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李軍鵬

現在的改革存在六大問題。
部門化。目前與改革相關的職能,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行使。在部門主導的情況下,難以形成有效的改革合力。
碎片化。改革的總體設計依然不足,缺乏改革的總體協調機制。相互銜接不夠,改革體現出一種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
內部化。改革的內部化容易使相關改革變成“內部人”改革,自己改自己,而對人民群眾需求的回應性不足。隨著公共權力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日益加劇,社會利益結構日益固化,人民群眾對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日益高漲,而我國相關方面的改革則步履艱難。
封閉化。改革規劃的制定、改革決策的做出、改革措施的出臺,都是行政機關內部主導、內部決定,外部參與較少或缺乏法定化的參與渠道,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改革系統。
形式化。民眾對改革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反映強烈,有人認為存在著“只發展、不改革,只體檢、不治病,只發文、不落實,只花錢、不評估”的情況。對政府管理中發現與揭示出的問題,如腐敗問題、浪費問題、違法違紀問題,往往處理時手軟、問責時遲緩、公開時護短等。
低效化。例如,行政審批制度推進了好幾輪,精簡了很多行政審批項目,但企業反映行政審批依然很多、程序過多、審批遲緩;行政收費也減了好幾次,但企業依然反映稅費過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出臺了很多條,但民營經濟發展依然存在“玻璃門”。
顯然,我國目前的體制改革機制存在著動力機制不足、改革動力衰減的問題,不能適應新時期全面改革開放對改革系統性、開放性和有效性的需要。