專業市場越來越不能適應公共資源交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存在硬件條件較差、交易活動體制不順、管辦不分、監管不力、效率不高、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從查辦案件的情況來看,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礦產資源開發、政府采購等領域,由于利益龐大、利潤豐厚,一直是商業賄賂的主要活動領域,也成為了腐敗問題的重災區、權力尋租的高發區。
如何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這些滋生腐敗的“泛濫區”?
2012年,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成為紀檢監察源頭治理工作的重點,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支持。
“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是我省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現實需要。”貴州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宋璇濤說,“在新的形勢下,中央對我省的支持和投入將是前所未有的,項目會越來越多,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會越來越多。我們強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就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陽光交易平臺,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確保各類資源最大程度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
2012年初,按照“五抓五統”(抓管理體制、抓交易范圍、抓制度建設、抓監督管理、抓科技支撐,統一進場交易、統一發布信息、統一招標程序、統一集中監管、統一專家庫管理)的要求,貴州省九個市(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
經過40天的籌備,3月23日,銅仁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率先掛牌成立。隨后,各市(州)積極推進,先后投入運行。9月27日,畢節市和黔南州兩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同時掛牌,標志著貴州省九個市(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全部建成。11月5日,九個中心全部驗收通過。
在統一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貴州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整體工作呈現三大亮點。
——推行“一委一辦一中心”的模式,建成“政府主管、管辦分離、部門監管、行業監督”的管理體制。
——嚴格規范進場交易范圍,堅持“應進全進、循序漸進、進則規范”的總要求,形成“行業監管、行政監察、群眾監督、中心見證”的全方位監管格局。
——中心建設和制度規范同步進行。各市(州)政府制定印發了相應的監管辦法,建立健全規范交易程序、監督審核、誠信體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得益于這些舉措,一年之內,各市(州)高質量、高標準、高速度地建成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了公共資源交易從分散到集中、從無序到規范、從低效到高效的巨大跨越。
1月10日上午9點,遵義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評標專家張帆交出手機等隨身物品后,獨自從專家通道進入評標室對投標項目進行評標。整個過程,都可以在中心督查辦集中監控系統上看到。
與此同時,貴州正德科教設備有限公司經理胡紅星正在通過畢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業務系統登記報名。他表示,“通過中心網絡交易,再也不必來回趕趟,既省時省心,又方便快捷。”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電子交易平臺、設立全程監控,這是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的一大重點。九個市(州)分別引進了高性能的網上交易、電子評標和電子監察系統。
借力于科技手段,公共資源交易從有形市場轉向網上市場,辦事效率提高了、審批時間縮短了、監督力度加大了、評標環節透明了。但是,巨大的資金壓力,成為貴州省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的一大難題。
事實上,難題遠不止這一個。“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為了高質量、高標準、高速度地建成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貴州省勇于創新、攻堅克難,在建設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實際、高效運行的“貴州模式”。
省委、省政府成立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諶貽琴為組長,以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宋璇濤為副組長的籌建工作領導小組,高位協調推動建設工作。同時,省政府專門劃撥4500萬元作為獎補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各市(州)建設。目前,省政府已經兌現承諾,將獎補資金下撥到九個市(州)。
各市(州)政府因地制宜、改革創新,采取“政銀合作”新方式、多渠道解決交易場地建設的資金問題,并在建設和運行方面探索出許多有特色、有亮點、有實效的新做法。
——在貴陽,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陽光”冠名,按照“全省第一、國內一流”的目標建成,并率先建立了公共資源交易“四個云”(交易服務云、交易監督云、交易監察云、交易業務云)。
——在六盤水,率先將小型特殊汽車號牌照拍賣納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更好地發揮了無形資產的社會價值。
——在黔東南,“兩步走”建設規劃讓公共資源中心設置更加合理;按條件成熟度分三期進駐,特色產業全包含。
改革創新,使九個市(州)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得以高效建成,也使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實現了高效運行。
貴州九個市(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建設,不僅提供了一個便捷、高效、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更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帶來了規范化、制度化、現代化的管理,有效鏟除了公共資源交易滋生腐敗的土壤,在源頭上筑牢防腐大堤。
2012年11月,在畢節市織金縣少普鄉洋綠教場飾面用灰巖礦采礦權掛牌出讓中,起始價僅47.19萬元,成交價493.69萬元,增值446.50萬元,增值率為946.18%。溢價之大,令人震驚。
2012年底,運行時間不足半年的黔西南自治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政府采購交易40宗,預算金額3665.61萬元,交易金額3061.04萬元,節約資金604.57萬元。僅這一項節約的資金,可以修建一幢村級小學教學樓,或者一幢鄉村衛生院綜合用房。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通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僅憑個別領導和個別投標人口頭議價,權力尋租的空間會有多大?公共資源又會有多大的損失?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截至2012年12月底,貴州全省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3000多個,節約和增資資金超過8億元。
為了最大限度地擠壓“權力尋租”和權錢交易的空間,各市(州)進一步細化了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對每個交易環節作出明確規定,全方位聯網監控,協同推進資源整合,從流程制度上防腐拒變,從集成效率上節約成本,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配置市場化、監管集約化、運作陽光化,確保項目交易公開有序高效進行。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建成,讓陽光照進了云霧,讓交易變得透明公開。無論是管理者、監督者,還是招投標參與者都表示了認同。
身份明確沒“包袱”——貴陽市公共資源陽光交易中心一處的負責人表示,以前管辦不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如今各部門職責明確,監管有力,工作人員也丟掉了心理“包袱”。
防腐關口往前移——貴州省紀委監察廳執法監察室主任馮澤民表示,九個市(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成之后,交易投訴少了、節約資金多了、滋生腐敗的環節明顯減少。
沒能中標也說好——“雖然我們最終沒有中標,我們真切體會到了‘公平、公正、公開’。”都勻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副經理朱佳如此說。
目前,貴州省正在推進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建設,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細則和項目類別,建立全省信息公開系統,并逐步加強信用信息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